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大势所趋 中国银行业亟待转型
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银行需未雨绸缪,及时转型,才能在未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中国的高利差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不可能长期维持,银行必须及时开拓新的赢利空间”,马蔚华认为。
中国银行业在过去三十多年中,随着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一起成长壮大,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大背景下的增速放缓,银行业要再延续过去的高速发展也不太可能。银行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靠过高地消耗资本和信贷增长维持发展速度。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市场监管以及社会需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使得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这要求中国银行业适应新变化,尽早尽快实现转型。
中国内地16家上市银行日前公布了半年报,共实现净利润约4654.5亿元,日均进账约25.67亿元,而存贷利差依然是主要驱动力。
“中国的高利差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不可能长期维持,银行必须及时开拓新的赢利空间”,马蔚华认为。
作为一家迅速成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近年来成为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典范。通过较早开通网络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等方法,招商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之外的许多新兴业务领域抢占了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并数次被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
“现在银行业转型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如果一心还是想着追求速度、翻番,银行业就不可能实现转型”,马蔚华指出。
中国建设银行是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规模比招商银行大得多。这家有着庞大资产和超过一万家网点的银行同样也意识到了转型的压力和必要性。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认为,利率市场化要比人们想象得快许多,因为它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存贷款利率发生变化,而是存贷款的替代物增加,其他投资渠道、产品多了,比如信托、理财、保险,比重越来越高,而这些产品的价格都是浮动的。
据介绍,中国建设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速度在过去三年里大大快于其贷款的总体增长速度。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加起来占整个公司类贷款将近一半,其中的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到20%。
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银行在争抢赢利能力强、违约风险小的大企业作为优质客户的同时,也和中国建设银行一样,开始越来越重视面向中小企业的业务,并将此作为转型的一个方向。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发展带来的金融工具创新、客户对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方式的变化等等,都是中国的银行业在转型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被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有很大的差距,后者也一直是前者学习和追赶的目标。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表现,让学术界和业界对“中国银行是否还要学习西方银行”出现了怀疑的声音。但马蔚华认为,中国的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没有太大损失,并不是因为抗风险能力强,而是国际化水平低。“西方银行业有几百年历史,中国银行业历史短得多,我们仍然应该向西方银行业学习”,他说。
不过,德勤中国客户与市场战略合伙人陈建明认为,中国内地的银行在转型时应该吸取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教训,少走弯路。“其中一点就是,可以适度使用金融避险工具,但不要过度创新,从而避免类似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银行滥用金融衍生工具带来的恶果”,他说。
专家们认为,中国的银行要从制度、文化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入手,及时转型,以适应未来更加市场化的竞争。“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有社会信用,有了信用才能吸引客户”,马蔚华说。
“此外,科技仍然是未来决定银行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马蔚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