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多样化投资 中国与东盟联合推动旅游扶贫
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加快推动旅游与扶贫相结合,鼓励多样化投资主体进入,推动旅游促进减贫。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中华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协办。
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加快推动旅游与扶贫相结合,鼓励多样化投资主体进入,推动旅游促进减贫。这是记者在1至2日于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旅游促进减贫研讨会上获悉的。
“中国与东盟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山水相邻,文化相通。东盟国家不仅是最早对中国开放的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也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首选线路。在中国公民前十大出境旅游目的地中,东盟国家就占了将近一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主席孙安民在此间表示。
据介绍,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为5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出境旅游消费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创历史新高。目前,中国已跃居世界第四大入镜旅游接待国和亚洲出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
孙安民强调,消除贫困是区域合作的重要目标,也是东盟各国面临的首要挑战。旅游是一个密度高、链条长的产业,对地区经济有着巨大的和快速的帮助作用,是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越南文体旅游部旅游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黄道宝琴(Hoang Dao Bao Cam)介绍称,2010年,越南共接待500多万国际游客,为越南带来了50亿美元的收入,今年前9个月,越南共接待430万国际游客,其中最大的客源地是中国。
黄道宝琴指出,在越南,旅游业被认为是经济部门的一只领头羊。同时,也是推动减贫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给越南贫困边远地区带来了很多经济收益,为穷人带来额外的收入,使当地企业受益,并促进了贫困边远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
此外,柬埔寨旅游部规划发展局副局长伊克·瑞埃(Ek Rotha)说,2010年,柬埔寨旅游业收入达到17.86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10%,带来了50万的就业。他认为,因其使人民的收入更加多样化,提高了贫困人口应对气候变化、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区域优势明显,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自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旅游业成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的先导产业和最先取得实效的产业。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有效开拓就业渠道,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介绍称。
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秘书长、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理事会副主席、东盟旅游协会副主席、老挝国家工商会副主席欧迪特·苏旺那旺(Oudet Souvannavong)在会上强调,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未来将从初级的跨境贸易和物流转变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合作利用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农业和旅游业的资源。使更多的人受益,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口,促进各国政府实现减贫的目标。
研讨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就旅游促进减贫工作作主旨演讲,她建议,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基础设施、旅游项目进行整合、合理规划,鼓励各种资本投资次区域旅游产业;并强调加强合作、发挥商会作用,推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协调旅游利益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分配,引导各种资本致力于减贫工作。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中华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