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述评
张晓松、王优玲、郑晓奕 |2011-11-01 15:40633
从外部环境看,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全球不景气,中国也难独善其身。中国社科院分析报告认为,欧美债务危机将通过三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通过出口影响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渠道影响经济稳定,通过悲观预期影响投资和消费信心。
中国前三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近期陆续发布,经济总体形势日渐清晰:在初步抑制通胀的前提下,经济增速只出现温和下降,并仍能保持较高增长;出口量适度回落,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内需增长的弥补;就业、收入等民生指标令人欣慰。
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仍总体保持良好态势。
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画出一条缓慢下行的曲线,打消了业界对所谓“硬着陆”的担忧。
“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走势基本符合调控预期,处于温和回落的态势。”亚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整个经济走势仍然处于掌控之中。
在国内调控和外部需求走软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自今年7月达到6.5%的峰值后,已进入下行通道。普遍认为,CPI正见顶回落,此轮物价上涨未向恶性方向发展。
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中国在不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努力抑制通胀,引导其经济进行了“软着陆”。
从增长动力看,尽管中国出口增速正呈现高位回落态势,但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生产形势却十分喜人。内需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弥补出口下降的缺口,反映了中国内外需增长动力更趋协调。
在民生方面,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仅用三个季度就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900万人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一直稳定在4.1%;经济平稳增长,就业机会继续增加,拉动了城乡居民持续增收;财政对民生项目的支出也大幅增加。
“总的来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型进展平稳,宏观经济政策已成功地从危机应对模式转为常规经济政策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内生性增长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在国内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的环境中,中国经济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容易,说明宏观调控是成功的。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也应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崎岖坎坷的道路上,中国经济要保持又快又稳前进,并非易事。
从外部环境看,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全球不景气,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中国社科院分析报告认为,欧美债务危机将通过三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通过出口影响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渠道影响经济稳定,通过悲观预期影响投资和消费信心。
从内部环境看,通胀正由需求拉动为主演变为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共同作用,仅通过紧缩越来越难解决问题;而在持续紧缩政策下,中小企业也已出现“融资难”。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物价上涨过快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宜放松;但在企业融资出现困难的背景下,也不宜进一步紧缩。可谓“两难”。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电荒”“油荒”等新情况、新问题,也表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上升。
国家电监会认为,当前这种“电煤涨价、电价滞后、电企亏损、调价艰难”的局面如得不到缓解改善,将给我国能源供应安全造成影响。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才能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总水平,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狠抓节能减排不放松,努力办好涉及民生的事情等方面,对近期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张立群认为,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继续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宏观调控的总体走向还是要保持稳定,同时对国内外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要有所防范。
“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如何保证,有赖于实质性改革措施推出。比如,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要向家庭、居民倾斜;推进金融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使民间融资阳光化,以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庄健说。
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仍总体保持良好态势。
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画出一条缓慢下行的曲线,打消了业界对所谓“硬着陆”的担忧。
“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走势基本符合调控预期,处于温和回落的态势。”亚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整个经济走势仍然处于掌控之中。
在国内调控和外部需求走软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自今年7月达到6.5%的峰值后,已进入下行通道。普遍认为,CPI正见顶回落,此轮物价上涨未向恶性方向发展。
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中国在不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努力抑制通胀,引导其经济进行了“软着陆”。
从增长动力看,尽管中国出口增速正呈现高位回落态势,但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生产形势却十分喜人。内需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弥补出口下降的缺口,反映了中国内外需增长动力更趋协调。
在民生方面,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仅用三个季度就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900万人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一直稳定在4.1%;经济平稳增长,就业机会继续增加,拉动了城乡居民持续增收;财政对民生项目的支出也大幅增加。
“总的来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型进展平稳,宏观经济政策已成功地从危机应对模式转为常规经济政策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内生性增长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在国内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的环境中,中国经济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容易,说明宏观调控是成功的。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也应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崎岖坎坷的道路上,中国经济要保持又快又稳前进,并非易事。
从外部环境看,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全球不景气,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中国社科院分析报告认为,欧美债务危机将通过三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通过出口影响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渠道影响经济稳定,通过悲观预期影响投资和消费信心。
从内部环境看,通胀正由需求拉动为主演变为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共同作用,仅通过紧缩越来越难解决问题;而在持续紧缩政策下,中小企业也已出现“融资难”。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物价上涨过快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宜放松;但在企业融资出现困难的背景下,也不宜进一步紧缩。可谓“两难”。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电荒”“油荒”等新情况、新问题,也表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上升。
国家电监会认为,当前这种“电煤涨价、电价滞后、电企亏损、调价艰难”的局面如得不到缓解改善,将给我国能源供应安全造成影响。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才能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总水平,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狠抓节能减排不放松,努力办好涉及民生的事情等方面,对近期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张立群认为,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继续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宏观调控的总体走向还是要保持稳定,同时对国内外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要有所防范。
“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如何保证,有赖于实质性改革措施推出。比如,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要向家庭、居民倾斜;推进金融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使民间融资阳光化,以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庄健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