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仍需解决多种难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资产价格的下降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内不少企业开始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跨国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的分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资产价格的下降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内不少企业开始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跨国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的分工。然而,近期欧债危机动荡依旧,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未明,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危还是机?昨天,由香港中国商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在香港召开,参与会者围绕“全球资源重组与中国海外投资战略”的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复苏疲软使得一些海外资产显现价值洼地,现在是出海抄底并购有利时机吗?中国巨量的外汇储备是否应该积极走出去寻找机会?
德意志银行亚洲投行部主席蔡洪平表示,虽然“走出去”是一件好事,但他个人不认为现在是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抄底的好时候。“你收购它并不是看今天这个价格是否合算,而是看未来10年的走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收购才是成功的。”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则表示,鉴于当前主权债务风险不确定、经济复苏走势不确定、矛盾的表现形式不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应把握三个导向,一是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为导向,考虑企业走出去与国家战略性产业关联程度;二是支持民族企业走出去,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提升竞争力导向。
虽然政府非常重视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但是海外陌生的法律环境、投资规则让少企业望而生畏。目前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央企,占六成以上,民营企业占比较少。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表示,目前国内要做好四件事,即加强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对外投资,加强国内外产业衔接,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制造、营销网络等领域的投资合作;积极创新对外投资的方式,鼓励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和投资,探讨融资租赁等新形式,探讨投资与贸易相结合的新模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的布局,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各地区、各层次要条件的企业有序走出去;另外,努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的保障体系,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防控各类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