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净出口负贡献之后怎么办?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同样也会有净出口负贡献这一现象,甚至以后它将是一个常态。虽然出口今年仍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速,但进口会增长得更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余淼杰
据中国海关总署计算,2011年中国的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2010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而根据支出法计算GDP,若贸易顺差较上一年收窄但GDP总量仍保持正的增速,则说明净出口对国民经济是负贡献的。
为什么去年净出口会是负贡献呢?回顾这几年的经济情况就明白了。08年中国出口创历史高位而进口增速相对较慢,净出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达9%。但09年全球深陷于金融危机中,中国外需疲软,所以当年贸易顺差大大小于08年,贡献率达到-40.6%。10年全球经济开始好转,中国出口相对回暧。由于09年净出口处于历史低位,前年净出口贡献率也达到9%左右。去年虽然出口形势总体不错,但因为大量增加进口,所以净出口贡献率为-5.8%。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同样也会有净出口负贡献这一现象,甚至以后它将是一个常态。虽然出口今年仍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速,但进口会增长得更快。理由有二。第一,鉴于贸易顺差推动的通货膨胀去年已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难题,政府今年会更着力于外贸平衡。第二,由于美国大选在即,奥巴马政府会更重视其“出口五年倍增”计划,着力减少外贸逆差。从前期的力推TPP方案到近期国情咨文中对外贸失衡问题大加强调足可略见一斑。
问题是,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在净出口负贡献时代来临之后,中国经济该何去何从?
回答这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纠正三个误区。第一,是认为在净出口负贡献时代,中国净出口已出现逆差。顾名思义,净出口负贡献只是说明当年的净出口增量少于去年,或者说贸易趋于平衡;而不是说出口少于进口。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出口增长本身已不再重要。要知道,如果中国的出口下降,大量从事制造业的工人会下岗。在支撑服务业高速发展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展之前,他们要再就业会很不容易。而由于这些工人多是在非国有部门,政府也不可能再象十年前一样来买断工龄、让工人“内退”“早退”来摆平这事。
最后一个可能的误区则是认为外贸拉了经济的后腿,所以外贸不再重要。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外贸平衡其实是一个贸易大国最理想的事儿。因为这一方面说明本国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所以能出口,而且多出口。另一方面则说明人民有意愿多消费,所以愿进口,多进口。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答案是,还需用来自消费和投资这两驾马车。
不过,究竟那驾车才应一马当先呢?坊间多认为应该通过提高消费来拉动经济。但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今年拉动经济应靠投资为主。
为什么提高消费靠不住呢?从微观角度说,当前社会保障不完善。对老百姓而言,医疗教育的负担都很重。你能不存点钱留着应急?所以,预防性储蓄必然会减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再者,如以前笔者指出,中国城镇化率低,今年也只有5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左右。而城乡收入差距又大,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约为农村居民净收入的3.5倍。所以,农民想花也花不来。
而从宏观视野来看,尽管中国GDP全球老二,但人均GDP刚过4000美元,也就是刚过了世界银行划定的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行列。请注意,不是“中高等收入”国家,而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属于国际家庭中的矮个子。而在这一阶段,由于靠各种要素的投入来取得粗放式的增长已没多大空间。但早期经济增长所造成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拉大、环境破坏严重等则会变得更突出,所以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在这个阶段经济停滞不前,陷入所谓的“发展中国家收入陷阱”。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上世纪末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所以,如果当前一味强调拉动消费,产业结构就会原地踏步,无法向更高价值链的产业升级;企业投入到研发的比重没有增加,企业生产率就无法提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减,工资的进一步上升,原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会消失殆尽。结果当然是整个经济的停滞不前。而中国事,调整固然重要,但增长在目前却是首位。没有增长,很多社会问题就会纸包不住火。在这个角度看,笔者很认同多年前在北大厉以宁教授的讲座中听到的“自行车原理”:中国经济如同自行车,只有不断地蹬才不会摔下来。
不妨来一下国际比较。美欧今日经济萧条,增长乏力。原因当然很多,但也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教授近期指出的,与新世纪以来美欧强调多消费少投资大有关系。相比较而言,上世纪90年代美国则主要是把得来的国际融资用于高科技行业的投资,所以那十年是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克林顿先生至今在美国仍有许多“粉丝”。既然美欧靠消费拉动经济都不行,有什么理由中国就玩得起呢?别忘了,目前人家的人均收入还至少是我们的十倍。
那么,投资拉动经济为什么就行呢?放眼今日中国,一线城市楼市正值寒冬,不少外资更是抽身走人。欧债噩梦未醒,外需相对疲软,去年年底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更是一度跌到50%临界线以下。很难有理由相信今年私人投资会强劲。
所以唯一剩下的办法就是再靠“铁公鸡”,由政府投资来拉动。读到这里,看官也不必马上“上纲上线”,认为是计划经济论卷土重来。试问: 09年我们是怎么走出经济危机的?还不是主要靠那四万亿政府投资。当然,可能马上想到的反驳理由就是东部已有部分基础设施过度建设。而一度国人引以为荣的动车建设因为“甬温事故”之后更成了众矢之的。
不过,问题不在于动车建设本身,而在于管理的低下。动车何罪之有?我们不能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当然,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应逐步向中西部倾斜。中国要真正走出“发展中国家收入陷阱”, 就看中西部地区能否发展起来。什么时候中国真正赶上美国?不能看GDP总量,也不能看人均收入。这些都只是统计上的意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看什么呢?什么时候在中国西部边陲的百人小镇也能象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无名小镇一样刷信用卡,那就八九不离十了。毕竟,金融业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最紧密联系的。
当然,赤字财政方法拉动经济只能在短期有效。当净出口负贡献成为常态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靠什么呢?容笔者下期再述。不过,就今年来说,想拉动经济增长,提高消费是绝对靠不住的。正如有一网友指出的,老百姓有钱,还用你教他花钱?真所谓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