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走出国门”之路变难 海外投资“多看少投”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生变,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充满变数的外部经济形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路变得难上加难.《协作备忘录》签署双方商定将深入推进并规范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这说明外储多元化正在提速。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生变,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充满变数的外部经济形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路变得难上加难.
中国跻身资本输出大国
在30日召开的新形势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研讨会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副会长范春永表示,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已跃居世界第五位,跻身世界资本输出大国的前列。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678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41%。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已突破3000亿美元。
据预测,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递增速率测算,投资流量在2013年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存量有望达到5000亿美元,海外投资和吸收外资1∶2的比重可望在2015年前后升至1∶1。
企业应该勇敢走出去
这次欧美债务危机,反而给中国企业带来一波海外投资的最佳机遇,“企业要勇敢地走出去”。
这次的债务危机,首先欧美的大宗资源会降低价格,如果中国相关企业“出手”,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抄底”。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有多年的品牌,也有先进的技术,但因为宏观局势不佳而降低股价,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去吸纳这股力量。
大企业走出国门,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配套机遇,这一拉动,有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市场,摆脱目前面临的原材料、人工等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海外投资路坎坷
利比亚投资损失引关注
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损失使各界越加关注中国薄弱的对外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商务部与国资委前日签订了协作备忘录,共同寻求为央企走出去提供公共服务和风险防范。专家则呼吁,要控制对外投资风险,必须做好“一限一放”——限制改革不到位的国企大规模对外投资,放开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诸多限制。
对外投资黑洞
商务部和国资委8月23日共同召开了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和援外工作座谈会,并签订了两部门的协作备忘录,协作为央企做好战略规划、宏观指导、制度设计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公共服务和风险防范。这一服务并不仅仅针对央企,下一步还将与全国工商联合会合作,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扶持。
由于利比亚的政局变化,中国在利比亚上千亿元的投资受到影响。中国目前在利比亚并没有直接投资,有几个重大项目尚在考察阶段。但影响肯定是有的,只是目前具体损失金额商务部还没有掌握。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损失只是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损失的冰山一角。
现在中国对外投资的损失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必须想办法尽快堵住这个漏洞,避免国有资产大规模地流失。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的数据,截止到今年7月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864.3亿美元。
一限一放
中国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意识非常非常弱。中国企业在可行性报告制订、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研究当地法规等方面的确重视不够。
真金白银地拿到海外去投资,为何如此不惮风险?对于国企来说,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约束,在国内盲目决策惯了,投资失误也常常不会给个人带来损失。还有些企业海外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种种手段“倒腾”,最终企业亏损了,资产却转移到个人名下。
鉴于此,提出了“一限一放”的建议。所谓“一限”,即限制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对于国企改革不到位的企业,要限制其对外投资。对1亿美元以上的国有企业投资,必须由中立的专家组成调研组,制订可行性报告,并报全国人大批准。
而“一放”则是进一步放宽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目前,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需要由商务部审批同意。
面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 海外投资应谨慎等待更佳时机
中国企业还在揣度美国副总统表态欢迎赴美投资的诚意,又听到美联储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的坏消息.多年的政策面障碍未见消除,又添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让中资企业海外投资进入"多看少投"的谨慎期.
中国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亦是美债最大海外持有国.政府近年力推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尤其看重收购海外资源,以缓解外储保值压力,减轻外部经济失衡.去年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创历史新高.
美方愿意同中方加强两国在市场准入和双向投资方面的合作,欢迎和鼓励中国企业和实体到美投资.不过他在适逢全球对美元资产信心动摇之际所做的表态,很可能还是说到容易做到难.
中国商务部早前发布亦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直接投资额出现双向下滑,同期更多的中国投资资金选择流向香港、欧盟和澳大利亚.
谨慎等待更佳时机
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已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进而打击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上周五美联储年会上,主席贝南克表示经济从衰退中复苏的步伐远不及希望的强劲,但未给出美联储计划如何提振美国经济的细节.
对于美元资产的买家而言,他们现在更需在汇率和资产价格的预期中寻找更佳出手时机.
美国的市场还是有吸引力的,但目前制造成本和收购成本仍较高,若现在建厂便会推高产品出厂价格,恐不能被市场接受. 从目前汇率的角度看,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更加有利一点.因为老是出口的话,压力也会蛮大.但是考虑到美国的经济不稳定,导致一些企业比较谨慎,又不敢出去了."。
长期来看,由于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中国"走出去"政策信号依然强烈。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年复合增长可保持在50-100%之间.
统计,在2008-2010年期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额年平均每年翻番,2010年达到53亿美元新高点.该机构预计2011年的整体投资规模会与去年持平或更高些.
国企遇阻後更趋理性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大型国企加快在能源、矿产、电力领域走出国门.政治阻力日益成为走出国门的障碍,包括东道国对中国国企的戒备心,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的限制,以及资源保护主义的抬头. "国字号"的中国买家,在现有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大副增长不是特别现实,除非美国改变对中国企业的限制.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近两年大幅上涨的趋势.以CRB指数为例,尽管较今年高点回落9%,但较2008年底仍上涨47%.尤其伦敦布兰特原油期货目前高达每桶112美元,令能源类项目交易的估值异常坚挺.
中国大型国企为主导的资源类买家因此放慢速度,对估值问题亦表现得更加理性.国内政策环境方面,国资委和商务部今年先後发文,推进并规范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减少"走出去"的盲目性,避免短期行为和过度竞争.
去年开始来自中国的资源类项目买家已对估值问题表现得更加理性.
虽然今年以来交易节奏放缓,但中国对外输出资本和确保资源供给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具有国企背景的投资人仍会积累经验,等待时机,继续扬帆出海.
两部委联合推进央企对外投资
8月23日,商务部、国资委签署《协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将深入推进并规范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加速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业内认为,这或许有为外汇储备“瘦身”,并进行多元化投资的考虑。
《协作备忘录》签署双方商定将深入推进并规范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这说明外储多元化正在提速。”
今年上半年以来,获中国外储支持的一些央企正在寻找大量的境外投资并购项目。也基于此,央企需要进行“并购保证保险”的安排,保证“买卖”双方利益。
目前业界关注点可能陷入误区。不排除个别央企有一定渠道获得外储支持,但大多不会是无偿划拨。纠结于外储存量的减少或多元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比如“走出去”直接投资,或购买资源、能源资产等,包括进口大宗商品等,投资海外与进口,将被分别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金融和资本项下“流出”以及经常贸易项下的“进口”,如果自身不平衡,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还是顺差的话,外储仍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