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从“藏汇于国”转向“藏汇于民”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金融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我国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化为资本净输出国,从对外债务国转化为对外债权国,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身份也相应地从筹资者转化为投资者,但“官方债权国”性质仍然制约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以及中国海外投资的进一步拓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金融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我国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化为资本净输出国,从对外债务国转化为对外债权国,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身份也相应地从筹资者转化为投资者,但“官方债权国”性质仍然制约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以及中国海外投资的进一步拓展。
入世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年均增长28.3%。从1996年中国外汇储备底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到2006年突破1万亿大关,用了10年时间,而到2009年突破2万亿大关再到2011年突破3万亿大关,5年时间就迈过了3个台阶。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1975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3%,这占到全球外汇储备9.4万亿美元的近三成,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外储的3倍,接近德国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3.5万亿美元)。如果按照人均计算,3.2万亿美元外储相当于我国每人持有2386.68美元;如果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折算是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1.08倍,占2010年GDP的一半以上,外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利益分配过程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与其他发达债权大国的性质不同,我国的债权性质是典型的“官方债权国(也称官方储备国)”。如果一国的对外投资是以直接投资、私人性质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为主体,可称为“私人债权国(私人储备国)”;如果一国对外投资是以储备资产或官方贷款为主要形式,则为“官方债权国”。
而从更广义上的外汇资产来看,2011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615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6301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9851亿美元。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储备资产32706亿美元,占对外金融资产71%,外汇资产集中在政府手中,民间外汇资金蓄水池有限。从国际上横向比较来看,美国官方的外汇储备虽然只有我国的1/5,但是美国民间所持有的外汇价值达9万亿美元之巨;日本的官方外汇储备为1万多亿美元,而日本民间所持有的外汇高达3万多亿美元。
官方债权大国带来了较大的集中风险管理问题。经济不断累积以国际性货币持有的外国流动债权,所产生的货币不匹配将使国内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难以实现均衡,也使货币当局对货币和流动性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这使我国的基础货币供应被动受制于外汇供求,大大增加了基础货币调控的难度。近年来,外汇占款存量占基础货币存量的比例不断提高,2006年已经达到108.49%,而外汇占款增量占基础货币增量的比例,在2001年、2003年就超出了100%,2004年、2005年甚至超过200%。
另一方面,央行还面临“不可能三角悖论”。在资本跨国流动渠道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吸引以套汇、套利或套价为目的的国际投机资本更大规模流入,这反过来会加大冲销压力。也就是说,在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试图稳定汇率,就必然难以绕开“不可能三角困境”,货币政策自主性受到严重挑战。
从这个层面上讲,同样是出口和顺差大国的日本经验值得借鉴。近些年,日本积极推动向“私人债权大国”转型,日本官方储备资产只占日本对外资产比重的17.6%。1980年日本修改《外汇法》,规定外币存款自由化、外币借款自由化、允许自由外汇交易。2005年提出由“贸易立国”战略向“投资立国”战略转变,以提高对外资产收益率为中心,改善国际投资的结构和质量,提出要到2030年力图把所得收支盈余对GDP的比率提高一倍。为此,日本积极消除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障碍,促进直接投资双向扩大。近5年日本每年海外证券利息收入在500亿美元以上,日本企业的资本利得及海外进账也极其巨大,所得收支盈余已经成为日本重要的外汇储备来源。可见,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性质的区分才是决定一国外储结构的关键所在。
对中国而言,如何改变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结构,真正实现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路径转变意义重大。在对外汇储备结构考察中需要关注四大关系,即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的比例;美元储备与非美货币储备的比例;流动性高的资产与收益率高的资产的比例;放在美国银行和分散放在其他国家银行的储备资产的比例。这四大比例关系可以概括为:安全性、真实性、流动性、盈利性四原则。
在这四大比例关系中,第一位是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的比例。储备的重点放在民间不仅仅是“藏汇于民”那样简单,它首先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水平、储备水平和汇率水平是否真实。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定价权越来越不依靠政府,只有民间储备大于官方外汇储备时,这个国家真正富强了,当企业和老百姓敢于持有外汇资产才说明他对本国货币更有信心,这个国家的汇率才是真实的。
因此,中国需要启动新一轮外汇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通过新的制度安排促进储备结构的调整。首先,可以划定官方外汇储备规模。按照外汇储备功能的多样性,将外汇储备分为基础性外汇储备、战略性外汇储备以及收益性外汇储备三个层次,各个层次均对应不同目标和相应的规模。在制定外汇合理规模的基础上,将一部分外汇资产从央行的资产负债中移出,形成其他的官方外汇资产和非官方外汇资产;其次,建立多层次外汇交易市场体制,引入多元化市场交易主体,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对冲工具,实现灵活而又富有弹性的外汇兑换机制。最后,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由国家对外投资向民间对外投资转变,应该多为“藏汇于民”创造条件,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购买国外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畅通民间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渠道,让民间投资真正充当投资主角。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