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降税能否阻止肥水外流
2011-09-13 10:161749
5年前,中国提高奢侈品税,意在调节社会分配;5年后,中国开始讨论要不要降低奢侈品税,期盼能够刺激消费。免税购物专业服务商环球蓝联(Global Blue)也证明说,去年,中国出境旅游者的平均购物开支为1026美元,比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免税购物者多花1倍以上,比2009年的平均开支增长1倍以上。
5年前,中国提高奢侈品税,意在调节社会分配;5年后,中国开始讨论要不要降低奢侈品税,期盼能够刺激消费。问题是,税收的杠杆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虽然争论仍在进行,但近日有消息称,下调奢侈品税率正在各部门间形成共识,最快年底见分晓。
奢侈品厂商的救星
8月3日,保时捷宣称,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从去年的6.75亿欧元激增至11亿欧元,而营业额则增长19%,达到52亿欧元。成绩单如此光鲜,保时捷归功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经济繁荣。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已售出汽车5.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中国销量增长47%。
类似的消息不绝于耳。只是主角换成了普拉达、阿玛尼或者卡地亚。在经历了本轮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财富正在成为奢侈品厂商的救星。一掷千金的中国人日益成为令人瞩目的豪客。
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发布的《201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称,2010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量增长,美国上升20%,欧洲6%,中国大陆达30%。这一报告还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富贵阶层的奢侈品消费高达1500多亿元。
始终盯着中国富人的外国人胡润则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富豪消费价格指数上涨7.73%。这一指数涵盖富豪生活消费的豪宅、汽车、手表、珠宝、烟酒、教育、旅游等10大类、61个商品价格。其中,游艇和私人飞机价格上涨20.1%,涨幅为所有商品之首。
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5年前,中国或可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理由是,中国千万富豪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因为腰包鼓起来,在伦敦的邦德街,中国人在退税商店里花的钱,已经超过了阿拉伯王室、俄罗斯富豪、美国和尼日利亚的阔佬。这条街以拥有DeBeers和Graff等大牌珠宝店闻名。珠宝是中国富人国外购物的最爱,其次是手表、皮包。欧洲的许多国家不得不以护照做限制,以防中国人扫清LV店内的所有存货。
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入境,英国高端百货公司哈罗斯(Harrods)、塞尔福里奇(Selfridges)等敦促英国政府放宽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理由当然只有一个:不要把大买家拒之门外。
一些奢侈品的大牌厂家也开始为中国量身订做。德国的宝马汽车公司为了配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专门设计了宝马M3限量版车型,并应农历虎年,在车坐椅上绣了一个“虎”头的标志。而法国时尚奢侈品品牌Chloé(蔻依)在2010年推出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一款中国限量版红色手袋Marcie,庆祝该品牌进入中国5周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菲说,中国人对奢侈品消费的狂热是目前中国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对于消费品内在质量和外在声誉就变得非常推崇。
肥水为什么流到外人田
能够在最昂贵的市场证明自己的购买实力,让很多中国人扬眉吐气。随之而来的是“为什么肥水都流到了外人田”的担忧。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达到10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人在国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到5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
免税购物专业服务商环球蓝联(Global Blue)也证明说,去年,中国出境旅游者的平均购物开支为1026美元,比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免税购物者多花1倍以上,比2009年的平均开支增长1倍以上。
在拉动内需成为重要任务的背景下,这一情景颇让一些决策者心急:“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国人的银子花在国内。”为什么中国人选择了邦德街,而不是王府井?
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等五类产品中,20个高档品牌产品的国内外差价非常高。总的来看,这些商品在我国内地的价格比我国香港市场价格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辛苦营生的白领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性价比决定一切。如此,去国外淘高级货几成定势。
造成差价的“罪魁”被认为是中国奢侈品税过高。据了解,进口高档消费品通常需要缴纳进口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3项。进口关税从6.5%~18%不等,增值税为17%,消费税则高达30%,累计需要缴纳最高超过60%的税费。比如,根据现行进出口税则,进口香水要缴纳10%的关税、17%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30%的进口货物消费税;部分葡萄酒的进口关税高达65%,另需缴纳17%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10%的进口货物消费税。
既然“根子”挖到了,那么提议降税自是顺理成章。商务部是降税最坚定的支持者。该部门新闻发言人姚坚多次公开表示,“我们出去的人已经大大超过进来的人了,10年前都不敢想象,这些人出去,购物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现象”。“使那些看不见的进口变成实实在在的进口,使那些虚高的价格变成老百姓能实实在在享受的价格,这应该是共同的目标。有些专家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扩大国内消费,这是根本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佳贵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说,奢侈品关税税率下调问题以前就被提出来过,“现在各方基本达成共识”。
奢侈品税降不得?
不同的声音仍然此起彼伏。财政部网站曾刊登文章称,“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也就是对富人征税,无疑有利于社会公平,不但不应降低,相反地应该提高。就扩大内需而言,其指向的是国内产品,而不是进口产品。如果扩大对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那将损害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国内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更严重地依赖外部市场,对中国经济将造成严重后果。”
这口吻仿佛5年前。那时候,人们在讨论提高奢侈品税时,提出的理由就有调节收入分配、引导社会消费,当然,还有增加财政收入。市场越来越大,政府看着也眼馋。于是,从2006年4月1日起,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全面调整,新增了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等税目。
在财政部网站的这篇文章看来,提高税率,增加收入,顺带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无疑比刺激消费更为重要。何况,它也不认为,降低或取消奢侈品税就能留住国人的钱袋。文章称,“鼓励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表面上看是为了扩大‘内需’,但实际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消费者无论是在外国购买奢侈品,还是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最终拉动的都是外国的经济增长。”
另外,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奢侈品大多是外国品牌,这些奢侈品消费越多,就越可能挤占国内品牌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档消费品产业刚刚起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必要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取消或降低国外同类产品进口消费税,而对国内同类产品照常征收,势必造成国产奢侈品和进口奢侈品的不公平竞争,对国内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主张降低奢侈品进口税者的主要论点是,通过降低奢侈品进口税消除洋品牌奢侈品国内外市场价差,以便消除对国内消费者的歧视,并将赴海外采购者的购买力留在国内。“这一论点忽视了境内外销售周期错位因素和发展中国家国内消费者盲目追捧发达国家品牌与时尚的作用,是站不住脚的。”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也持类似观点。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奢侈品行业的一些现状和大宗消费品正好相反。如果某品牌定价不贵或常常打折,这个品牌反而会迅速萎缩;如果定价高昂,还要求限量购买,品牌反而常青。”早先在中国市场很火的品牌华伦天奴就是最好的例子:曾被很多人奉为高端品牌,但价格走低,多有仿冒,近年来渐渐销声匿迹。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70%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认为,奢侈品是用来社交的重要符号、有攀比价值的必要性,而买奢侈品完全出于自我、侧重品牌文化和设计师理念的消费者仅占少数。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都提醒一个事实:对于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来说,重要的与其说是品牌,毋宁说是价格。
第五大道奢侈品网CEO孙亚菲称,她曾在北京新光天地商场看到,一位来购物的顾客,直到翻到价签上标着的两万二,他才连声说“这个是好牌子”。
高消费群体“但求最贵”的心态
在降税的讨论中有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问题是:降税并不等于降价。梅新育指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发达国家品牌与时尚,往往达到盲目的程度,对此,洋品牌销售商自会好好利用以求利润最大化。至于奢侈品牌,为了营造自己的所谓“高端”、“贵族”形象,无论进口税率如何下降,他们都会尽量避免降价;相反,通过定期涨价来保持品牌高端地位,是奢侈品品牌的常规保护策略。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下调奢侈品关税后,奢侈品价格是否会下降还很难说,因为这些国际名牌的策略就是维持高价。
这些观点被认为是点到了此番讨论的死穴上。有评论说,“降不降税我们议一议就拍板了,可是降不降价却是人家说了算。不要总干一厢情愿的事。”
在海南岛的免税店,经销商很想将劳力士、香奈儿的价格卖得比香港便宜,可是做不到。因为供货商不答应。某国际品牌奢侈品中国区代理负责人张女士表示,很多国际品牌在和免税店谈判的过程中都占尽上风,免税店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因为这些品牌在市场上不愁卖不出去,尤其是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例如古奇、香奈儿、雅诗兰黛、迪奥等品牌。
实际上,不要说降价了,人家还要提价呢。据悉,今年以来,卖包的LV、卖表的劳力士、卖化妆品的雅诗兰黛等纷纷加入涨价行列,幅度5%~10%。
梅新育说,由于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特别是高收入群体中普遍存在大量灰色收入,这类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很低,甚至普遍存在“但求最贵,不求最好”心态,对奢侈品的高价策略进一步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通过降低进口税来降低国内洋品牌奢侈品售价,能不落空吗?
奢侈品厂商的救星
8月3日,保时捷宣称,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从去年的6.75亿欧元激增至11亿欧元,而营业额则增长19%,达到52亿欧元。成绩单如此光鲜,保时捷归功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经济繁荣。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已售出汽车5.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中国销量增长47%。
类似的消息不绝于耳。只是主角换成了普拉达、阿玛尼或者卡地亚。在经历了本轮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财富正在成为奢侈品厂商的救星。一掷千金的中国人日益成为令人瞩目的豪客。
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发布的《201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称,2010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量增长,美国上升20%,欧洲6%,中国大陆达30%。这一报告还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富贵阶层的奢侈品消费高达1500多亿元。
始终盯着中国富人的外国人胡润则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富豪消费价格指数上涨7.73%。这一指数涵盖富豪生活消费的豪宅、汽车、手表、珠宝、烟酒、教育、旅游等10大类、61个商品价格。其中,游艇和私人飞机价格上涨20.1%,涨幅为所有商品之首。
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5年前,中国或可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理由是,中国千万富豪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因为腰包鼓起来,在伦敦的邦德街,中国人在退税商店里花的钱,已经超过了阿拉伯王室、俄罗斯富豪、美国和尼日利亚的阔佬。这条街以拥有DeBeers和Graff等大牌珠宝店闻名。珠宝是中国富人国外购物的最爱,其次是手表、皮包。欧洲的许多国家不得不以护照做限制,以防中国人扫清LV店内的所有存货。
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入境,英国高端百货公司哈罗斯(Harrods)、塞尔福里奇(Selfridges)等敦促英国政府放宽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理由当然只有一个:不要把大买家拒之门外。
一些奢侈品的大牌厂家也开始为中国量身订做。德国的宝马汽车公司为了配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专门设计了宝马M3限量版车型,并应农历虎年,在车坐椅上绣了一个“虎”头的标志。而法国时尚奢侈品品牌Chloé(蔻依)在2010年推出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一款中国限量版红色手袋Marcie,庆祝该品牌进入中国5周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菲说,中国人对奢侈品消费的狂热是目前中国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对于消费品内在质量和外在声誉就变得非常推崇。
肥水为什么流到外人田
能够在最昂贵的市场证明自己的购买实力,让很多中国人扬眉吐气。随之而来的是“为什么肥水都流到了外人田”的担忧。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达到10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人在国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到5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
免税购物专业服务商环球蓝联(Global Blue)也证明说,去年,中国出境旅游者的平均购物开支为1026美元,比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免税购物者多花1倍以上,比2009年的平均开支增长1倍以上。
在拉动内需成为重要任务的背景下,这一情景颇让一些决策者心急:“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国人的银子花在国内。”为什么中国人选择了邦德街,而不是王府井?
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等五类产品中,20个高档品牌产品的国内外差价非常高。总的来看,这些商品在我国内地的价格比我国香港市场价格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辛苦营生的白领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性价比决定一切。如此,去国外淘高级货几成定势。
造成差价的“罪魁”被认为是中国奢侈品税过高。据了解,进口高档消费品通常需要缴纳进口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3项。进口关税从6.5%~18%不等,增值税为17%,消费税则高达30%,累计需要缴纳最高超过60%的税费。比如,根据现行进出口税则,进口香水要缴纳10%的关税、17%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30%的进口货物消费税;部分葡萄酒的进口关税高达65%,另需缴纳17%的进口货物增值税和10%的进口货物消费税。
既然“根子”挖到了,那么提议降税自是顺理成章。商务部是降税最坚定的支持者。该部门新闻发言人姚坚多次公开表示,“我们出去的人已经大大超过进来的人了,10年前都不敢想象,这些人出去,购物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现象”。“使那些看不见的进口变成实实在在的进口,使那些虚高的价格变成老百姓能实实在在享受的价格,这应该是共同的目标。有些专家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扩大国内消费,这是根本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佳贵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说,奢侈品关税税率下调问题以前就被提出来过,“现在各方基本达成共识”。
奢侈品税降不得?
不同的声音仍然此起彼伏。财政部网站曾刊登文章称,“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也就是对富人征税,无疑有利于社会公平,不但不应降低,相反地应该提高。就扩大内需而言,其指向的是国内产品,而不是进口产品。如果扩大对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那将损害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国内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更严重地依赖外部市场,对中国经济将造成严重后果。”
这口吻仿佛5年前。那时候,人们在讨论提高奢侈品税时,提出的理由就有调节收入分配、引导社会消费,当然,还有增加财政收入。市场越来越大,政府看着也眼馋。于是,从2006年4月1日起,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全面调整,新增了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等税目。
在财政部网站的这篇文章看来,提高税率,增加收入,顺带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无疑比刺激消费更为重要。何况,它也不认为,降低或取消奢侈品税就能留住国人的钱袋。文章称,“鼓励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表面上看是为了扩大‘内需’,但实际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消费者无论是在外国购买奢侈品,还是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最终拉动的都是外国的经济增长。”
另外,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奢侈品大多是外国品牌,这些奢侈品消费越多,就越可能挤占国内品牌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档消费品产业刚刚起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必要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取消或降低国外同类产品进口消费税,而对国内同类产品照常征收,势必造成国产奢侈品和进口奢侈品的不公平竞争,对国内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主张降低奢侈品进口税者的主要论点是,通过降低奢侈品进口税消除洋品牌奢侈品国内外市场价差,以便消除对国内消费者的歧视,并将赴海外采购者的购买力留在国内。“这一论点忽视了境内外销售周期错位因素和发展中国家国内消费者盲目追捧发达国家品牌与时尚的作用,是站不住脚的。”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也持类似观点。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奢侈品行业的一些现状和大宗消费品正好相反。如果某品牌定价不贵或常常打折,这个品牌反而会迅速萎缩;如果定价高昂,还要求限量购买,品牌反而常青。”早先在中国市场很火的品牌华伦天奴就是最好的例子:曾被很多人奉为高端品牌,但价格走低,多有仿冒,近年来渐渐销声匿迹。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70%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认为,奢侈品是用来社交的重要符号、有攀比价值的必要性,而买奢侈品完全出于自我、侧重品牌文化和设计师理念的消费者仅占少数。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都提醒一个事实:对于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来说,重要的与其说是品牌,毋宁说是价格。
第五大道奢侈品网CEO孙亚菲称,她曾在北京新光天地商场看到,一位来购物的顾客,直到翻到价签上标着的两万二,他才连声说“这个是好牌子”。
高消费群体“但求最贵”的心态
在降税的讨论中有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问题是:降税并不等于降价。梅新育指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发达国家品牌与时尚,往往达到盲目的程度,对此,洋品牌销售商自会好好利用以求利润最大化。至于奢侈品牌,为了营造自己的所谓“高端”、“贵族”形象,无论进口税率如何下降,他们都会尽量避免降价;相反,通过定期涨价来保持品牌高端地位,是奢侈品品牌的常规保护策略。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下调奢侈品关税后,奢侈品价格是否会下降还很难说,因为这些国际名牌的策略就是维持高价。
这些观点被认为是点到了此番讨论的死穴上。有评论说,“降不降税我们议一议就拍板了,可是降不降价却是人家说了算。不要总干一厢情愿的事。”
在海南岛的免税店,经销商很想将劳力士、香奈儿的价格卖得比香港便宜,可是做不到。因为供货商不答应。某国际品牌奢侈品中国区代理负责人张女士表示,很多国际品牌在和免税店谈判的过程中都占尽上风,免税店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因为这些品牌在市场上不愁卖不出去,尤其是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例如古奇、香奈儿、雅诗兰黛、迪奥等品牌。
实际上,不要说降价了,人家还要提价呢。据悉,今年以来,卖包的LV、卖表的劳力士、卖化妆品的雅诗兰黛等纷纷加入涨价行列,幅度5%~10%。
梅新育说,由于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特别是高收入群体中普遍存在大量灰色收入,这类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很低,甚至普遍存在“但求最贵,不求最好”心态,对奢侈品的高价策略进一步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通过降低进口税来降低国内洋品牌奢侈品售价,能不落空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