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研究
自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正式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额不断上升。[3]李大凯.陆亚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贸易与产业合作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3).
1.1 历史回顾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全方位展开;2004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启动了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500多种农产品先行下调关税,同年11月29日双方成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协定》,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5年7月20日起,中国和东盟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多种产品降低关税;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定》,同年7月1日双方开放服务市场;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最终完成了《投资协议》的签署;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超过93%的产品贸易关税降至零。自2001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来,经过10年的发展,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机制不断改进,产业结构互补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1.2 合作现状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10年来,双方在深化贸易、服务和投资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合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2.1 货物贸易
自中国与东盟正式签订《货物贸易协定》以来,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目前中国已由东盟的第6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3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自2007年连续4年超越韩国和中国香港,成为继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中国第4大贸易伙伴国。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547亿美元逐年递增至2008年的231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超过25%。2009年度,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东南亚国家,中国与东盟贸易呈负增长,但贸易额仍然突破了2100亿美元大关。2010年1-12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2927.7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5%,恢复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了东盟国家最具有潜力的出口市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东盟国家因外需减弱而造成的经济衰退。
1.2.2 服务贸易和投资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向东盟开放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东盟10国也做出了服务领域有选择地进行开放的承诺。《服务贸易协定》顺利实施4年来,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市场。东盟国家的海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领域是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东盟国家上述领域的对华投资合作加强。
自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正式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额不断上升。另据统计,东盟实际对华投资近年来每年都在30亿美元以上,截至2008年,东盟实际对华投资超过520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吸引外资总额的6%左右,投资已经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后金融危机时代构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体系的重要意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对国际经济结构和世界各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没有改变,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反而加强了,这种相互依存产生的脆弱性在金融危机中更加被放大了。一方面,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危机,改善国内经济的同时,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国际金融风险加大,形成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动荡,各国又希望加强经贸合作,共克时艰。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促进了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中国与东盟各国联手抵抗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从中国方面来看,金融危机后,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提出要重振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回归,其过去依耐性地透支消费行为将有所减少。作为中国的最主要贸易伙伴,美国贸易结构的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而我国作为最主要劳动密集型货物出口商的地位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就需要我国在扩大外需中调整策略,在区域经济中加强合作,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因此,构建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体系,有利于打破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
从东盟各成员国来看,2008年全球性金融风暴中,东盟各国普遍经济严重受损,尤其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大批企业破产,金融体系险于崩溃。这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东盟各国经济依赖性日益加深,因此,加强与贸易区内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将有助于东盟国家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播,促进自身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以及中国与东盟特殊的地缘和人文联系,加之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率先回升向好的发展,使得中国市场成为东盟各国恢复经济最好的选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东盟各成员国都表示了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3 促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农业合作
首先,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农业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是使农产品国际贸易可能性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东盟国家基本上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5亿,大多数国家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有些国家的农业人口比例高达50%以上,且大部分国家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主要地处温带,与东盟国家存在着农业气候、土地和资源方面的差异,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强。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来看,中国的茶叶、棉花、肉类、蔬菜、干果等受到东盟成员国的普遍欢迎。反之,东盟国家的天然橡胶、糖、棕榈油、可可、木材等则是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其次,双方在农产品加工、农机技术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再次,相对大多数东盟国家,中国在农业科技和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具有优势,中国政府应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向东盟转让有优势的农业实用技术、为东盟国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以加深双方的经济合作。
3.2 加强中国与东盟能源方面的合作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恶化,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面对能源短缺,中国应该开拓多元化的能源供应市场。因此,加强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国内能源供应不足,以及中国对东盟国家特殊的区位优势,东盟国家目前已成为了中国能源企业最佳的投资对象。东盟成员国中的文莱、缅甸、印尼以及越南都有比较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东南亚国家中中国石油的主要进口国,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范围很广,如与越南在煤炭方面的合作;与印度尼西亚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等。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贸易和运输的便利化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在能源合作方面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3 推动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和投资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东盟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重组,服务贸易在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复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和投资发展势头良好,自2007年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正式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年增长率保持在在30%以上,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以每年6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同时,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在未来的5-10年内,为推动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应在加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以及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方面下功夫,如开放或扩大金融、保险、流通、教育等领域,放松商业、汽车、能源、电信领域对外资的限制;加强投资环境建设,降低外资进入成本;完善投资政策和法规,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3.4 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 Mekong Sub-region)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与东盟成员中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和柬埔寨,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重叠区。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标志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始。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全面经济合作中,云南和广西与东盟国家有着更深厚的经济文化联系基础和区位优势,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带动我国云南和广西的经济发展,也将为国家“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作出贡献。
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重点是利用云南和广西等省份与东盟国家毗邻,长期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往来的优势,加强在经贸、旅游、交通、能源、环保、教育、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的经济合作圈,使之成为双边合作新的增长极。另外,中国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来推动次区域的经济发展,建立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以便长期稳定和制度化的推进区域的贸易和投资等的发展,最终将这一区域建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