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梦想”奏响金融华章

2011-08-16 17:08748

在海洋经济区域分布上,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总值13271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4.5%;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205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1.4%;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8291亿元,占比21.6%。为了完善对海洋经济的支持,杨涛认为,现在非常需要尽快明确海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模式。

  中国正在大步走向“海洋经济时代”。7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至此,“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鲁、浙、粤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全部落定,再加上前不久批准设立的第四个国家级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一场迈向“蓝海”的经济博弈正出现在中国版图上

  21世纪“海洋为王”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向海洋拓展成了全球各国的共识。在资源走向匮乏、物流效率亟待提高的今天,海洋既是资源,又是通道,它的重要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追本溯源,“海洋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制定了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计划。在70年代,美国学者拉尔德·J·曼贡在其著作《美国海洋政策》中,首先提出了“海洋经济(OceanE-conomy)”的名词。1974年,美国在海洋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海洋

  GDP”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此后,这一术语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

  目前,国内的海洋产业可分为三个阶层,海洋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以及海水灌溉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和沿海造船业,以及正在形成产业的深海采矿业和海洋制药业;海洋第三产业则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公共服务业。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容子表示,我国海洋经济真正形成的时间较晚。在此之前,国内的一些涉海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占实体经济比重较低。但最近10多年,海洋经济却表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其产值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有的产业增速甚至达到20%以上,整个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据初步核算,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2370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6069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0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1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258亿元。同时,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

  另外,在海洋经济区域分布上,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总值13271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4.5%;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205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1.4%;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8291亿元,占比21.6%。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认为,改革开放给中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布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指出,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沿海地区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海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形成了包括多种海洋产业在内的空间结构模式。目前,我国海洋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以及浙江至广东沿岸;海洋第二产业的80%以上集中于大连-锦州、天津、东营-烟台-青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2000年以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以2008年为例,上述7省的海洋生产总值均超过2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5%。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世界各国汹涌的海洋发展,中国也加快了开发海洋的脚步。2003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我国海洋经济区域为海岸带及邻近海域、海岛及邻近海域、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和国际海底区域,开放建设的时序和布局为:由近及远,先易后难,优先开发海岸带及邻近海域,加强海岛保护及建设,有重点地开发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加大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开发力度。《纲要》根据自然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区划,把我国海岸带及邻近海域划分为辽东半岛、辽河三角洲、渤海西部、山东半岛、苏东、长江口及浙江沿岸、闽东南、南海北部、北部湾和海南岛等11个综合经济区。

  2008年,国务院又批复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和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协调陆海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构建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推动区域海洋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在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对我国管辖海域进行了分析评价,明确各类海洋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位置、范围,以及每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开发时序、管制原则和政策措施等。

  杨涛认为,上述两个“纲要”的发布对各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激励,之后,沿海各省、市、区纷纷制定并实施各自的沿海区域发展规划,力求在竞争与发展中获得先机。

  金融支持决定海洋经济“成败”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围绕着海洋领域发展,几个重要事件正促使中国“海洋战略”提速。首先是南海争端愈演愈烈,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轮番上场,中国应接不暇。而剖析争端的实质,大多与海底丰富的矿藏资源、海洋专属经济区发展、海洋渔业等产业有关。有专家直言,正是此前中国在开拓海洋产业上速度过慢,造成了现在被动的局面。从更好地保障中国海洋主权的角度出发,开发海洋资源势在必行。其次,国内经济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如何为汹涌的“钱流”找个泄洪口,成为当务之急。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此前表示,正在研究怎么更多地利用直接融资,把浙江的民营经济、民间的资本有序地吸引到海洋的投资体制中来。显然,海洋投资成为政府力推“吸金”的主要方向。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今年,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开始进入全面布局、加速发展阶段。年初以来,国务院陆续批复了多个地方的一系列专项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1月4日,国务院率先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月25日,国务院又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7月份,国务院原则同意《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当月,国务院还正式批准设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也是国内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这些规划的发布,都给有关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也拉开了中国挺进蔚蓝海洋的序幕。

  而在这些海洋规划或指导意见中,无一例外强调了金融对海洋产业的重要性。例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金融服务业,设立海洋产业基金、扩大涉海企业信贷资金规模、鼓励涉海企业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海洋保险业等。

  “金融体系的支持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它直接关系到特定海洋经济项目的成败。同时,海洋经济也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杨涛指出,目前,国内金融业对于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的支持,呈现出金融机构支持海洋经济的积极性迅速提高、政府全力引导、以银行业支持为主等特点,但同时留下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缺乏专业化机构支持两大短板。

  自去年以来,各类金融机构逐渐把海洋产业纳入了业务发展的重点,只是现在国内金融业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基本上还是融资性支持,而且更多由银行业来完成。除了融资之外的其他金融需求则还难以满足,其他各类非银行机构,则多数还没有把海洋经济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

  杨涛表示,一方面受到政策和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多数金融机构对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再加上缺乏既懂海洋产业又懂金融的高端人才,因此各金融机构的海洋金融创新力度一直有限,更多是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来提供支持,还很少提供适应现代海洋产业需要的新型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许多专业化的金融机构来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例如船舶保险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海洋经济的支持,更多还是由非海洋经济专业性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来提供。”缺少专业化海洋金融机构,使得涉海金融的发展水平难以得到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航运业作为一个技术与资本都高度集中的产业,其发展与一国的金融资本支持密不可分。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在这样一个高度周期波动性的行业中,企业很难获得长期持续性发展。

  现在全球航运金融资源聚集度比较高,几乎被全球公认的三大船舶融资业务中心伦敦、汉堡和纽约所垄断。随着世界航运中心的东移,全球航运竞争将更加激烈,而航运金融的竞争也将更加突出。目前,中国除了与海洋第二产业有关的船舶融资外,航运保险、结算业务、航运衍生品发展都严重落后,专业航运金融机构及服务能力、航运金融人才都亟待发展、充实。

  “融资、风险控制”成最大诉求

  据悉,近期《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征求完有关部门的意见,正上报国务院审批。在这份《规划》中,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目标被确定为,到202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并逐步形成6到8个海洋主体功能区域板块,受益的产业包括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在内的九大涉海产业。

  此外,《规划》还要求加大政府财政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同时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和税收方面的扶持政策,拟对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海洋产业领域项目和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其所得税减半征收或免征的优惠。

  为了完善对海洋经济的支持,杨涛认为,现在非常需要尽快明确海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模式。

  首先是融资性支持。这是海洋经济发展最需要的金融支持模式,通过它可以筹集和提供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来自各方的资金“通力合作”:一是商业银行的支持,尤其在我国这种间接融资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金融结构中,需要不断探索银行信贷支持海洋经济的有效路径;二是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国际经验已经表明,在海洋经济发展领域,政策性信用支持具有很大的空间,也非常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三是合作性金融支持,尤其是对于小企业和第一产业来说,合作性金融能够有效支持社区、乡村内的小型融资需要;四是正规资本市场的支持,特别是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模式;五是股权投资基金的支持,海洋经济的产业特点决定了,不同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构成了这类融资支持的重要主体;六是引入国内外的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七是信托、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融资租赁等非银行金融的支持,这也是可以大量创新的领域;八是民营资本的支持,需要充分探索如何使民间投资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其次是风险控制性的金融支持。“由于海洋的自然属性和海洋产业研发、经营与投资上的复杂性,这一产业面临较高的风险。如风浪、海啸和不可预知的深海环境,这些都会直接给海洋产业的作业部门带来巨大财产损失;与此同时,海洋产业研发技术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降低、分散和转移风险,是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杨涛表示,这其中至少包括海洋保险业务的发展和支持、担保业的支持、金融创新这三个方面。“海洋保险业务的发展,不仅要促进保险机构提供更多适应海洋经济需要的保险产品,而且也要考虑建设专业性的海洋保险机构;对担保业来说,尤其要发展各类政策性担保机构和业务,为市场主体提供融资信用增级和外在保障;而对金融创新产品的需求,主要是推出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或结构性产品,有效实现风险的分离、分散和转化。”

  最后是辅助性金融支持。除了解决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与风险问题,金融支持的重点还在于利用行业优势,有效地引导和支持海洋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

  落实到具体政策上,杨涛认为,各地政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实现对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优化,鼓励和引导符合国家政策与战略方向的发展,约束和限制不符合国家政策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另一方面,还可运用不同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产业培育经验,为海洋经济产业主体提供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企业成长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帮助。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业务,为海洋经济主体提供包括清算结算、汇兑、财富管理等其他非融资性的金融需求。

  沪甬合作“发力”海洋金融

  与此同时,金融作为撬动海洋产业的支柱,其在海洋领域内的各种创新更是吸引眼球。日前,“宁波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接会在沪举行,430亿元的合作金额以及两地在航运金融、离岸金融、物流金融以及私募股权等方面的合作,都给国内探索“蓝海金融”的尝试,写下新的注释。

  8月10日,在宁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对接会上,两地共签署了39个高规格的金融与海洋经济建设项目,合作规模总金额高达430亿元。其中,多个项目开全国先河,令人注目。

  据了解,这些签约项目主要包括:沪甬两地和建设银行 (601939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共同发起设立的总规模将达100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宁波港 (601018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与上海港联合发起组建国内首家专业性的航运保险法人机构;宁波港集团与中海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管理资产规模约为26亿元人民币的梅山集装箱码头一期1#、2#泊位;象山大目湾开发管理委员会与上海世茂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大目湾城市综合体;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与软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总规模达12亿元的杭州湾新区创业基金;香港三生与奉化阳光海湾公司开展投资总额为25亿元的国际游艇基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华一银行签署在北仑成立华一银行宁波市分行的协议等。

  本次对接会,是宁波继去年初首次举行推进会之后又一次主动接轨上海,而且主办单位也由去年两地金融办升格两地市政府层面。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初,国务院批复了《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其中确定“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的城市”为“海洋经济核心区”,这个消息再次激发了宁波长久以来的“蓝海梦想”,也因此,今年的对接会将主题锁定在“金融与海洋经济”。

  激动的不仅仅是宁波政府,海洋经济战略同样也是上海的“机遇”。在此前上海制定的“十二五”总体规划中,不仅进一步强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且把海洋产业列入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产业布局中,明确提出海洋经济增长率未来不低于15%。上海的目标豪情万丈,而周边区域海洋产业的“集体发力”,则让上海实现这些目标平添几分胜算。

  在当天的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强调,上海与宁波“一湾相隔、一衣带水、经济相融、人员相亲”。他表示,“上海将积极与宁波开展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更好地优化整合港口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共同发展的港群体系,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签约的39个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两项莫过于设立宁波海洋产业基金和航运保险法人机构等金融创新。其中,设立航运保险机构,在国内尚属首次。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令红表示,宁波港与上海港联合组建这家航运保险法人机构,有望成为全国首家航运保险专营机构,其重点领域将是港航业。

  而100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将由两地和建设银行共同发起成立,通过私募的方式,从民间募集资金。首期规模30亿元,两地政府将邀请专业团队来操作这笔资金,把钱投向好的海洋产业项目,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设立海洋产业基金的想法,我们已酝酿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宁波发展海洋经济,两者找到了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完美的契合点。”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总裁陈和智表示,浙江民营资本发达,这项基金重点将以基金方式整合,为民间资本找出路。此外,这项基金也欢迎包括财政资金在内的各种资金来源,将以股权投资形式进入,致力于整个海洋产业链的发展。

  对于这次由两地政府牵头、主推海洋经济的“姿态”,与会的业界人士都表示看好。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副总裁王大熊认为,沪甬合作,将给两地带来“1+1 2”的放大效应,也必将给企业的业务整合与拓展带来增值效益。“我们在宁波梅山岛两个集装箱泊位刚刚投产,年设计能力达到120万标箱,未来五年规划将达到300万标箱。今后两地合作更加紧密,这令我们实现目标的信心大增。”

  “这次对接会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个利好。”平安财险宁波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勤琴对记者说,“现在,总公司即将成立航运事业部,也足见对这个领域的重视。相应的险种我们也在加快开发。船舶保赔险下月就可以推出了。”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京东外贸综合体在东疆开仓运营

2022-10-24 22:43
17538

湖南首家跨境电商新零售综合体友阿跨境荟试运营

2022-10-18 14:17
31090

PPP模式: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捷径!

2017-09-16 15:03
31892

钢贸电商逆境而生,顺势而起或成电商金融综合体★★★★

2015-04-07 15:44
946

钢贸电商逆境而生,顺势而起或成电商金融综合体★★★★

2015-04-07 15:44
880

“联江”打造创新型物流综合体

2013-06-24 15:37
205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