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东盟进出口规模居西部12省区市之首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后,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始终保持着良好运行态势,双方在各领域的往来合作持续升温。据南宁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3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9.5%,高出同期广西外贸平均增幅16.9个百分点。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后,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始终保持着良好运行态势,双方在各领域的往来合作持续升温。
据南宁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3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9.5%,高出同期广西外贸平均增幅16.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6亿美元,增长56.2%;进口11.7亿美元,增长35.7%。从全国范围上看,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规模稳居西部12省区市之首,比排名第二位的云南省28.4亿美元高出10.9亿美元。
总体稳增
略有波动
今年,除2月受春节影响进出口下滑外,其他月份均保持增长。1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6亿美元,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回落至3.2亿美元,3月贸易额快速冲高至6亿美元;4月进出口8.1亿美元,增长86.1%;5月进出口8.5亿美元,增长86.3%;6月进出口7.6亿美元,增长79.5%
各主要贸易方式指标均大幅增长,边境小额贸易为顺差主要来源。上半年,广西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25.2亿美元,增长56.2%,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4.1%。其中,出口19.6亿美元,进口5.6亿美元,分别增长68.6%和23.8%,顺差14亿美元,为同期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同期,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1.9亿美元,增长37.8%。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4亿美元,增长67%。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出口6342.7万美元,增长69.6%。
私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超8成。上半年,广西私营企业对东盟进出口31.8亿美元,增长55.6%,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81%;国有企业进出口4.3亿美元,增长35.4%。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9亿美元,增长20.2%。
多元贸易
齐头并进
越南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分布不均衡进一步加深。上半年,越南仍为广西最大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共进出口31.6亿美元,增长55.8%,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80.3%。同时,广西对东盟各成员国的双边贸易呈现两头集聚趋势。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分享“亿元俱乐部”,柬埔寨、老挝和文莱则坚守“百万美元阵营”。
机电产品、服装和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煤炭位居进口榜首。上半年广西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11.8亿美元,增长74.4%;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9亿美元,增长0.1%;农产品2.7亿美元,增长33.7%;上述3类商品合计占同期出口总值的63.2%。同期广西自东盟进口煤炭5.5亿美元,增长47%;农产品进口2.4亿美元,微增0.5%。
因势利导
共谋发展
目前,广西对东盟的贸易除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老挝保持逆差外,对其他各成员国均为顺差。如上半年对越南顺差规模达16.3亿美元,特别是对柬埔寨和文莱等国几乎全部为出口,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保护国内产业的需求较强,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突出;加之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对我国产品进入易产生抵触因素,可能会成为自贸区深入推进的障碍。
东盟国家内部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将使我区对东盟的投资和出口存在较大风险。
受多种因素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4月2日印尼政府颁布保护措施,在3年内对数种钢铁产品和棉花材料纺织产品课以保护措施入口税(BMTP)。《越南经济时报》报道,自7月2日起各种铁矿石出口关税由现行的30%提高至40%。为摆脱国内高通胀影响,部分东盟国家开始对商品进出口价格加以控制。如4月份印尼上调了液化天然气对中国供气价格。
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提高进一步加大企业出口压力。自今年7月7日起,我国央行上调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后,1年期贷款利率已经达到6.56%。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661,较上一交易日上升24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已使不少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部分东南亚国家货币持续贬值。2月11日,越南政府宣布本国货币对美元一次性贬值9.3%。受此影响,国内企业产品出口至东盟难度增大;海外订单开始向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转移,进一步推高了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出口压力。
因此,要扭转这些不利局面,保持进出口旺盛活力,一是要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实现错位竞争,同时加大自东盟区域内经济发展滞后国家的进口力度,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二是建立双边对话协调机制,降低区域内部的物流成本,提升区域产品和经济竞争力;三是加快在具有互补性和发展潜力的领域推进产业链整合,使双方产业有效对接,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