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机遇
2012-02-14 15:33693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人民币的崛起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内生过程,崛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顺应这种趋势,符合全球经济发展利益。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人民币的崛起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内生过程,崛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顺应这种趋势,符合全球经济发展利益。
国际货币体系只是一层面纱,其背后决定力量应是各国经济体的相对竞争力。观察从19世纪中后期至当今货币体系的发展,无论是国际金本位制时期的英国,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国,或者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德国、日本;在经历持续的贸易顺差、积累高额的储备货币之后,英镑、美元、德国马克、日元都经历了国际化、储备化、“本位化”;这些货币也部分承担了世界货币的职责,成为交易、结算、支付的货币工具。持续的贸易顺差反映经济体生产效率的竞争力,充足的国际储备既保证了信用偿付,也能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这两个条件构成了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目前,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接近10%。自1995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16年保持顺差,其中2010年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截至2010年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为2.84万亿元,还有2000亿美元左右的主权基金,人民币是世界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中国已经具备货币国际化和货币崛起的必要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为在这两者条件具备之后,货币的崛起是内生性的,是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一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会造成世界各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上升,而购买一国商品,理论上是需要该国货币的,或者是需要一种本位货币来结算;当前是美元,但我们看到美元汇率在经历持续贬值,波动性也在加大,其信誉在下降;随着一国贸易顺差的积聚,世界各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应是上升的,该国货币也就实现了国际化。而持续的对外出口,意味着国内保持高储蓄率,高储蓄率意味着资金充裕;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该国流动性充裕,资金价格低下,流动性向外扩溢,随着对外投资的扩张,该国货币也就顺理成章地流通到国际。这其实是很浅显的道理,英镑、美元、欧元、日元都走过同样的道路。
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来看,英镑、美元都成功地主导了一个阶段的货币体系,而德国马克、欧元、日元都无法最终成为主导性的世界货币,其原因在于这些货币的不稳定性,要想承担起世界货币的责任,该国货币价值必须稳定。币值稳定的货币,人们对其价值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且对其有足够的信心;只有一国货币稳定,钉住该国货币才有助于增强钉住国货币的信誉和稳定性,起到稳定贸易和投资的作用;进出口在选择贸易结算货币时,被用于金融资产标价的货币都需要稳定,不然将会造成贸易和金融混乱。日元国际化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正是因为汇率的巨大波动。日元在1985年后的10年中快速升值,由1985年2月的1美元兑260日元上升到1995年4月的80日元,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衰退;在1995年达到巅峰之后又以几乎同样的速度贬值,到1997年2月跌至120日元,以致出现“全世界都在抛售日本”,汇率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了非居民对货币的持有信心,制约着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另外一个因素是本位货币惯性,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对其他货币的发展产生了约束,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符合全球经济发展利益,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球生产效率的提高。当前的货币体系正如之前所论述,对美元、美国给予了极大的纵容,这种放任自流,使得美国的财政约束废弛,使得金融效率低下,使得全球通胀高企;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为全球经济提供稳定的交易货币,有利于为全球经济提供流动性支持(目前唯有中国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储备的流动性,也即中国提供的流动性是实实在在的,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初期的美元、金本位时期的英镑一样),这种流动性支持,不是美元的滥发,而是对应着经济效率的储备提供,因此能更多地促进全球经济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的不断崛起,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自发调整,进而会迫使美国寻求更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有利于促进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因此,从全球经济和中国利益出发,应该乐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经常账户顺差、外汇储备等硬性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应该鼓励人民币在软性条件下继续完善,而完善的关键之一即推动人民币保持币值的稳定,而不是一味强调升值。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要保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对外是汇率,对内是通胀。对外的稳定,即人民币汇率不能出现剧烈升值,或者是出现大幅贬值,目前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必要的,因为有前车之鉴,剧烈波动的货币,即使是升值,都会对其国际化带来不利影响。其次,当前比较棘手的是对内的稳定,即人民币的国内价格,通胀问题;控制物价是央行的第一要务,目前国内的通胀形势仍比较严峻,央行应适时采取措施,控制物价在温和水平。
当然在保持币值稳定之外,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路要走。包括国内金融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对外推动人民币对外投资,鼓励人民币结算,目前正在稳步推进;未来应该继续有序推动,特别是人民币对外投资,应尽快纳入日程。
国际货币体系只是一层面纱,其背后决定力量应是各国经济体的相对竞争力。观察从19世纪中后期至当今货币体系的发展,无论是国际金本位制时期的英国,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国,或者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德国、日本;在经历持续的贸易顺差、积累高额的储备货币之后,英镑、美元、德国马克、日元都经历了国际化、储备化、“本位化”;这些货币也部分承担了世界货币的职责,成为交易、结算、支付的货币工具。持续的贸易顺差反映经济体生产效率的竞争力,充足的国际储备既保证了信用偿付,也能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这两个条件构成了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目前,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接近10%。自1995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16年保持顺差,其中2010年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截至2010年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为2.84万亿元,还有2000亿美元左右的主权基金,人民币是世界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中国已经具备货币国际化和货币崛起的必要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为在这两者条件具备之后,货币的崛起是内生性的,是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一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会造成世界各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上升,而购买一国商品,理论上是需要该国货币的,或者是需要一种本位货币来结算;当前是美元,但我们看到美元汇率在经历持续贬值,波动性也在加大,其信誉在下降;随着一国贸易顺差的积聚,世界各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应是上升的,该国货币也就实现了国际化。而持续的对外出口,意味着国内保持高储蓄率,高储蓄率意味着资金充裕;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该国流动性充裕,资金价格低下,流动性向外扩溢,随着对外投资的扩张,该国货币也就顺理成章地流通到国际。这其实是很浅显的道理,英镑、美元、欧元、日元都走过同样的道路。
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来看,英镑、美元都成功地主导了一个阶段的货币体系,而德国马克、欧元、日元都无法最终成为主导性的世界货币,其原因在于这些货币的不稳定性,要想承担起世界货币的责任,该国货币价值必须稳定。币值稳定的货币,人们对其价值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且对其有足够的信心;只有一国货币稳定,钉住该国货币才有助于增强钉住国货币的信誉和稳定性,起到稳定贸易和投资的作用;进出口在选择贸易结算货币时,被用于金融资产标价的货币都需要稳定,不然将会造成贸易和金融混乱。日元国际化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正是因为汇率的巨大波动。日元在1985年后的10年中快速升值,由1985年2月的1美元兑260日元上升到1995年4月的80日元,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衰退;在1995年达到巅峰之后又以几乎同样的速度贬值,到1997年2月跌至120日元,以致出现“全世界都在抛售日本”,汇率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了非居民对货币的持有信心,制约着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另外一个因素是本位货币惯性,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对其他货币的发展产生了约束,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符合全球经济发展利益,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球生产效率的提高。当前的货币体系正如之前所论述,对美元、美国给予了极大的纵容,这种放任自流,使得美国的财政约束废弛,使得金融效率低下,使得全球通胀高企;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为全球经济提供稳定的交易货币,有利于为全球经济提供流动性支持(目前唯有中国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储备的流动性,也即中国提供的流动性是实实在在的,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初期的美元、金本位时期的英镑一样),这种流动性支持,不是美元的滥发,而是对应着经济效率的储备提供,因此能更多地促进全球经济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的不断崛起,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自发调整,进而会迫使美国寻求更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有利于促进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因此,从全球经济和中国利益出发,应该乐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经常账户顺差、外汇储备等硬性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应该鼓励人民币在软性条件下继续完善,而完善的关键之一即推动人民币保持币值的稳定,而不是一味强调升值。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要保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对外是汇率,对内是通胀。对外的稳定,即人民币汇率不能出现剧烈升值,或者是出现大幅贬值,目前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必要的,因为有前车之鉴,剧烈波动的货币,即使是升值,都会对其国际化带来不利影响。其次,当前比较棘手的是对内的稳定,即人民币的国内价格,通胀问题;控制物价是央行的第一要务,目前国内的通胀形势仍比较严峻,央行应适时采取措施,控制物价在温和水平。
当然在保持币值稳定之外,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路要走。包括国内金融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对外推动人民币对外投资,鼓励人民币结算,目前正在稳步推进;未来应该继续有序推动,特别是人民币对外投资,应尽快纳入日程。
0
标签: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