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最贫困国家受全球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和持续波动影响最大
20国集团峰会在法国嘎纳召开前夕,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最新《食品价格观察》指出,全球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和持续波动,对最贫困国家的影响最大,令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贸易金融网讯 20国集团峰会在法国嘎纳召开前夕,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最新《食品价格观察》指出,全球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和持续波动,对最贫困国家的影响最大,令全球经济雪上加霜。虽然世行的食品价格指数比2011年2月达到峰顶时下降了5%,比9月略低了1%,但仍然比2010年9月的水平高19%。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粮食危机远未结束”。他敦促20国集团把粮食放在首位。他说:“价格仍在持续波动,世界上千百万人仍在受害。世界银行一直在与20国集团主席国法国以及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机构密切配合,采取措施保护最弱势人群,减少食品价格波动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在着手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牢记,防范危机不仅仅是围绕银行和债务。世界上千百万人每天都在面对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危机。在嘎纳,20国集团能够和应当采取措施来解决他们的需要。”
20国集团的政府首脑将于11月3~4日在嘎纳开会讨论全球经济,预计将会批准一揽子具体措施来改善透明度和政策协调以便及早发现和纠正问题;帮助各国利用风险管理工具来管理价格波动;促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抵御灾害的能力;通过区域性人道主义应急粮食储备把粮食快速送到急需的灾民手里,并达成协议对世界粮食计划署不实行粮食出口禁运。鉴于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国际社会奋起行动改善粮食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根据按季度发布的《食品价格观察》,近来泰国遭遇的50年一遇的洪水可能增加了短期内的不确定性,据估计产量损失达到总产量的16%至24%。同时,非洲之角的粮食危机仍在继续,该地区受灾人口达到1330多万,比8月份增加了100万,且前景依然堪忧。
报告指出,粮食价格上涨了30%(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玉米价格上涨43%,稻米价格上涨26%,小麦价格上涨16%,大豆油价格上涨26%。不过,上季度粮价上涨的3%基本上被油脂价格下降的3%所抵消。
低收入国家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由于全球性和国内因素,价格波动预计将会持续到中期。造成价格波动的结构性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变化、粮食与能源价格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以及生物燃料产量增加。
另一方面,供应量和库存量的前景可观,也有可能缓解全球食品价格的部分压力。最新的预测显示,2011~2012年的全球小麦库存量达到10年来最高,而由于阿根廷、巴西、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产量增加使全球玉米产量上升4%。印度风调雨顺丰收在望也会使全球稻米产量在2011~2012年期间得到提高。
部分市场的产量增加也凸显出非常有必要保持国际市场开放,将粮食送到急需的灾民手中,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民扩大生产,并避免出口禁运引起恐慌行为。
虽然面临困境的全球经济有可能抑制需求和迫使价格下降,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可能还是好坏兼有——伤害粮食出口国和农村的贫困生产者,同时又有利于粮食进口国和消费者。《食品价格观察》警告说,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历经济危机和刺激性支出之后,现在用于保护弱势人口的资源可能是有限的。
此外,对全球经济的担忧可能会影响到对农业研究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技术开发的中长期投资,尤其是在粮价持续波动的情况下。
在不断努力改善波动相关信息的同时,20国集团农业部长们推出了“农业市场信息系统(AMIS)”,9月份正式启动,目的是增强短期全球粮食前景特别是库存量的市场透明度,监测发现反常的国际市场状况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