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口岸船舶出口值大幅增长
青岛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10个月山东口岸出口各类船舶11.7万艘,比去年同期增加28.1%;价值25.5亿美元,增长81.9%。2011年1月至9月,中国船舶企业新接船舶订单为29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2.8%; 9月份,中国船舶业仅承接订单94万载重吨,为2009年6月以来月度成交新低。
青岛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10个月山东口岸出口各类船舶11.7万艘,比去年同期增加28.1%;价值25.5亿美元,增长81.9%。业内人士分析,除政策支持推动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外,国际造船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等因素直接拉动了中国造船业的迅速发展。
山东口岸船舶出口值大幅增长
青岛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10个月山东口岸出口各类船舶11.7万艘,比去年同期增加28.1%;价值25.5亿美元,增长81.9%。山东口岸前10个月船舶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加工贸易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一般贸易出口倍增。前10个月,山东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24.8亿美元,增长81.3%,占同期山东口岸船舶出口总值的97.4%;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0.6亿美元,增长1.2倍。
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为出口绝对主力。前10个月,山东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出口船舶12.2亿美元和12亿美元,分别增长1.7倍和47.8%,两者出口值合计占出口总值的95.2%。
第三,东盟、香港、欧盟和韩国为主要出口市场。前10个月,山东口岸对东盟、香港、欧盟和韩国分别出口船舶5.8亿美元、5.1亿美元、5亿美元和4.9亿美元,分别增长了7.8倍、32.2%、54%和24.6%,对上述四者出口值合计占出口总值的81.6%。
此外,青岛海关统计发现,前10个月,山东口岸出口散货船16.1亿美元,增长63.8%,占出口总值的63.2%。同期,出口浮船坞、灯船、消防船等不以航行为主的船舶4.1亿美元,猛增734倍;出口液货船0.7亿美元,下降51.5%。
政策支持与国际船舶重心转移促使出口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山东口岸船舶出口大幅增长得益于国家对船舶行业的政策支持以及国际船舶重心的转移。首先,政策支持推动船舶工业快速发展。船舶工业是中国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自2009年6月10日《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以来,中国船舶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已超韩国,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截止9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510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
其次,国际造船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金融危机以来,发达造船国家由于成本、环境保护等因素进一步退出主流船舶市场,而中国船舶工业在资金和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中国政府加强国家政策扶持,使中国造船行业快速发展,赢得更多国际市场。2011年1月至9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526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734亿元,同比增长24.6%。
此外,有专家认为,国际市场散货船交付量空前,拉动中国船舶出口。在中国船舶出口产品中,散货船占据半壁江山。虽然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问题,国际散货船运费保持下滑趋势,但最近澳大利亚、中国及巴西等地,好望角型散货船的运费市场逐步呈现好势。今年,全球将有250艘好望角型散货船交付,散货船的新造船交付量将达到9700万载重吨。
船舶技术含量低阻碍国际竞争
在中国船舶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业内专家认为,中国船舶产业还面临以下挑战:第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双高船型国际竞争力不足。今年以来,国际造船市场需求结构调整显著,以散货船和油船为代表的常规船型市场走势明显疲软,而以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和钻井船为代表的技术含量高价格高的双高船型市场明显活跃,并主导整个新造船市场。近年,由于日韩战略性放弃散货船等低附加值产品市场,中国造船跃居世界第一。随着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中国船企国际市场将被压缩。
第二,船舶企业亏损严重。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中国船舶企业亏损额加大,新承接船舶订单及手持订单持续下滑,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1-9月,全国约有30%的船厂没有接到订单,部分企业、可能陷入开工任务不足的困境。截至今年8月底,全行业亏损企业249个,亏损额26.6亿元,比上年增亏37.9%。
第三,手持订单下降,船价下跌。2011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将维持8000万载重吨,与上一年相比,下降幅度可能超过40%,中国船企承接新船订单难度加大。2011年1月至9月,中国船舶企业新接船舶订单为29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2.8%; 9月份,中国船舶业仅承接订单94万载重吨,为2009年6月以来月度成交新低。
为此,专家建议,引导中国船舶企业紧跟国际,加大对高附加值、节能环保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产品设计研发的投入,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造船企业的兼并重组,支持业内优质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