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成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探究
内容摘要:2011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值创历史新高,越过4000亿美元大关,受此影响,第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我国6年来首次季度贸易逆差。3.李丽.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5)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国际收支均呈现出持续的“双顺差”格局。2001年以后,“双顺差”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当年经常项目顺差为174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为348亿美元,到2010年两项余额分别增至3054亿美元和2260亿美元。与此同时,外汇储备由2122亿美元激增至28473亿美元。“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维持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增长构成了潜在威胁。一方面因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了储备资产严重缩水,另一方面,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造成了国内生产资料供给不足,极大的限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高度的出口依存度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受他国因素影响较大,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2011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6年以来的首度逆差,达10.2亿美元。此次逆差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彰显政府意欲调整长期贸易收支失衡格局的决心,有助于减少同贸易伙伴国家间的摩擦,有利于抑制国内当前的高通胀趋势,同时表明进出口并重,稳定出口,努力扩大进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实。
贸易逆差的成因分析
(一)贸易政策
在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口需求大幅下降等外部因素与大量出口高耗能、高污染初级产品导致的环境污染、国内生产资料供给短缺日益严重、人民币升值压力日臻增大等内部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过去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已不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已逐步将促经济增长的途径从加大出口转向扩大内需上来。商业部部长陈德铭在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2011年外贸总的指导政策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在此政策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加快了自贸区战略的实施进程,加大了诸如下调进口关税、简化进口申请程序等提高进口增速的措施。而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的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政府外贸政策方针的转变及配套措施的施行。
(二)人民币币值进入升值轨道
近年来,在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美元不断贬值以及西方各国频繁施加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已进入升值轨道。自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重新与美元脱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近10个月内累计升值达4.39%,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5,创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仍以科技含量低、附加价值低的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消耗大的二次加工型产品为主,平均利润空间仅为3%—5%,且主要出口品替代性较高。因人民币升值的客观因素所引发的出口产品普遍价格上涨,必将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失去原有的价格优势,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进程,我国加工贸易类型产品出口将面临巨大挑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将会下滑。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得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进一步增强,将大幅削减购买外国产品、海外旅游等方面的支出费用,对进口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在出口大幅削减和进口持续增长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必将实现对外贸易由顺差向逆差的转变。
(三)劳动力成本提高
在国际劳工标准全面普及、推广,劳工标准资格认证日趋严格及主要生产加工出口制成品的东南沿海等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将不可扭转。考虑到我国出口结构中占比较大的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仅为5%左右,因此,劳动力成本即使小幅提升,也会对我国出口企业盈利水平造成严重影响,最终打破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经济模式。近年来,浙江地区最低工资水平上升了60%,珠三角地区也有高达30%到50%的升幅。由于短期内企业无法通过技术革新“消化掉”因工人工资水平提高而导致的产品成本上涨的原因,产成品价格将随之增加。在中国“涨薪潮”的大趋势背景下,印度、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之下劳动力更为廉价,近年来,不仅大量的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出口订单由我国转向了印度、越南等地,有些外商甚至将工厂从我国迁至上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从我国进口产品的结构上看,主要以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由于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中垄断性较强且生产过程中需求弹性较低,加之我国因国内供给不足、需求旺盛造成的替代性较小等原因,进口商在国际市场上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 2011年以来,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而我国对其进口则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随着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不断上涨,其对我国对外贸易逆差的贡献度将进一步增强。
(五)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持续、巨大的对外贸易顺差使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摩擦不断。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另从占比份额看,我国遭受的反倾销占全球40%左右,反补贴更是达到全球的75%。考虑到欧美等国为振兴制造业、降低失业率,缓解国内政治矛盾,必然会制定实施各种措施促进出口增长,并对我国实施更为严厉的出口制裁措施,使得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大幅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及风险性。
贸易逆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 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操纵汇率的说法不攻自破
由于我国长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双顺差”的地位,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国内外汇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此外,为挽救日益萎缩的制造业、降低失业率,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多次向中国发起政治责难,指责其涉嫌操纵汇率,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目前,人民币已进入升值轨道,随着其升值幅度的加大,其导致的国际热钱流入、出口额削减、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外汇储备缩水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适当的对外贸易逆差,有助于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大趋势不变的背景下,将有利于维持一个较为平稳的升值过程,避免因人民币升值过快而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强烈冲击。
(二)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寻求进出口平衡
“双顺差”反映了我国正逐步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格局中,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此外资本和金融项目上的持续顺差证明了我国吸引外资能力逐步加强。但是,巨额的贸易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对顺差贡献度较大的多为初级产成品,不仅附加价值低、环境污染大而且会造成国内生产资料供给短缺。此外过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将不利于振兴发展民族产业,不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而适度的对外贸易逆差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减轻因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贬值而使我国蒙受的损失程度,降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避免受他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 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大力度转变过去主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从国际大环境上看,国际经济形势动荡、战乱频发、出口制裁更加严厉,不确定因素增多,过大的出口依存度将对我国经济稳定造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从内部因素上看,扩大内需引导居民消费,在出口增速减缓,投资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对拉动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维持社会稳定将起到决定性意义。
(四) 减少贸易纠纷,降低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适度的对外贸易逆差将减小我国与欧美等主要出口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扭转出口企业因主要进口国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而引致的出口成本增加、持续经营困难的状况。目前,欧美等国经济由于金融危机遭受重创,急需保持较高出口额以削减财政赤字及降低失业率,因此,预期未来几年,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制裁力度将更为严厉,而贸易逆差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贸易摩擦的升级。
(五) 缩减外汇储备,维持其合理的积累水平
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增至30477亿美元,同比增幅达24.4%。我国不仅外汇储备的存量巨大,而且近年来由于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其增速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从2009年6月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到如今超越3万亿美元仅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巨额的外汇储备,造成了央行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的局面,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我国货币市场规模有限,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回笼货币的对冲操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外汇储备量远远超过了维持汇率稳定所需的最优数量,从而造成了资源的低效率利用。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需要的合理水平,外汇积累过多导致了市场流动性过剩,增加了人民银行对冲工作的压力。此外,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不断走弱的现状使得以美元资产为主要币种结构和投资渠道的我国外汇储备缩水严重。因此,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的贸易逆差对减少外汇储备,使其保持在合理水平等方面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此外,我国应保持多元化的外汇储备,依据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及与我国外贸相关度选择储备货币的资产形式、安排其期限结构,同时加强对外汇资产的监管力度。为使企业规避外汇风险,允许其保有一定额度的现汇。目前,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除投资于金融领域外,可考虑增持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性储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专业人才、扶持实力雄厚的企业积极开展跨国并购和对外投资。在减缓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监管及利用,维持中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结论 国际收支趋于一个动态平衡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双顺差”的背景下,适度的国际收支逆差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持外汇储备合理水平,减少贸易摩擦,振兴民族工业。在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巨额“双顺差”的大背景下,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的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在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显示出了积极的信号,但考虑到春节长假等季节因素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欧美等国处于后金融危机现状等外部原因,此次出现的贸易逆差能否真正扭转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的失衡局面,使贸易平衡格局逐步向好,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