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八类银行账户 外管局强力狙击热钱
热钱的流入正前所未有地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6月中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的多家商业银行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的征求意见稿——报送非居民人民币账户数据的有关规定,要求严查八类账户,规定要求统计上海、广东、北京等地的非居民,尤其是来自香港的非居民账户数目以及存款总额、跨境收入与支出明细等,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非居民人民币账户”数据。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广东和深圳两地港澳人民币存款的监控。
热钱猖獗
3月初,一份来自某沿海地区银监局境外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入的调研报告,将热钱问题白纸黑字清晰地摆到央行决策层的眼前。
报告认为,近年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已经远远偏离了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走势。2007年,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约为5600多亿美元,达到了2006年流入量的4倍。2008年,热钱将加速内流,但由于美元加速贬值造成国际市场的不确定,热钱很可能随时撤逃。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测算,今年前4月实际流入中国的热钱可能达3700亿美元。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则指出,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底,国内热钱的规模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他们所依据的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截止到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增幅为2284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的储备增长;其中仅4月份外汇储备增长便达74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而4月贸易顺差和单月外商直接投资合计增长只有242.8亿美元,“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则高达501.8亿美元。
年初人民币破七以来,香港居民开始以“蚂蚁搬家”式的方式向内地商业银行转移手中多种货币,大量港资企业、外资企业更利用其在珠三角设有分支机构之便,将人民币资金存入内地商业银行。
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该行第一季度由于利差增大、人民币存款剧增产生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90%。
而深圳海关近年查处到用小型船运外币现金入境的案件,发案频率越来越高。2007年全年,深圳海关抽查发现的超带人民币个案逾2000例,而今年仅一季度发现的个案便高达1000宗。
热钱涌入的猖狂可见一斑。
蛰伏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热钱,一方面暂栖银行账面,享有人民币存款的利息;一方面相时而动,待国家从紧政策松动,股市楼市反弹,便卷土重来。押注人民币,成了热钱的“保本着”。
而一旦经济形势变化,热钱很可能大规模从香港离岸市场抽身外逃,人民币可能急转而下,从目前的升值转向贬值,影响中国中短期的金融形势。
此次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的规定,明显就是针对热钱流入,意在通过严格检测境内银行的非居民人民币账户,来观察分析资金进出的异动情况。
监控八类账户
实际上,央行对热钱的控制早已展开,4月,在央行授意下,中银香港人民币买卖差价75个点,其目的就在于打击港人北上存人民币的积极性。
所谓的“非居民人民币账户”,包括港澳人民币存款账户、边贸人民币账户、人民币债券账户、贷款清收人民币账户、QFII人民币账户、人民币贷款提款账户、人民币还款账户,以及其他非居民人民币账户等八类。
根据外管局该则规定,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北京、深圳等地银行需按月报送非居民个人和机构的人民币账户数据。此外,总部在京的全国性中资外汇指定银行要在月后15个工作日内将汇总数据直接报送国家外汇局;其他银行(含外资银行)则应于月后10个工作日内汇总并报送至当地外汇分局,后者再于月后15个工作日内报送至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管局还对港澳人民币存款账户予以特别监控,要求港澳人民币存款最集中的深圳和广东两地外汇分局,在月后15个工作日将港澳人民币账户余额及变动报送至国家外管局。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零售银行负责人表示,该法规意在了解非居民人民币账户的存款增长现状以及各银行的具体操作。
国内商业银行此前对非居民人民币存款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此项规定细化了个人结售汇的管理。据汇丰银行国贸支行一客户经理透露,目前每位客户每日只能存入5000美金(或等值)的金额,且必须出示资金来源凭据。
由于多数商业银行没有设立独立非居民账户,运用银行已有的自动核算系统汇结相关数据有一定困难,因此目前各银行暂无具体统计数据。
此外,银行还必须写明开展非居民业务时具体参照和执行的标准以及法规。深发展银行外汇业务部一位负责人表示,统计非居民账户的工作相当巨大,所需参照条例也极其琐碎,但无疑对填补国内商业银行系统漏洞十分有利,一旦自动汇结系统完备,栖在银行账上的热钱自然将浮出水面。
这种层层抽丝的统计调查,表明了中国对境外投机资本的监控正在升级,而此次统计若能成形,热钱在中国的操作轨迹将进一步暴露。
暨南大学金融系王聪教授认为,外管局这次出手的目的并非仅仅在于控制热钱的流向,也是借机整顿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令人诟病的外汇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