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票据融资六大“关注点”

2008-06-03 10:57 748

货币从紧基调未改,按季调控也进入第二阶段,但4、5月份票据市场的走势却有些“诡异”(详见本报6月2日13版《信贷紧缩银行逐利 票据市场大幅反转》)。

    票据融资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走势,引起了货币当局的高度关注。

    记者从一家地方性银行获知,近日,该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向其下发了《关于开展票据融资调查的通知》。

    与些同时,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一级分行,以及其他地方性银行和农信社也陆续收到所在地人民银行的通知。

    6月2日,一位商业银行人士透露,此次开展票据融资增长情况调查,“时效性要求很强”,货币当局也很关心票据“季初大量发放,季末收回,是否是商业银行应对规模调控的一种手段”。

    摸底六大问题

    今年一季度,票据融资跌入低谷。

    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由于商业银行压缩票据融资,第一季度票据融资累计多下降1615亿元。

    进入4月份,走势逆转,当月票据融资增加836亿元。不仅如此,人民银行还发现,5月前2旬,票据融资也明显多增。

    上述统计表明,今年以来,票据融资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走势。而知情人士透露,货币当局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了解票据融资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包括票据增长的原因、条件、可否会持续,及其政策含义,导致票据快速增长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都是什么等问题。

    具体而言,人民银行罗列了六大问题。

    第一,今年以来票据融资的利率变动情况,与历史同期比,处于什么水平;与短贷利率相比有无优势;票据签发、直贴和转贴的利率走势是否一致。

    6月2日,某大行一级分行人士称,该行目前的票据直贴利率较高,但要低于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人民银行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商业银行总行在票据业务上的指导上是否有新政策?与往年相比,是否有方向性的改变?出台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政策没有方向性的改变。”6月2日,某大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相关人士称,但因为票据融资的规模相对大一些,所以,“在资产结构调整时则更为灵活”。

    第三个关注点是,从需求方看,(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对票据需求如何?除了以往提出的观点外(比如小企业需求大,大企业需求小),有无其他的新情况?

    此前,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票据业务,企业有两种选择,在贴现率较低时,选择票据贴现,表现为银行的票据融资;而当利率走高,企业选择票据质押贷款,这将计入一般贷款口径。

    对于需求方的问题,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称,大客户的融资渠道较多,往往只是在贴现利率很低的情况下,大客户才会利用票据贴现这一融资渠道;相对而言,在信贷规模控制下,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较多,票据贴现反而具备价格优势,所以,票据直贴的客户群主要是中小企业。

    第四个关注点是,票据业务的资产质量如何?对此,多位银行人士表示,目前,由于风控措施得当,票据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此外,人民银行还希望了解,票据与短贷的关系如何?最后,人民银行希望调查人员回答,他们对当前票据走势的看法如何?对其下一步走势的看法如何?

    “下一步走势与宏观调控有一定的关系。”6月2日,一家大行主管票据业务的人士直言。

    调控背景下的“灵活工具”

    实际上,在从紧背景下,票据业务具备的调控功能已非常明显。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发展趋缓,票据贴现净下降。3月末,商业汇票承兑余额比年初增长709亿元,同比少增593亿元;贴现贷款比年初减少79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增加819亿元。

    对此,人民银行的解释为,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着力控制信贷增长;“由于票据融资具有期限短、周转快、风险可控、成本收益稳定等特点,压缩贴现贷款成为商业银行调节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在开展票据业务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票据的出路,也即“以出保进”。

    同时,由于票据直贴、转贴利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商业银行在控制信贷规模的基础上,往往会尽量多地买入票据(包括直贴和转贴买入)。

    当然,不同地区的票据市场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省份仅4月份出现增长,但同比少增的情况非常突出。

    如今年4月份,江苏辖内金融机构票据融资较3月份增加77.58亿元(本外币合计),同比多增44亿元;但1至4月份,票据融资余额减少164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水平是增加150亿元。

    在人民银行看来,票据融资今年以来增长较快,这一说法不够准确。但票据作为应付调控,保证贷款规模的灵活工具,已成为人民银行关注的对象。

    前述商业银行人士透露,货币当局关心的是,在贷款规模管理的实际背景下,票据融资会不会因此有所变化?比如,一些商业银行将票据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相关联,将一级市场买入的票据资产,在二级市场转出。再如季初大量发放,季末收回,这是否是商业银行应对规模的一种手段?

    但“季初发放,季末收回,票据融资的期限有时就是如此。”前述大行票据业务人士说。

    另有大行人士称,在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为保证优质客户(项目)贷款、小企业贷款和个贷的需要,商业银行的票据规模往往出现下降,甚至是大幅下降,而这也给了人民银行再贴现发挥作用的空间。

    具体而言,如果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贴现支持,则银行可以将票据融资从资产方转出,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新增贷款规模。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