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十二五”规划纲要:支持人保和中再上市

黄俊玲 |2011-08-19 16:50627

昨日,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预测: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

  昨日,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预测: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

  同时,《纲要》还表示,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加快推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积极推动人保集团和中再集团上市,推进人寿集团股份制改革。《纲要》提出将规范保险公司重组、并购等行为,实行稳妥的市场退出方式,通过实施市场退出机制,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纲要》指出,继续强化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五道防线”。研究运用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构建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逐步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健全以风险为导向的分类监管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分类监管体系。

  《纲要》还表示要鼓励发展养老等专业保险公司,探索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规范发展相互保险组织,试点设立自保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保险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规范上市。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险资投资新标的

  保险资金投资动向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根据昨日公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险资投资再添新标的。《纲要》提出,要适时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范围,稳步推动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未上市股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晋标的。

  保监会在其昨日公布的《纲要》中表示,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动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未上市股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开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要促进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协调发展,适时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探索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实现途径,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保险服务产业。险企要整合保险产业链,未来将进一步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医疗机构、 汽车服务等相关机构股权。

  2010年8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放宽险资投资范围,允许在一定条件下投资不动产、未上市股权等新投资领域,但并未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单列。

  此次《纲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不动产和未上市股权并驾齐驱,凸显了其在险资投资领域的战略重要性,这也与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步调一致。

  同时,这也利于缓解保险投资压力,稳定保险投资收益,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数据显示,尽管前五年我国保险机构共实现投资收益7201.2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6%,但每年投资收益的不稳定和投资错配风险仍然存在,大量的资金无法进行合适的投资。如2011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2.1%。

  《纲要》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推动人保集团和中再集团上市,推进人寿集团股份制改革,强化公司治理和内部风险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保险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切实增强集团公司风险管控、资源整合、战略协同能力。探索建立持续高效的国有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健全国有保险公司薪酬和考核机制。

  未来五年保险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昨日,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表示,计划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0万亿元。这些数字最为直观给出了答案。

  根据《纲要》,今后五年保险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成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风险防范有效、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业。

  数据显示,2010年,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1.45万亿元,是2005年的2.7倍,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是2005年的3.2倍。保险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

  《纲要》称,“十二五”期间要推动险企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人身保险要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业务,稳步发展投资型业务;财产保险要优化车险业务,积极开拓非车险业务,加大服务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发展绿色保险、科技保险、文化产业保险等新兴业务;对于保险销售渠道,则要构建高效可控的多元化销售体系。

  对于保险业务,保监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保监会表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稳步推进保险条款费率市场化,以市场化手段促进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保险业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战略转型。

  《纲要》提出,鼓励保险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鼓励发展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和农业等专业保险公司。鼓励区域性保险公司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相互保险组织,试点设立自保公司,丰富市场主体组织形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集团、保险公司稳步开展金融综合经营试点,通过与银行业、证券业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

  在公司治理层面,保监会提出,继续引入各类优质资本,适当放宽保险公司股权比例限制,加强保险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管理,建立适合稳健发展和持续增资需求的合理的股权结构。

  另外,未来五年行业综合竞争能力将得到明显增强。保险业总资产在金融业总资产的占比明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改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在金融业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比较优势。大型保险集团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小型保险公司稳健发展,专业性保险公司初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承保领域进一步扩大,产品种类、服务形式丰富多样。

  市场反复震荡探底,给了保险资金施展波段操作的机会。据记者了解,多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上周初开始减仓,后又在上周五开始连续多日加仓,迄今累计加仓规模逾百亿,且加仓规模大于减仓规模,仓位上升不少。

  一般而言,如果市场出现急速下跌,保险机构出于资金配置的需求,通常选择适当增加仓位。而新进保费资金源源不断流入,也为保险机构提供了追加投资的筹码。对这次加仓,保险资金给出的理由是:虽然市场难以出现趋势性行情 ,反复震荡的概率较大,但阶段性底部已经临近。

  “本周一,我们的加仓力度较大。”一家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这几天加仓规模累计达到数十亿。“即使从摊低成本的考虑,遇到这种百点大调,险资也肯定会买。”

  此轮波段操作后,险资的仓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称,他们对仓位进行了微调,分批卖出创新高的食品饮料股,买入受益于新兴产业规划扶持的电子信息技术板块,及部分新材料超跌股。此外,虽然深套于银行股 ,但并未对银行股进行大幅减仓。

  对后市,一些保险机构认为,内有通胀高烧未退、外有欧债危机未明,市场情绪暂时难以稳定,大盘短期或反复震荡。

  因此,多家受访保险机构表示,近期将下调波段操作区间,以2500点至2700点为轴,重点关注受益于行业规划的相关龙头股和重组股,以及承担保障房建设的部分地产股、农业板块中的种业股和有业绩支撑及大比例送股的中小市值个股 .

  “A股市场出现走好的条件可能要在三季报披露后,届时上市公司全年业绩基本确定,通胀或已明显缓解。”一位保险投资人士说。

  “急跌抢了反弹,但市场仍处于底部震荡。外围市场影响尚未消除,短期内大盘仍有向下确认支撑位的可能,这两天应保持谨慎。”一家保险机构有关人士表示。

  多家保险机构人士指出,在“低增长”、“高通胀”背景下,A股或步入长期震荡期,波段操作将成为主要操作手段。

  波段操作区间下调

  某中型保险机构一位人士表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已改变投资预期。沪综指在2600-3400点波动的判断已修正,2300-2800点可能成为新的波段操作区间。

  7月25日,沪综指在突发事件冲击下放量下跌82点,收盘跌至2688点。“基于估值底部的考虑和政策难以进一步收紧的判断,一旦跌破2700点就是吸筹机会,我们的资金会逐步介入。”某保险机构人士表示,在2700点下方,险资已开始吸筹,希望再度复制6月底高抛低吸的操作。

  但欧美经济形势的急转直下让保险机构不得不重新审视所处的投资环境,开始修正此前以国内通胀和经济减速为主线制定的投资策略。

  8月8日A股大幅下跌。此间,保险资金的抄底行动再度展开。

  “对估值底部的判断提供抄底的动力,从摊低成本的角度考虑,遇到这种百点大调,资金也会介入。”上述中型保险机构人士称。

  他同时表示,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机构于2500点左右买入,但资金是否会继续流入还要观察,市场短线仅是结构性机会。

  回顾2010年5月,彼时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与现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外围市场震荡、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等影响下,沪综指去年6月失守2400点关口,并于7月2日创下阶段低点2319点。

  “同样面临二次衰退,如今A股是否将复制去年5月后的行情 ,这种可能性很难排除。因此必须保持警惕,灵活操作、高抛低吸。”某大型险资机构人士说。

  另有私募机构人士表示,截至上周五,A股已运行至10日线下方,但向上突破意愿不强。2437点的抄底盘在此或有高抛动作。A股市场整体处于构筑中长期底部过程中,市场整体的重心尚不稳定,风险控制是第一要务。

  A股或步入长期震荡期

  “一月一提准”的规律打破,加息脚步逐步放缓。当货币政策步入观察期时,市场并没有太多乐观。“外围市场经济数据不乐观、国内经济减速和宏观政策不可能立刻放松,都是市场的担忧。”有保险机构人士认为。

  首先,外围市场乌云压顶。目前美国经济增速在1%附近徘徊。而美国股市上半年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升势,特别是前4月, 美股一度牛气十足。“美国一季度GDP数据的修正表明2008年经济衰退的程度加深后,美股暴跌之旅恐怕远未结束。”上述人士分析,这对A股仍然构成向下压力。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后,“欧洲国家中谁将是下一个”成为扰动市场的因素。“目前欧元区经济增长艰难,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相当高”。欧央行月度公报如此指出。

  其次,国内企业盈利达顶峰。7月PPI与上月持平,分析人士认为,鉴于PPI与工业生产联系紧密,上游企业盈利已达顶峰。三季度投资增速将放缓,产业链下游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回落,对上游行业PPI消化能力减弱,将导致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

  最后,宏观政策不可能立刻转向。央行《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物价形势仍不乐观,下一阶段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加息的大门仍然敞开。

  “未来投资面临的将是‘低增长’和‘高通胀’这样一个最差组合,很难期待市场会有大行情到来,A股最大的可能是步入长期震荡期。”上述人士称。

  成长个股 或强势回归

  面对长期震荡的市场,对保险资金来说,拿手的应对策略还是波段操作。“市场仍将受到经济数据与调控政策的影响,把握好阶段趋势,下探时适当加仓,反弹时逐步兑现,靠波段赚钱。”有保险机构人士表示。

  泰康人寿7月初发布的投连险报告提出,三季度将剔除原有的低估值、低增长组合,转而投向产业前景明确、资源突出的龙头个股。也有其他保险机构表示调仓方向一致。

  有保险机构表示,逢低吸纳医药、 消费板块中盈利能力确定的个股,以及受益于新兴产业规划的电子信息技术板块等。而随着CPI可能见顶,保险机构正在分批卖出二季度重仓买入、股价创新高的食品饮料股。

  基金的观点也与此相同。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推进,基金在二季度大举增持的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开始浮出水面,基金对部分公司股票的增持数量已超过流通股股本的10%。相关数据显示,基金明显偏好食品饮料、医药、 旅游 、农林牧渔等防御性行业,同时青睐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

  按兵不动,这是保险资金在此轮全球股市大跌潮中的应对之道。

  8月9日,因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所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亚太股市跌幅收窄,当日上证指数报收2526.07点,小幅下跌0.03%。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股跌幅收窄,中国太保股价已止跌回升。

  但记者统计上半年保险资金重仓的前十大股票发现,在两日市场下跌中,保险资金十大重仓股市值蒸发已约1.66亿元。

  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分析,当前保险资金的持仓比例较低,再大幅减仓的空间有限。一些保险公司则对市场走势采取观望态度,等待调仓机会。此前,不少保险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银行存款作为避险之策。

  十大重仓股市值蒸发过亿

  按照8月4日统计的中报信息,保险公司投入资金最多的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华泰证券、精达股份、天士力、恒瑞医药、宝光股份、伊利股份、山东黄金、湖北宜化。这些股票8月9日股价分别较8月5日收盘价每股变动-0.01元、-0.05元、-0.81元、-0.23元、0.11元、-0.74元、-1.09元、0.37元、和2.36元和-0.78元。

  统计显示,保险资金十大重仓股中,仅有3只股票在两日下跌中获得了正收益,7只股票遭遇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一只股票下跌1.09元。记者进一步统计,两天来,保险公司十大重仓股市值已蒸发1.658亿元。

  资本市场强烈震荡之下,保险资金选择暂时按兵不动。8月9日,记者致电多位保险业投资人士,均被告知,经过二季度逐步减少权益投资头寸,如今权益投资类仓位多已在低位,没有针对两日来的股市大跌进行加仓或减仓操作。

  “对权益帐户频繁操作、调换配置是保险资金投资大忌,这也不符合保险资金长线投资的策略。”一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表示,虽然两日来股市连续下跌,但该公司并没有大举逃离股市。

  该人士表示,由于二季度以来股市震荡剧烈,公司已经严格控制权益头寸,目前仓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新增资金多流向银行存款、 债券 、另类投资以及债权计划等其他投资渠道。

  谈及8月8日的市场狂泻,该人士语气轻松,“之前公司就已在化解风险,即使市场再跌10%,也可以承受。”

  按兵不动的并非这一家保险公司。另一中型寿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也在静观其变,并未减仓,原因之一是,经过2900点的一轮减仓,仓位已经不高。

  另一个原因是,虽然目前持有的一些股票出现浮亏,但市场面走势不清晰,离年底结算尚有4个月,不能排除市场有出现好转的机会,如果现在将所持股票卖出,浮亏将变成实亏。

  等待加仓时机

  市场狂跌是否酝酿加仓良机?保险业界人士众说纷纭,但多选择稳扎稳打。

  “现在不能再减仓,否则容易减在‘地板上’。”一位寿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目前加仓也需谨慎,虽然不少股票估值已很有吸引力,但市场资金面依然紧张,加上通货膨胀压力、加息预期、国际经济形势均尚未明了,市场走势还需再关注。

  他表示,目前股市资金进出量太大,无法辨别是否有强劲的资金推动力,待辨明后才能确定是否加仓。记者采访的多位保险公司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市场前景难料,各种声音都有,得“走一步看一步”。

  同是下半年投连险报告,判断也不一样。泰康基金精选投资账户认为短期内受资金面紧张及通胀影响将持续低迷,未来若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则择机加仓,组合结构调整方向为增加进攻性品种。

  平安投连险报告则认为,下半年在流动性没有较大改观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上扬的概率较低,权益市场主要采取平配策略,并精选品种,银行协议存款仍大有吸引力。

  虽然对于权益市场判断各有不同,保险资金对于银行存款的选择还是惊人地一致。今年4月份以来,保险资金用于银行存款的配置占比逐渐提高,6月份银行存款高达1.77万亿元。其中,6月当月银行存款便猛增2149亿,占新增资产总额的56%,同时当月投资额减少了218.97亿元。

  由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对于博取超额收益贡献不大,也有业界人士对今年获取超额收益表示不乐观,要博取较高投资收益,还得看下半年资本市场是否有机会。

  “究竟是谁在砸?我要气死了!!!”7月18日,英大泰和人寿投资部债券投资经理李婷婷在微博上表达了对机构集体“砸盘”助跌债市的不满。

  7月的酷暑中,中国债市却遭遇寒冬行情 。随着资金面持续紧张,城投债风波上演“蝴蝶效应”,引发了市场对于信用债整体及可转债的恐慌情绪,导致银行间市场7月18日到22日连续暴跌。

  保险机构对此表现出“用脚投票”的保守本色,而中债网8月2日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保险机构当月债券托管量减少493亿元,创下单月减持量的新高。

  对比6月保险机构债券托管量的大幅增持,7月的全线减持及减幅之大确实令人意外。

  出逃债市

  保险机构近来在债券市场总是和银行、 基金等机构背道而驰。

  6月,基金公司债券托管量下降308.8亿元,而保险机构当月增加431.07亿元,创今年来最大单月增量。

  而7月, 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成为当月买债主力,其债券托管量分别增加1782亿元和667亿元。保险公司则刚好相反,除短期融资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债略有增持外,其它各券种均有所减持,其中主要减持的就是处于此次风险漩涡中心的企业债。

  据中债网统计,截至7月底,保险机构持有企业债票面总额为5208亿元,相比6月底的5470亿元减少了262亿元;对于这一券种,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则在7月分别增仓110亿元和250亿元。

  并且,保险机构不仅自己抛券,也纷纷出逃债券基金。

  “我们这只基金持有城投债不算多,还没有遭遇险资大额赎回,不过那些持有城投债较多的债券基金最近确实被保险、年金等机构赎回不少。”上海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不少债基在赎回压力下被迫抛出城投债,但是城投债变现困难,因此转而抛售其它企业债和可转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债市下跌。

  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则表示:“其实我们买的城投债并不多,对它的增减持幅度也不大,不过受城投债风波影响,7月份确实有所减仓。不过公司对债券基金并没有大量赎回,只是已经暂停申购了,估计下半年大幅加仓的可能性不大。”

  据了解,基金和银行是企业债最主要的投资者,保险机构则是商业银行债的主要需求方,对一般企业债的需求也相对较弱。

  而近日,随着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城投债风波开始有所化解。但多数保险资管人士认为,城投债风波还难言结束,其信用利差还需要市场经过很多年来检验,对这一券种的未来将保持观望态度。

  事实上,早在2009年年底,保监会就在下发的通知中要求,保险机构应当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风险,理性分析城投债的投资价值和风险收益,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对其债券还本付息能力的影响。

  股债再现“双杀”

  保险投资收益“双杀”的逆转点——对于7月7日央行加息对保险业的影响,国泰君安当时做出了如此评价。但就7月表现而言,险资面临的股债“双杀”在下半年何时迎来逆转还是个大问号。

  在险资眼中,6月底是一个重要时点。市场普遍判断CPI翘尾因素将在6月达到峰值,因此有多家保险公司在6月底果断入市。据业内推算,此次险资入市的规模大约为400亿元。

  不过在7月,险资并没有摆脱同4月一样被套的命运。据记者统计,截至8月4日,从已公布的半年报来看,6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保险公司的身影,而其中约有四成个股在7月出现下跌。

  面对股债两市的双双低迷,银行存款再次成为险资的避风港。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保险资金配置中,投资额减少219亿元,银行存款则猛增2149亿元,占新增资产总额的56%,而银行存款如此大的增幅为两年以来首次。

  据悉,央行7月7日加息后,保险公司与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多在5.6%~5.8%之间,高于5年期定存利率,甚至还有中小型地方银行开出了6.5%的诱人利率。

  那么,对于目前似乎已经跌到底的股市和债市,保险资金还会逢低加仓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今年两次被套,险资这次可能终于不急着抄底了,而是继续谨慎观望。

  一位平安投连险账户投资经理的观点代表了这种占据主流的态度:下半年,在流动性没有较大改观的情况下, 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上扬的概率较低,因此平安投连各账户在权益投资上将稳定操作、减少交易频率,主要通过精选品种来创造超额收益,同时在目前收益率水平上逐步增加债券配置,继续增加金融债和资质较好的信用品种的配置,适当进行可转债波段操作。

  当然,仍有一部分保险机构表示会择机加仓,认为大盘近期将在相对较窄的区间波动,再创新低的可能性不大,若加仓的话会重点关注小市值潜力股。事实上,从已公布的半年报来看,险资二季度加仓的个股中已经有半数来自中小板。

  并且,对于可转债市场,作为配置主力的保险机构也表示持续关注。“一旦未来市场资金面不再那么紧张,机构资金很可能在价格大跌之后增持可转债。”上述保险资管公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认为。

  “股债两市都低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半年,希望熬过三季度后,能在四季度找到一些机会,再适时调整仓位。”他说。

  中银国际分析师孙鹏则指出,在资金面的影响下,债券收益率曲线有进一步平坦化的趋势,但目前寿险公司在配置长债上面临一定的困难,长债供求两方面都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展望未来,债券和存款的收益有望继续提高,但股票收益不容乐观。

  一年已过。

  从2010年8月5日,保监会颁布法令,明确保险资金可以从投资PE开始,险资PE就加紧扩张步伐。2011年6月,平安信托高举并购大旗,出现在家化集团转让中国家化29.15%的股权现场就是例证。

  这一年来,险资PE的发展情况如何?《投资者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人才及项目的短板之下,险资虽携2000亿巨资入场,但前进脚步却并不顺畅。

  “投资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保险业的一个难题,更何况是更加专业的PE人才。由于目前PE人才招聘成本太高,我们考虑短期内会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太平洋保险PE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另外,由于保险公司投资标准苛刻,合适的项目难寻,还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

  搅起人才争夺战

  “积极拓展业务,获取优质的项目资源;负责或协助项目投资工作;负责或协助项目投后的管理工作;对所负责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协助开展融资业务,拓展融资渠道;执行公司指派的其他事务。”

  这是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旗下泰康资产管理公司的一则招聘报告,为了尽快拓展PE业务,泰康人寿正在招兵买马,为其非上市股权投资部招聘PE投资经理。

  “对于我们来讲,整体感觉是钱多专业人才少,优秀项目少,这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领域。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最起码的,保险企业自身也要建立一个团队,然后评估市场上的GP及项目。”在去年的全球PE北京论坛上,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缪建民曾这样表达保险资金的困惑,在他看来,保险资金进入PE,并不缺钱,缺的是专业人才。

  按照保监会的规定,险资可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上限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按照2010年的4.6万亿元保险资金规模计算,保险业将有2260亿元资金涌入中国PE市场。

  而保险业争夺人才的案例,可以从上个月加盟平安信托的王佳芬的身上寻觅。

  2011年6月,市场传闻,纪源资本合伙人王佳芬加盟平安信托,担任副董事长,分管PE项目的投资后管理。记者向纪源资本内部求证,其内部人士透露,这已成为事实,“我们也感到很惊讶。”该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资料显示,平安信托是中国平安重要组成部分。其注册资本经过了四次增资扩股,增加到目前的人民币 69.88亿元,是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信托公司,同时也是平安保险PE帝国的三大平台之一。

  此次聘请王佳芬,平安信托正是看中了王佳芬的企业领导才能及多年投资经历,希望她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跟年轻的企业家们共享,担当起一名教练的角色。

  经过在纪源资本的6年历练,王佳芬可谓是PE行业的资深人士,同时,由于担任过光明乳业董事长,她又有做实业的经验,是极少的具备双重优势的人才。

  “我们一直希望找的就是既有实业经验,又有投资经验的人。”太平洋保险旗下负责投资业务的某副总告诉记者。

  “平安信托在信托业内规模属于前十名,目前大概在第5名前后,背靠平安集团,待遇整体来说也很具吸引力,有些待遇比基金公司还要好得多。”某内部人士透露。

  “保险业整体盈利不错,他们花得起大价钱挖人,比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投入要大,竞争力也不容小觑。”一次闲聊当中,某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显然,随着保险资金的进入,新的PE人才大战正在掀起。

  险资PE无米之炊

  即使花大价钱挖到了人才,也不代表取得“胜利”,对于大部分保险资金来说,因其投资标准苛刻,经常会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

  “我们不存在资金问题,关键是有没有好的项目。投资规模上,一般是3~5亿,多的话10~20亿,就是再多也没问题。”平安创新资本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关注的多是大企业集团的改制上市项目,以及二级市场的定向增发。

  由此可以想象,平安对于投资对象的要求是:具有某种垄断性、产业规模大的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高利润与高现金流并重,高成长性与强稳定性并重;所处的行业,不以成本与设备的投入为主要竞争手段;在可预计的未来,被投资企业的产品不会有重大替代产品出现等。

  “最好在一两年内完成上市;在投资完成后尽快启动上市流程,投资中以增资为主,不太喜欢买老股,且被投资企业在交易架构上不能存在法律障碍,PE项目从评估到完成,最好在两三个月内完成。”该内部人士透露。

  显然,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追求,但同时,也让平安屡屡受挫。

  “每家企业在投资之前都存在种种问题,此外,Pre- IPO 项目竞争激烈,企业为什么要接受平安旗下的PE投资呢?”美国金石集团北京代表处执行总裁刘丹对记者说。

  “对于保险业来讲,两件事情最重要,第一是评估,第二是控制风险。保险资金因其自身特点,与其他LP不一样,我们的负债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的投资,首先要覆盖成本,在此基础之上,最好能创造超额收益。”谈起具体投资,缪建民曾这样说。

  “风险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你过度考虑收益,收益反而会不好。”刘丹告诉记者。

  平安加速扩张

  保险PE开闸至今,最高兴的恐怕要属中国平安了。

  据记者了解,未来两到三年内,平安计划在PE、物业、基建三大领域内完成1000亿元的投资规模。中国平安的“PE计划”将由三支团队组成,分别设于三个子公司——平安信托、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及平安证券旗下,目前已经开始运作的平安信托将扮演领队角色。

  那么平安信托是如何运作的呢?

  “平安的‘PE计划’将实行流水线操作,分前台、中台和后台管理,最终的决策机构是平安集团投资委员会。前台即三支PE团队组成,三个团队将共享‘项目选择-审批项目-风险管控’流程;中台和后台将由平安信托来执行,即王佳芬负责的部门,中台主要负责对所有PE项目进行整合,后台则对项目进行管理输出。”平安信托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

2023-05-10 15:23
47971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农业保险精算规定(试行)》

2023-05-09 16:23
53862

银保监会:截至一季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50.8亿元,养老理财累计发行1004.9亿元

2023-05-09 14:46
46862

银保监会:严禁为挪用于非生产经营用途的贷款办理续贷,不得用续贷掩盖信用风险

2023-05-09 14:43
46747

银保监会: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

2023-05-08 12:04
55803

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23-05-08 11:53
5010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