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2-01-19 11:39 1382

什么是物流金融,目前尚无定性的概念。基于供应链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

什么是物流金融,目前尚无定性的概念。基于供应链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实现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融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状态。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商品和货币,完成结算和实现融资的活动,实现同生发展的一种状态。

物流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以及法律体系的限制(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收购物流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能提供金融服务),物流金融在我国虽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我国仅有中远、中海等大型物流企业在以“物流银行”的形式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并且这项业务涉及众多市场主体,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自身的风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同时存在,目前在分担风险方面还尚未建立互惠、互利、互相制约的协议,金融机构、出质人、物流公司之间的风险划分关系不一致,各主体会片面强调、规避和转嫁风险,造成风险与收益之间不对等,一定程度可能会放大物流金融的风险。

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经营风险不容忽视。由于要深入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物流金融业务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目前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可靠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外部融资行为除了受到法律、政策的限制和影响,也给物流金融业务本身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物流企业由于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运输、存储不当造成质押物损毁、灭失,由于监管企业资质差、监守自盗,以及对质物的定价评估不够公正、准确等,都会造成质物不足或落空的风险。金融机构由于介入物流金融业务的时间不长,在贷款工具设计、资金筹集、风险管理方法和内部监控方面经验不足,又受到各种制度、法律的瓶颈制约,操作疏漏和失误也难以避免。在我国,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往往较大。

物流金融业务是通过对出质人的资金流和物流的全程控制来控制风险的,其业务流程较复杂,操作节点较多,因此来自于操作过程的风险主要有质物风险和仓单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谙熟质押物及其所属的行业(如钢铁、汽车)情况,对市场走势要有准确的判断,并具备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实务中,由于各运作主体内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对工作岗位相关要求的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因而存在道德风险,出现内部、外部欺诈行为。

主要是制度安排方面的一些缺陷。例如,由于尚未建立流动资产评估体系,各种评估方法和标准的不统一使得质物的价值难以和融资金额相一致,融资回收的隐性风险加大;质押制度也存在标准仓单设置难,质物处置难等问题;传统保险各环节的投保相对独立,未能提供包括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多物流环节在内的全程保险服务;现代物流的制度设计在实际运行中与准时制和快速响应运行机制不相适应等等。这些制度安排自身的缺陷会弱化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和运行制度作为风险转移手段的效果,甚至可能增大风险。

目前,我国完整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金融机构无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全面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出正确的判断;中小企业在采购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等方面,也可能对金融机构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金融机构因无法获得真实数据,而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介入融资过程,一方面可能会为拉拢自己的客户而向金融机构提供虚假数据,这种粉饰可能会给金融机构造成误导;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所搜集的信用风险管理数据信息只是原始数据,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用风险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效率的降低就意味着风险的增加。物流金融业务利润的增长是低于业务量的增长的,业务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利润,就是说,物流金融服务的效率是下降的。

应对策略 

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将经营管理和市场前景较好,但由于资本金不足而陷入困境的物流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超过一定年限的部分贷款转为对该类企业的授信额度,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融资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金融机构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质押融资业务,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融资项目的具体运作。

运用资本营销手段,以资产重组、参股控股、资产并购、产权置换、发行股票或债券、发起或借壳上市、票据性融资等多种方式扩大自身的规模,增强实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开拓实物型、技术型融资业务,特别是在与物流经营相关的大型耐用设备租赁和关键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开发商业贷款以外的适合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其他金融授信业务(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证、保函等);拓展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可以是已经上市的投资基金,也可以是未上市的投资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补贴和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组成);争取境外资金和政府财政的战略投资亦为可取之策。

利用大型物流公司集团的实力优势,通过购买股权,直接控股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有机结合,服务与融资捆绑,封闭运作,为整个供应链提供全程性、个性化的服务。建立符合物流金融业务实施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控制信用风险;控制操作风险;加大物流金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力度;完善现有法规体系,提高可操作性,加大执行力度,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相关财税制度,计提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准备,在质物的市场价值低于融资额时,除通知融资企业增加质物外,以损失准备金抵补质物损失。

根据融资期限的长短及质押融资的比例,预交风险保证金,以承担质物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当市场价格下跌到预警线时,按协议规定通知融资企业增加质物和保证金;如果出质人超过融资期间,则以风险保证金抵充融资额或质物变现的差额;如果出质人按期归还,则退还保证金。

建议保险公司整合相关险种,为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一个能够涵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完整的保险解决方案。通过在综合责任险中对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赔偿限额)、保险期限、保险费等各项保险要素进行明确约定,保险公司在创新自身和增加利润的同时,也帮助到物流公司防范金融风险。

物流企业面向出质人,对每笔融资业务按照合适的比例,收取“风险补偿金”,形成物流风险基金,对于物流业务中发生的风险损失,由物流风险基金承担的赔偿责任。与由物流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相比,由物流企业自我保险,物流风险基金能更好地避免物流企业因投保而在物流作业中不负责任的道德风险。

0
标签: 物流 广义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