央行官员称银行理财创新影响货币政策执行
“银行理财创新已经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甚至影响了央行稳定货币政策的执行”。昨日,在首届银行理财高峰论坛上,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金融稳定部主任凌涛表达上述观点。
理财业务影响货币政策效应
截至今年1季度,全国理财产品销售量达到9100亿,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额,其中,上海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规模为851亿。同一时期,我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包括美次贷危机加剧的国际经济不确定性,通胀压力未明显减少,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越南危机引发的金融稳定担忧。
凌涛认为,理财业务属于典型的表外业务(指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但商业银行目前的理财业务却具备了表内业务特征,并正对宏观调控产生冲击。比如目前理财市场上规模较大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实质和表内存款差异不大,但央行收缩流动性的上调准备金率就不能应用在这类产品上,缩小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应范围。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出现,也规避了央行对信贷规模的窗口指导,使得信贷规则的统计失真,效率下降。同时金融创新也会降低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增加货币政策制定执行的难度。
凌涛表示,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可以分散风险,但也可能加剧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为金融体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也更为繁重”。
更关注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银行在目前的形势下有发行理财产品的利益诉求,而这又对央行的调控产生了影响,那么无疑对监管层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个市场(理财市场)涉及了太多的金融领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管理上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或者就是过度管理,或者就是出现很多的空白点。
“我们也并不是否定金融创新,只是强调需要在更加关注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从事和鼓励金融创新,”凌涛说,从呵护刚起步的中国理财市场角度出发,监管层也在考虑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对银行理财创新的影响。
同时他表示,监管必须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否则金融创新就有可能放大与积聚风险。央行作为维护金融体系的主要部门,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重点加强对跨市场金融产品的风险监测,努力维护金融稳定,同时央行将完善与其他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机制,保障理财产品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