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灯具靠什么抢占市场
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宁波地区灯具出口创汇近6亿美元,占全国灯具出口量的13%,同比增长2.23%。自新纳入法检灯具正式开检以来,面对林林总总的“新企业、老产品”,为提高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余姚检验检疫局积极引入风险管理。
奉化节日灯出口迎来高峰
出口灯具展示厅
新型监管赢得广泛认可
“我们公司今年以来的出口增幅已近七成,这都得益于我们实施的产品高端化和过得硬的质量。”宁波市乐星感应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庆自豪地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的感应吸顶灯、感应壁灯等灯具,主打的就是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今年出口已逾200万美元,在去年近六成的增速基础上,今年的出口增幅达到了66.53%。如乐星公司一样,凭借过硬的质量,宁波的出口灯具越来越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宁波地区灯具出口创汇近6亿美元,占全国灯具出口量的13%,同比增长2.23%。“宁波灯具出口之所以快速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随着欧美实体经济复苏,灯具的外需触底反弹,当前来自发达国家的订单增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了一定提升,一些大型企业加大对产品的改良力度,开发质量高的新品,并积极打造自主品牌。”王荣庆概括灯具快速增长的原因。
“灯具产品质量提升,离不开检验检疫部门实施的宁波特色的分类管理——‘三管理’模式。”宁波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处长童存康介绍,宁波检验检疫局对灯具产品出口企业实施“准入管理+分类管理+监督管理”的“三管理”检验监管模式,提高检验监管的科学性,形成“分得准、管得住、放得快、打得狠”的监管工作新机制。实际检验监管过程中,打破了针对“报检批”的单一检验工作,充分运用日常巡查、突击稽查和诚信稽查等监管手段,将把关前移到出口产品生产制造之中,从产品源头抓起,及时消除产品质量隐患。同时,充分利用“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和“出口企业备案管理系统”提升检验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了对出口灯具质量的有效控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产品质量得以提升。经过该局检验的12亿美元出口灯具,总体质量良好,现场检验的不合格率仅为0.17%,不合格批次同比下降12.37%。宁波出口的室内灯具总体质量已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双重挑战企业不容忽视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由我国灯具勾勒的五彩美景正越来越多地装扮着世界各地的夜色。然而,满眼美景的背后,仍有诸多隐忧值得我国出口灯具企业关注。
日前,某电器企业报检千余套节日灯出口澳大利亚,宁波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现场检验时却发现,产品的铭牌和说明书缺少必要的警告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深入调查后发现该企业对客户合同未有效评审导致了产品铭牌和说明书警告标识的缺失。随着国家对出口灯具检验范围的扩大,原先不需要法定检验的灯具列入法定检验范围后,出口灯具质量不合格问题开始渐渐暴露,类似标记说明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时有出现。
“灯具产品技术含量总体不高,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导致多数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有一些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管理问题。”王荣庆认为,这是我国出口灯具行业要进一步做大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去年,宁波检验检疫局对纳入临时检验检疫目录灯具进行的一项集中抽封样检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在该局抽查的188批投光灯、小夜灯等灯具中,不合格率高达78.7%,以标记和说明项目最多,占总不合格批次的93.24%;其次是结构,占总不合格批次的22.30%。
去年11月,某公司出口至德国的一批近19万个工作灯遭退货。经退货追溯调查发现,该工作灯退运系不符合环保要求所致,客户约定工作灯必须符合PAHs(即多环芳烃,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要求,但经德国TüV检测,未充分考虑该灯具的使用环境,太阳能灯未达到防溅灯具防水性能,工作灯的电源线多环芳香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超标;同时该产品的防水防尘等级也不符合规定要求,客户要求整灯达到IP54,实际工作灯插头的防尘防水等级连IP44都无法达到,被进口商以产品质量不合格为由退货。虽经整改后顺利复出口,但已造成相当损失。这是我国出口灯具行业面临另一大挑战的典型案例,随着国际市场对能效、环保等要求关注度的提高,整个出口灯具产业不断向节能、环保、高端发展,我国的灯具行业面临新一轮的产品技术升级。
转型升级渐成必由之路
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我出口灯具之所以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首先是因为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使多数生产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足够的培训,没有较强的设计、开发能力,只是简单地仿样品装配,对出口国的产品安全新标准和要求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向国外。
其次,灯具产品出口质量贸易地区特点明显。一般输往欧美市场的产品大多已获得贸易地的产品认证,产品质量普遍较好;输往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产品,由于没有标准要求,企业产品没有按规范要求生产,产品质量存在隐患。
第三,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以压低价格来占据市场,导致行业恶性竞争,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我国的灯具出口近几年发展迅猛,虽然也不乏一些大型企业加大对产品的改良力度,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始注重产品设计,积极打造自主品牌,把开发的视野延伸到了更具前景的节能产品上。但对于整个灯具产业来说,在品质和档次提升、节能环保产品开发上仍旧任重道远。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表示,我国灯具行业唯有走转型升级之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市场。要在产品设计开发上融入生态化理念,注重能效要求,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紧跟生态设计标准,提高能效系数,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美观等生态化设计要求;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自身产品性能功效和技术含量的整体提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灯具,以优质、环保、稳定的产品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博弈;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共同跨越灯具出口市场高门槛;灯具企业应建立产品出口的多元化市场,避免市场集中在一两个国家和地区,避免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短期内出口出现增长过快,从而使某一国家或地区实施贸易措施限制。灯具企业还应积极开拓国内客户,“两条腿”走路,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关新闻>>
余姚灯具照亮出口转型路
余姚拥有“中国灯具之乡”、“中国灯具制造基地”的美名,灯具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已形成各类室外灯具15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这里出产的户外灯具,照亮了北京长安街,照亮了许多国家的首都。
面对人民币升值、国外照明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内忧外患”,余姚检验检疫局以送技术,送标准,送预警为平台,以企业质保能力为抓手,为余姚灯具转型升级保驾护航。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余姚灯具共出口9141批次、货值2亿美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今年上半年,204家新纳入法检灯具企业正式开检。中小企业大多依照客户要求生产,没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测试设备配置不齐,关键岗位缺少必要的作业指导书,生产批号管理不健全,造成出口产品不可追溯。面对这一情况,余姚检验检疫局自3月开始组织了两期新纳入法检灯具企业技术法规培训,突出一个重点——标志提升,强化两种理念——安全与环保,着力化解三类产品风险——手提灯、防潮灯与地埋灯。余姚检验检疫局坚持“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相结合,按照ISO9001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了四大类灯具产品的标志评审规程与评审记录模板,为企业进行客户标志来样评审提供指南。
在稳步推进新纳入法检灯具“三管理”检验监管进程中,该局通过分类评定、日常巡查和突击稽查,累计发现企业质保能力问题121起,指导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检自控能力。
自新纳入法检灯具正式开检以来,面对林林总总的“新企业、老产品”,为提高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余姚检验检疫局积极引入风险管理。以国外通报退货、标准差异与争议、实验室检测不合格信息等为“风险要素”,以产品设计与认证、进货、过程、成品等产品实现主线为“风险源”,把有限的检力资源集中在高风险产品的高风险点上,有效控制出口灯具风险,进一步深化、细化了“三管理”检验监管模式。据余姚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上半年,余姚地区法检灯具产品出口实现了零通报。 (樊洪波)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