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高层:国内私人银行有名无实
理财周报记者 尹娜/文
国内私人银行正在经历艰难的突破。在国内银行尚未实现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当前私人银行业务开展遭遇到瓶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资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对记者说,没有实质性服务是当前国内私人银行的真实情况。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当前私人银行客户可以享受到的投资服务仅有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其他所谓增值服务、投资顾问(包括艺术品、奢侈品投资顾问)等,仅仅是顾问服务。这与国际公认的成熟私人银行服务模式相去甚远。
近日,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推出房地产领域投资产品,如“地产风标”、“先锋1号”等。尽管这类服务有一定的吸引力,面对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状况,加上我国目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REIT(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因此这类投资名誉意义大过投资本身。
专属产品无法满足富人需求
国内私人银行目前尚处于商业银行的体系之下,商业银行不可以经营的领域,私人银行也不能。这样一来,国内私人银行基本不可能为客户提供“管家式”服务,不管是服务还是产品,都无法真正与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拉开距离。
“最近国内股票市场不好,只对投资者的心态有所影响,对私人银行业务影响不大,目前私人银行也没有这方面的业务。”上述外资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说。
“实际上,现在国内各家私人银行都只有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在帮客户投资,这类理财产品大部分也是由其商业银行资金部提供。最近市场不太好,客户也比较倾向保守投资,我们的保守产品销售比较好。”
该私人银行总经理坦陈,国内私人银行服务并非如私人银行宣传的那么多,只是像银行的财富管理中心一样,帮客户梳理资产之后,给客户推荐相关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中资银行目前有报道的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目前还只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其他私人银行都有自己的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但是目前都没有如上述两家银行公开宣传。
但这类产品如中国银行“奥运主题”证券投资集合资金计划、中信银行“基金专户”产品,也不外是与国内资本市场挂钩的产品,与一般商业银行动态资产配置产品收益状况相当。
根据美林财富管理部门统计,中国富裕人士资产分布状况为,34%投资股票、14%投资固定收益工具、14%现金或存款、29%不动产(商业不动产、房地产基金、其他不动产)、9%另类投资。
私人银行“管家式”服务则需要私人银行家帮助客户全面打理这些资产,提供不同领域的投资意见,分析市场并帮客户及时做出投资判断把握入场、出场时机。
到2010年,中国私人投资者对国际资产的需求有可能变为当前的三倍,达到520亿美元。富裕人士全球配置、分散资产的需求日益强烈。根据目前状况,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明显无法跟上富裕人士投资需求。
混业经营是管家式服务的前提
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创办主席伊安•穆林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实际上除了产品的差别,国内私人银行服务与国际水平最大的区别是,国内银行的服务只是充当“中间人”角色,也就是说,银行为客户提供咨询顾问、投资意见,但是需要客户自己去完成投资、资产配置、调动资金等全部过程。
这与国外成熟的服务差距非常大,在国外,成熟的财富管理服务是真正“管家式”服务,国外客户倾向于选择“专业投资人”或者“专业财富管理人士”为自己打理资产,这类人士受到一系列法律、规章等制度约束,有效规避潜在“道德风险”。因此,客户放心将资金完全交由这类专业人士打理,高端的私人银行服务基本不需要客户自己进行投资。
在国内这种情况还不可能实现,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及管理制度上的缺失、高端人才缺失、对从业人士监管机制缺失。上述外资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也向记者强调,私人银行不管怎么服务还是属于商业银行的运营范围之下,商业银行不能投资股票或者其他一些投资工具,私人银行也不允许。
“不允许从事的业务也没法给客户做,只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不管是外资银行,还是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现在都遇到同样问题。”
该总经理表示,没有混业经营的前提,私人银行的“管家式”服务是空谈。不过,从商业银行实现混业经营到私人银行可以提供专业投资服务,还有很长的过程。
国内银行混业经营尚只具备业务雏形。此前,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副行长周涛曾对记者表示,私人银行应脱离商业银行的模式发展。这个过程尚未看到有实现的迹象。而且,国内目前的私人银行从业人士也缺乏帮客户全面打理资产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