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面临集体转型
2011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信托”)发行集合信托357.61亿元,列行业第三;信托规模达到2300亿元。不过与同行相比,其收益却相对靠后。
另一方面,传统业务遇阻的信托公司开始寻求新的产品突围,但矿产、艺术品、红酒等更多新的尝试还未成气候,已遭遇市场质疑:多款产品的设计和风控缺陷被曝光,高收益的产品探索举步维艰。
2011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信托”)发行集合信托357.61亿元,列行业第三;信托规模达到2300亿元。不过与同行相比,其收益却相对靠后。
急速扩张的大背景下,信托行业长期面临的深层问题“悬而待解”:如何破解“资本约束”?怎样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突破?而在产品创新的同时又如何严守风控底线?就上述问题,外贸信托总经理杨自理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
兑付高峰考验信托业风控
此前信托公司做了大量的房地产信托业务,没有暴露问题,随着今明两年的兑付高峰临近,信托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如何会在2012年立现高下。
《中国经营报》: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总规模已经达到4.8万亿元,这种态势在2012年是否会继续?
杨自理:这几年信托公司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和银行的业务合作,与银信合作的平台类业务占据了信托业务的大部分比例。由于银监会前两年对银信合作的限制,以及近期对票据和存款业务的限制,信托规模肯定会有所下降,不过因为平台类业务的收益率比较低,此项业务规模的下降对信托收入的影响不是很大。
相反,房地产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业务收入最高的领域,但是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到现在也没有放松的趋势,大部分地产公司的资金链都非常紧张,这对信托贷款的偿还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尽管房地产信托业务还将是各家信托公司发展的重点,但对其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信托公司做了大量的房地产信托业务,没有暴露问题,随着今明两年的兑付高峰临近,信托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如何会在2012年立现高下。
《中国经营报》:现在也有信托公司借由上市渠道融资,“资本约束”是否会制约信托公司的发展?如何拓展融资渠道?
杨自理:信托公司上市融资的放行目前还不太明朗,鲜有成功案例。但资本金并不是影响信托发展的根本问题,因为如果具有良好的经营效益,股东注资、机构注资都是很充足的。
《净资本管理办法》促使信托公司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提升,从注重规模到注重质量和创新,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盈利水平。今年将是信托公司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信托公司发展到目前这么大的规模,确实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4.8万亿元的规模,国家的宏观调控有理由将其纳入其中,信托公司也应该主动适应监管趋严的生存环境。
坚持“有限多元化”
2012年外贸信托的发展思路依然是平台类、投行和资产管理三类业务并重,重点关注的是房地产、证券、矿产能源、金融股权等领域。
《中国经营报》:与行业相比,外贸信托的产品收益率并不是最高的,如何在众多高收益产品中脱颖而出?
杨自理:客户进行投资,不仅关注产品的收益性,也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其中安全性尤其重要。基于此,外贸信托的产品综合了上述三方面的因素,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另外,信托产品发行属于私募性质,每个公司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外贸信托也一直坚持稳健的投资风格,投资者对此很了解,因此客户的忠诚度很高。
《中国经营报》:房地产信托业务受限之后,许多信托公司开始推出能源矿产、艺术品、红酒等新产品来抢占市场,不过新产品最近引发了一系列质疑,你对于信托公司的产品多元化怎么看?
杨自理:最近几年,外贸信托一直坚持“有限多元化”的业务拓展思路,要多元化,但是不能无限多元化。因为公司的资源有限,如果太分散,每个领域都做不深,做不专业。比如红酒、艺术品等产品,第一市场不大,第二风险不容易控制,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就难有大的发展,一旦市场出现调整,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对于此类新业务我们还是非常审慎的。
2012年外贸信托的发展思路依然是平台类、投行和资产管理三类业务并重,重点关注的是房地产、证券、矿产能源、金融股权等领域。说到底,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产品设计能力和服务效率上。
同样的房地产、矿产能源类信托业务,不同人做的方式也不一样。即使用同样的方式,管理的细微之处也不同,这样产生的结果,包括风险和收益也是不同的。因此,信托公司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才,人才决定了公司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市场开发能力,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对信托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