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助推非洲工业化进程

邢厚媛 |2011-08-03 10:1979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深度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刚刚启动工业化进程。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合作,正是推动非洲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符合非洲的发展利益,给中非双方带来双赢和多赢的成果。

2011年6月,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正在紧张建设中。这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经贸合作区之一。记者裴广江摄

  ——非洲主流媒体称,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贷款,对这个大陆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力。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称赞中国人把非洲人当兄弟,而批评西方国家把非洲人当臣民。中国是非洲的合作伙伴而非“新殖民主义者”,是非洲工业化的推动者而非“资源的掠夺者”。只有代表非洲人民心声的话语,才是对中国的公正评价。

  ——中国在平等、互利、共赢理念指导下的对非投资合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极大地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状况,并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非洲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投资弥补了非洲国家财政方面的不足,增强了非洲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深度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刚刚启动工业化进程。按照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不仅顺势开启了国际化的征程,且给非洲的工业化输送了急需的资金、适用的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更为中非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构筑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合作,获得了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非盟等区域组织和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的广泛首肯,但也遭到少数西方国家“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论”等无端责难。那么,非洲的工业化为何姗姗来迟?究竟是谁掠夺了非洲的资源?中国在非洲的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就让我们用事实去拨开这些“人造”的迷雾吧。

  适应非洲需求——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合作,正是推动非洲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符合非洲的发展利益,给中非双方带来双赢和多赢

  非洲是世界上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洲,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非洲的工业化水平却一直很低。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相继取得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曾为发展工业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加之前宗主国继续对非洲实行单一经济政策,把非洲当作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非洲始终未能建立起自身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众所周知的因素,使非洲经济结构单一,绝大多数国家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出口产品为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型产品,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制成品严重依赖进口,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进而加剧了战乱和冲突、外债沉重、管理不善和人才流失等问题。而这一切又反过来限制了非洲各国工业的发展。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工业产值占全球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7%,如果不包括南非则仅为0.5%。

  为了动员国际社会致力于非洲的工业化进程,1989年联合国大会第四十四届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非洲工业化日”,在这之后的每一年的11月20日,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都举行专题活动,确定非洲工业化的新议题,制定加速非洲工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非洲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6%,但是到2009年非洲工业制造业产值仅占全世界的1%。原因何在?让我们看看这样一组数据:非洲国家超过50%的人口从事农业,出口额50%以上为初级产品。很显然,非洲国家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政治愿望上讲,都迫切需要加快推动工业化,需要学习他国工业化的经验。

  2008年10月,非盟工业部长会议曾经通过了“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战略,目的在于为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的公共政策环境、提升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促进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鼓励创新机制,同时为配合项目实施动员必需的资源和资金。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合作,正是推动非洲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符合非洲的发展利益,给中非双方带来双赢和多赢的成果。

  中国与非洲国家已经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密切合作关系。一方面,中国政府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前提下,在60年的时间里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技术援助,得到了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真诚信赖和欢迎。另一方面,中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化进程方兴未艾,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制造业逐渐呈现结构性饱和,需要按照国际产业发展的规律对外转移富余产能,而非洲这个整体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大陆恰好成为最佳的投资场所。从国际产业“雁型”分工体系和产业转移规律的角度看,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更需要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非洲国家一直担忧被边缘化,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成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创造经济奇迹,更是非洲国家需要借鉴的经验。

  贡献有目共睹——

  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对非投资对非洲工业化所做的贡献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基础产品价格暴跌使许多非洲国家面临困境时,发达国家大幅降低了对非投资,而只有中国对非投资逆势上扬,帮助非洲国家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中国重视对非投资。过去10年来,非洲不仅逐渐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不可替代的目标市场。2003年到2010年,中国企业累计对非投资108.75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约4%,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对非投资的占比。但作为世界投资市场的后来者,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存量仅有300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3%。中国无论对非洲还是对其他地区的投资,都不构成任何威胁。

  中国投资结构多元化促进非洲工业化。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非投资中采矿业占29.2%,制造业占22%,建筑业投资占15.8%,金融业投资占13.9%,其他领域占19.1%。中国企业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不仅远远高于对全球投资6%的比例,而且远远高于与发达国家对非洲制造业投资的比例。中国企业帮助苏丹建立了石油工业体系,向许多国家输出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业项目。2006年以来,应非洲国家的要求,中国企业在赞比亚、埃及、埃塞俄比亚、毛里求斯、尼日利亚等国家积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帮助非洲国家设立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取得积极成效。可见,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对非投资对非洲工业化所做的贡献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中非基础设施合作为非洲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中国还大力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极大地改善了那里的投资环境。中国的发展经验证明,工业化的启动和快速发展,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和持续的能源供应,中国曾经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一些发达国家资助下实施了大范围的交通运输建设。因此,在中国本土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和电站以及通信网络还在建设的高峰时期,就开始了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合作,且根据非洲工业化的需要在加快这一进程。2001年,非洲占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市场份额从17.1%提高到38.9%。中国企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交通网线、通信设施、城市给排水以及学校医院,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至2009年末,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房建竣工面积累计约7000万平方米,修建道路约6万公里,建设电站装机容量约350万千瓦。毫无疑问,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洲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中非人力资源合作加快项目推进。非洲国家人才短缺。为了加快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项目,中国还向非洲国家派出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向非洲国家传授了技术管理经验,进一步密切了中非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中国企业关注当地民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当地社会。截至2008年末,在非洲的1407家中资企业已为所在国捐款(物)合计5551万美元,义务修建道路218公里,无偿为当地建设了15所学校和79家医院,为当地培训员工5.5万人。

  中非共同成长——

  中国把企业国际化与非洲工业化和本土化有机结合起来,把融入当地社会与防范风险结合起来

  很显然,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处于工业化初期的非洲,既是一块蕴藏着无限商机的沃土,也是投资环境还有待改善的大陆。对于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而言,非洲是踏上国际化征程的起点,是培育跨国公司的摇篮,更是发展南南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舞台。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合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惨痛的教训,但是对于谋求中非长期友好合作的中国企业来说,既要在市场导向下追求短期利益,更要着眼长远战略,用自身的国际化推动非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与非洲共同创造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中国把企业国际化战略与非洲工业化战略结合起来。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发展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国际化战略作为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决策。中非之间日益增强的经贸关系表明,尽管非洲还面临工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战乱和冲突持续等多重不利因素,但是在法律和政策方面,中国企业在非洲受到的礼遇最高,没有遭遇西方国家那样的法规和政策壁垒。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非洲大陆作为它们国际化战略的起点,把自身的国际化战略与非洲的工业化战略密切结合起来。在资源能源领域,中国企业关注到非盟关于“原材料加工促进工业增长和发展”的主题,愿意通过深化与非洲的能源资源合作帮助非洲改变以往工业化依赖初级原材料生产和出口,转而将重点转向发展原材料加工工业,以附加值更大的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带动工业化和贸易发展。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将不仅开展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电力、风能、生物燃料、节能、能源科技装备等领域的合作,而且将能源合作从单一的上游勘探开发,逐步拓宽到炼化、加工、储运、销售等上下游一体化领域。同时,能源合作仅仅作为中国企业对非经贸合作当中的一个产业领域而并非全部,中国企业已经参与到苏丹和安哥拉等非洲国家的工业多元化战略,愿意为非洲制造业的发展付出更多努力。此外,在农业、金融、物流等领域,中国企业积极开展中非合作,将为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和非洲的工业化战略同时增添新的动力。

  中国把企业国际化与非洲的本土化衔接起来。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非洲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昨天。非洲国家迫切需要从国际投资合作中提升发展能力。因此,中国企业正在加快在非洲的本土化进程,遵守非洲国家的法律开展经营,尊重非洲国家的风俗和文化,雇用非洲当地的员工,为当地市场服务,在当地纳税。许许多多的中国企业在招聘和培训当地员工,不仅在当地培训技能型劳工,还在中国高等院校和公司总部培训非洲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毫无疑问,中国企业不仅相信非洲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大市场,而且正在通过自己的投资合作推进非洲的工业化以满足未来非洲发展需求,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把融入当地社会与防范风险结合起来。

  历史数据验证,非洲国家吸收外国投资的波动与战乱和冲突有关。当前,部分非洲国家由于贫困和两极分化导致治安形势恶化,甚至有的国家反对派和反政府武装将矛头指向与该国政府合作的外国公司,威胁到外国投资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期,发生在中东、北非的政局动荡,也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合作形成了严峻挑战。对此,中国企业将在合理评估风险的前提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非洲共同创造发展机遇,发挥非洲的能源和基础资源优势,推动非洲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体系,加强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建设,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确保工业化成为非洲大陆摆脱贫困和战乱的关键。同时,中资公司还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加快融入当地社会,真诚地与非洲当地社会各界展开全方位合作,扩大与非洲各界的利益交汇点,让广大的非洲人民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传统文化,和非洲人民共同谋划发展的前景,共同创造财富。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链接】 发达国家为非洲做了什么?

  统计数据显示,多数发达国家对非洲投资占其对外投资流量的比例不足1%,其中80%左右集中于矿产资源开发。显然,一方面,对发达国家而言,在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不足、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的非洲国家投资,远不如提供带有附加条件的“官方发展援助”获利更多,而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之际,为数不多的投资则多流向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另一方面,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制造业产业可以向非洲转移,这就是为什么在《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支持下的美国对非洲投资虽然有显著增加,但也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开发和金融领域的原因。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大会召开

2023-10-25 16:01
130120

我国首次成功实现原油蒸汽裂解技术工业化应用

2021-11-19 13:47
22573

陶冬: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提高消费实力才是希望

2015-06-09 09:12
1422

美国再工业化会伤着中国制造吗?

2014-07-08 17:22
1317

工业化城镇化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20年

2013-03-22 14:35
104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