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进行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必要性

白又戈 | 2012-02-09 14:36 368

近日,有国内学者提出,当前应暂停出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重新评估中国过去近两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试验,主张优先推行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笔者认为,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诸多问题的争论中,应当重点厘清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理论逻辑与实践中试错三个方面的关系。

  近日,有国内学者提出,当前应暂停出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重新评估中国过去近两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试验,主张优先推行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笔者认为,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诸多问题的争论中,应当重点厘清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理论逻辑与实践中试错三个方面的关系。

  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较长时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况。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贸易顺差实际上意味着美元净流入。从中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启动。近两年来,香港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迅速扩大,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正在形成。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雏形已清晰可见。

  然而,贸易顺差的外部环境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客观上决定了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措施,必然形成贸易结算中人民币进口贸易结算金额远远大于出口贸易结算金额的局面,从而推动国内美元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大。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完全不相容的,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从历史上看,19世纪的英国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本国货币完全国际化的国家。当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对外贸易中积累起巨额顺差,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将英镑与黄金挂钩,使得英镑成为金本位体系下的全球硬通货,在英国的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战之后的德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德国通过积极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迅速将德国马克国际化,最终促成欧元诞生。贸易顺差并没有成为德国将本国货币国际化的重大障碍。以贸易顺差不利于本国货币流出、因此衍生的种种问题为理由,看淡人民化国际化的前景,是缺乏足够依据的。

  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之间的关系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市场参与者的全球化,使人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说,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出于市场的自然选择,任何政府的行政推动都是拔苗助长。不过,这种将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完全对立起来的思维,并不符合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也与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现实相去甚远。

  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货币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把它交给市场。事实上,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和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环节,都可以看到政府的身影。可能很少有经济学家会同意,二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完全是出于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样,如果没有欧洲各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1999年欧元的诞生也是不可想象的。在金融风暴肆虐的欧洲之今日,德国、法国等欧洲各国政治家的远见和信心仍是支撑欧元免于崩溃的重要资源。在重大国际金融领域,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很难找到支持单纯市场自然选择说法的证据。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国际地位以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使得人民币越来越多获得国际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其中一个重要证据是,2011年中国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的规模继续扩大,多个国家央行表示,将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之一。虽然目前不能借此得出结论说,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如果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没有市场基础的空中楼阁,这种观点也是失之偏颇的。过去两年在香港进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试验,可以视为是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政府行政推动的结果,从中积累起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是符合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的。

  理论逻辑与实践中试错的关系

  目前国内理论界部分专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充满质疑,认为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育成熟之前,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不可持续性,因而主张优先推行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措施。

  应当承认,从理论上说,先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包括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再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或人民币国际化更合乎逻辑。遗憾的是,逻辑完美而在实践中不可行的事例并非罕见,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失败就是一个例证。

  香港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反过来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大型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向全球筹资。从经济学和金融学角度看,中国居民的高水平储蓄理论上完全可以吸纳大型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在香港上市所筹集的资金。从理论上合理推导,应该先发展和完善内地资本市场,提高内地资本市场的效率,使之具备大规模融资的功能,然后再推动大型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事实上,至今仍有人批评中国企业和银行的境外上市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然而,任何公正的人士不能不承认,大型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境外上市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益处,香港也借此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于中国长远发展明显是利大于弊的。

  先完善内地金融市场,再考虑人民币国际化,逻辑上似乎无懈可击,但在实践上却很有可能会错过从香港试验人民币国际化所能获得的宝贵经验。金融市场是由多个层次产品和服务构成的完整体系,包括资金存款、同业拆借、短期融资、中长期贷款,一直到债券、股票、期货衍生产品,市场形成和发展绝非一日之功。想要等到所有条件达到理想状况下才有所行动,人民币国际化只能是被推到遥不可及的未来,最终有可能让设计中的美好蓝图永远停留在纸上而无法实现。

  [作者系申银万国(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0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尚不具备时间表

2009-05-27 11:09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2009-05-25 09:49

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内外兼修的长期过程

2009-05-18 09:39

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更清晰

2009-04-04 11:27

央视今日观察:人民币国际化不可着急

2009-03-27 10:04

人民币国际化再扩版图

2009-03-24 13:4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