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向左走 向右走?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中国未锻造的铝(含铝合金)和铝型材34.9万吨,同比下降0.4%;铝材出口152万吨,同比增长47.9%。7月26日,记者从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国信保累计向出口企业支付赔款3.1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付1.5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付1.6亿美元。
推荐阅读
出口退税:向左走 向右走?
陈东海认为,目前中国的许多产业在世界上已有相当竞争力,所以不必要依靠出口退税来增强竞争力,目前有必要把2007年以来的缩小出口退税范围、降低退税率的工作再继续下去。
本报记者 郭玉志/文
关于部分铝型材的出口退税率将从现行的13%下调至9%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
尚轻时代金属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市场研究总监王登文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铝型材出口退税曾经从11%降为零,又从零恢复到13%,而近期又传言再次下调税率。
“税率的调整,反映了国家将出口退税当做调整出口结构的一个手段,对于企业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登文说。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4562.67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实际办理出口退税3434.41亿元,同比增长39.4%。
东航国际金融公司分析师陈东海援引一家券商的分析报告称,今年中国的出口退税额可能会超过贸易顺差,“中国的出口退税额没有必要这么高,出口退税范围没有必要这么大。”
税率一再调整,对中小企业出口影响较大
无风不起浪。
“我听说是要调的,民间已经传得很厉害。”“有些客户已经在赶着出货了!”关于此次新一轮的出口退税率调整,部分铝型材企业内部人士如此表态。
“这些年曾经上调过,也下调过,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进出口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若此次铝型材出口退税率降低至9%,和此前“归零”相比,降低4个点实际对稍具规模的企业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出口却非常关键。
王登文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700家左右铝型材企业,大部分都是低附加值企业,出口退税减少4%,对于利润少之又少的企业来说影响显而易见。
其实,这并不是国家相关部门第一次调整铝型材出口退税率。
王登文表示,此前对企业影响更为严重的一次是将铝型材出口退税率降为零。2004年前国内铝型材的出口退税率为15%,后经数次下调,直至2007年7月1日取消出口退税率,国内铝型材出口企业受到致命打击。
王登文告诉记者,铝锭作为一种资源类产品,国际市场上话语权缺失,而国内企业为了盈利,想尽各种办法变相出口,获取高额利润。为了保护国家资源,打击假借出口之名套取退税的企业,2007年国家将铝型材出口退税率直接降为零。
“不过,这样也误伤了一些企业。”王登文说。
虽然税率调整还未有任何实质消息流出,但是诸多企业表态希望出口退税率保持不变,使得税款及时传递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中国未锻造的铝(含铝合金)和铝型材34.9万吨,同比下降0.4%;铝材出口152万吨,同比增长47.9%。
“上半年铝型材的出口,铝板材和铝箔出口量最大,铝型材的出口相对低迷。”王登文告诉记者,印度市场铝箔需求量大增是今年上半年铝箔出口量飙升的原因所在。
出口退税率偏高、范围偏大的负作用日益明显
希望保持税率不变的还有单士勇,他是福州英高电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位山东人长期在福州经营计时器生意,而他的产品主要供出口。
单士勇告诉记者,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企业出口额大约提高了20%。自从去年以来,其所在的行业上游一直在涨价,但是到今年7月份,上游供应商主动找到他约谈降价事宜,以便保留其作为公司客户。
“由于行业前景看好,许多资本进入,建厂投资,这也是上游产业主动降价的原因之一。”单士勇说,大约降了4%—5%。
尽管如此,单士勇仍希望国家能够一直保持税率不变,使得企业有充裕的资金来加大科技创新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于出口退税的争议,在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的今天更为激烈。
王登文认为,税收可以起到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只单纯追求出口退税,而没有追求创新,没有动力去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陈东海认为,出口退税率偏高、范围偏大的负作用日益明显。
“一方面是需要较大的税收来退给出口商,间接导致内需市场税费较高、内销商品价格较高、内销与外销竞争环境不公平。许多出口商品在海外的销售价格比本土价格低,出口退税应该就是原因之一。”陈东海说,“另外,不少商家正是看上了出口退税的牟利空间,通过假出口来骗取税款。”
推荐阅读
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大涨
中国纺织品今年1至5月出口产品价格增长21%,出口结构调整趋势显现
本报记者 张龙/文
从香港到广东,再转移到天津,马莉(化名)的工厂在这5年中一路北迁。
“我原先在广东建了一个服装厂,以做OEM为主,但金融危机来临之后,能接的订单中,利润很可怜,只有2%左右,甚至一件毛衣只能挣1元,很多大单都不能接,一年到头算下来是亏本的。”马莉7月26日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这种情况让马莉萌生退意,经朋友推荐,马莉选择了和一家拥有新型服装生产技术的企业合作。在转让了位于广东的服装厂之后,2009年,马莉拿着300万元来到天津,和那家企业联合建厂。
“运用了新型技术之后,服装的染色更为漂亮,也更透气,国外的客户对此非常感兴趣,尽管公司刚起步,但去年仍然接到了上千万元的订单,利润率在10%以上。”马莉表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表示,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除面临出口订单减少,还面对着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上升,加上人民币汇率升高以及环保方面的约束,生产加工型企业已没有出路,必须通过提高技术含量、质量和原创品牌附加值,才能保持发展和拥有市场。
发力中高端市场:
出口产品价格增长两成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测算,1至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提高了21.49个点,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提高24.91个点,服装出口价格指数提高18.91个点。
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服装类企业,都认识到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对于出口的重要性。
和马莉一样,江苏某大型纺织类上市公司同样依靠加强产品科技含量,在出口上保持着稳定的业绩。
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公司历经2年研发成功的一种环保面料,在生产流程中无添加剂和燃料堆积,完全符合国际市场对环保的苛刻要求,而且产品质量控制得好,无色差,可使下游企业平均节约10%至15%的着色成本。一向挑剔的日本客户,现在把订单都给了我们。”
据了解,该公司的这条面料生产线只有8万吨产能,今年内通过扩产将达到13万吨。
“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我们的利润率一直在10%以上,而且订单量没有减少。”上述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马莉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2009年刚到天津时,确实没想到技术革新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这么大的改变,从低端的OEM到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让自己对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
马莉所在的企业已经和一所高校合作,进行新面料的研发,“只有用新技术才能换来高价订单。”
据记者了解,原本以棉纺织品为主要产品的泉州宏远公司,加快了竹纤维、混合棉纺品的研发力度,大幅降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占比,使出口产品单价上升超过25%。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测算,1至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提高了21.49个点,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提高24.91个点,服装出口价格指数提高18.91个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表示,今后5至10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率将放缓,在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将出口产品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才是关键。
今年1至5月份,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增长26%,出口产品价格增长21%,这正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结构调整趋势的显现。
然而,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在纺织服装行业,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受困于成本上涨和自身实力不足,缺少资金进行技术研发。
记者7月29日联系到的一家年营业额只有300万元的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没有新产品就没有订单。”
在不断加重的出口压力下,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目前,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约5万家,其中10%的规模以上企业贡献了整体利润的90%。
海关统计资讯网的分析报告指出,面对重重困境,大型企业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不少规模较大的出口企业反映,2011年年初订单情况良好,已做好扩产准备。而中小企业由于利润率低、议价能力差,在行业中处于弱势,无力应对各种冲击。目前我国纺织行业里中小企业数量占主体,95%以上的企业生产中低端的贴牌产品,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产业资源将加速向大企业流动,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摆脱贴牌命运:
自主品牌价值将超万亿元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现有的纺织企业中,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只占10%左右。按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想法,未来5到10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培育千家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品牌价值将超万亿元。
从CBA球员刘玉栋到NBA球星巴蒂尔,从亚运会到奥运会,匹克用体育营销猛打品牌,并将产品顺利带出了国门。
匹克公司体育公关部经理侯立东7月29日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匹克集团是国内较早启动品牌国际化战略的企业之一,这一战略始于2005年陆续赞助美国NBA休斯敦火箭队、雄鹿队主场以及欧洲全明星赛、澳大利亚国家男女篮球队等多项国际赛事和运动队,还与NBA官方市场结成合作伙伴,成功树立起了中国体育品牌的国际形象。
“之所以会制定国际化战略,是因为国内众多运动品牌兴起,国内市场已经近乎饱和,而国际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公司总经理许志华说。
通过重大赛事传递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匹克屡试不爽。
“现在已经是国外的经销商主动找上门来,要求销售我们的产品。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国外经销商认为你可以赞助奥运会这样的赛事,一定是好的品牌。”
据了解,目前匹克公司已经在意大利、塞浦路斯、哥伦比亚、塞尔维亚等多个国家开设专卖店。今年匹克的出口业绩会增长到10%以上。
以自有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不少企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Lily、Vigoss、李宁等品牌在欧美市场开店,拉开了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帷幕。
“据说世界上70%的服装都是‘mande in china’,但中国的品牌却很少,而恰恰产品的议价能力就是来源于品牌。2008年以后,很多OEM的服装厂都倒闭了,这给我们很大的警示。”侯立东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在今年出口价格普遍提升的情况下,拥有自主品牌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议价能力更强。今年石狮蒙荻秋公司将自主品牌的休闲裤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产品报价达到每条25美元,超出行业中内销订单出厂均价的1倍多。
而雷马(中国)有限公司今年经营的两个自主品牌和ODM产品,提价20%左右,新报价亦被大多数欧洲客商所接受。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现有的纺织企业中,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按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想法,未来5到10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培育千家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品牌价值将超万亿元。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国外纺织企业发展历史来看,由于经济转型催生的这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将在短期内(5至10年)完成品牌塑造、占据国内高端服装市场、品牌出口三个步骤。
但马莉却没有那么乐观:“纺织服装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要想真正依靠品牌实现出口,至少还需要20年到30年。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创新、提升技术含量。”
推荐阅读
贸易风险倒逼:出口新兴市场向好
王波 本报记者 田晶/文
不久前在约旦建立营销点,是山东云龙绣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龙绣品”)在中东市场打入的一枚棋子。对于这家家纺龙头企业而言算不上大事,却是其出口转向的风向标。
这是一家有着20多年出口经验的家纺企业,此前98%的产品都出口到欧盟和北美市场。不过,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云龙绣品的海外客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欧盟地区的订单锐减,而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支柱。
云龙绣品总经理洪英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做出口,可以说对欧美市场的客户需求很了解。金融危机后,出口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想做国内市场,但是我们的产品定位高端市场,国内消费者一时间还很难养成这样的消费习惯。”
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新兴市场的客户更容易接受云龙绣品偏高端的产品。
洪英的外贸心得,在知名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7月26日发布的最新商务环境评级报告中获得了支撑。
这份报告写道:“尽管与2010年相比,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科法斯仍对其保持稳定增长持有信心,此次科法斯对位于中欧、拉美及非洲的7个新兴国家的商务环境评级进行提升。”新兴国家贸易风险正不断改善。
欧洲市场表现惨淡
“今年欧洲市场很淡,发往欧洲航线的柜子与往年相比偏少,其他市场都还可以。”华展物流广州公司一位经理说,“欧洲的购买力没有以前高,市场没有彻底恢复,而同样遭受过打击的美国,恢复得也要比欧洲好。
成衣、鞋子、玩具、陶瓷,诸如此类产品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的工厂中制造出来,然后在深圳或广州的港口装入集装箱发往欧洲或北美,这曾经是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典出口路径。
不过,如今这条路线正在发生变化。
“我经手的柜子,今年最多的是陶瓷杯、塑料水草、鱼缸,以前最大的主顾是欧洲买家,但是今年不同了。”上述经理表示。
更多的集装箱被发往新兴市场国家,科法斯认为这与其降低贸易风险密切相关。
科法斯首席经济学家Yves Zlotowski表示,“此次7个新兴国家的评级上升,也进一步佐证了科法斯一直以来所持的观点,即新兴国家贸易风险正不断改善。”
科法斯预期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可在2011年达到5.7%,与同期发达国家1.8%的预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新兴国家如此强劲的增长,与其商业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
与新兴市场相比,欧美市场显得惨淡。
科法斯认为,欧元区受主权债务危机严重打击,其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为1.3%,低于2010年的1.8%。
在欧元区以外,科法斯自今年4月起将英国剔出正面观察名单。虽然美国经济复苏情况低于预期,但鉴于美国家庭增加储蓄、降低债务及整体企业付款表现改善等有利因素,科法斯自2010年3月起维持美国的正面观察名单评级不变。
新兴市场潜藏风险
云龙绣品所在地山东省文登市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除了云龙绣品之外,该市其他的企业也在大力开发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这些企业的另一个做法是,通过“攀高枝”来赢得新市场。即重点与有销售网络、有营销平台、有自主品牌、有引领发展能力的国际化大公司合作,培植高端客户。
在外贸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这位官员强调了“走出去”的重要性。
“作为政府,要做的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品牌收购、境外合作、建立营销网络等方式,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争取更大的国外市场份额。”他说。
不过,值得中国企业警惕的是,由于此前对新兴市场鲜有涉足,其贸易风险尚未完全暴露出来。
7月26日,记者从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国信保累计向出口企业支付赔款3.1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付1.5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付1.6亿美元。
为了应对中东等热点地区的形势变化,中国信保启动了快速理赔机制,上半年共向23家在利比亚战乱中受损的企业支付保险赔款4.1亿元。
此外,为了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中国信保在海外投资保险方面推出了境外合作区统保模式,成功承保了三个合作区项目,并实现了对秘鲁、斯洛伐克、韩国、阿根廷、泰国、巴西等6个国家的首次承保,涉及保额15.6亿美元。
据统计,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上半年承保“出口到新兴市场国家”、“长账期赊销出口”等高风险业务762.8亿美元,占总承保金额的73.5%。
推荐阅读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中心副主任张明
美债危机事关中国出口
本报记者 王敏/文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到今年5月16日已突破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上限。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7月31日晚间宣布,美国会两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以避免美国出现历史上首次违约。他敦促国会两党议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批准这套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近日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方式很难从根本上缓解市场对美国债务问题的担忧,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可能变得周期性与常态化。”
中国投资者持超万亿美元美国债,美国或通过印钞稀释债务
《中国企业报》:美国政府债务问题最近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债务问题?
张明:美国政府多年来持续维持着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结果,就是美国政府债务的飙升。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债券来为财政支出融资。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这导致美国国债一直享有最高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一方面降低了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导致美国国债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流动性、最安全的金融资产。
目前美国国债1/3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持有,1/3由国内其他投资者持有,1/3由海外投资者持有。目前,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投资者,中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约在1.2—1.3万亿美元。
政府债务的累积是持续财政赤字的结果。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金融市场与刺激实体经济,美国政府先后实施了5轮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累计规模接近3万亿美元。
大规模财政刺激固然对美国经济触底反弹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造成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问题的恶化。最近两年来,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均接近10%,目前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90%。
《中国企业报》: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为美国保持全球经济霸主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您认为,美国不愿出现违约的顾虑是什么?
张明: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足以帮助美国延缓甚至避免直接违约的结局。毕竟,美国政府举借的债务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一旦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再高水平的债务也都能迎刃而解。
当然,通过印钞来稀释债务水平也并非是没有成本的,美国政府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将包括:美国国内可能出现显著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的声誉受损、相应的美元大幅贬值将削弱美元地位、美国国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等。然而,在全面权衡各方面利弊之后,美国政府仍有可能选择在中期内通过印钞来稀释政府债务。
美国国债违约会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与世界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冲击
《中国企业报》:在这次美债危机中,债务上限是美国政党之间争议的焦点,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这个所谓的“上限”?
张明:这是由于美国政府债务问题并非因为高债务水平难以为继,而是由于政治方面的党派纷争所致。为限制美国政府过度举债,美国国会在特定时期内均会设置一个联邦债务上限,当前该上限水平为14.29万亿美元。
当联邦政府债务接近该上限时,美国政府就必须和国会达成协议以提高上限。自然,国债上限的提高通常伴随着附加条件,占据了国会多数席位的党派就可以向政府施压,以贯彻自身的政治意图。
传统上来讲,美国民主党重视平民阶层的利益,从财政收支方面来看,他们重视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并号召通过“劫富济贫”式的税收体系来为财政支出融资。
相比之下,美国共和党更加信奉自由市场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该仅仅扮演市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过度增税与过于优厚的社会福利会挫伤美国人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力,因此应该通过削减财政支出来压缩政府规模。
当前民主党控制着美国政府与参议院,而共和党在众议院占据了多数席位。这就营造了两党在联邦债务问题上陷入僵局的环境。
事实上,两党都承认,当前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未来将难以为继,必须通过努力降低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的规模。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通过何种方式来压缩财政赤字。
民主党认为应该通过增税,尤其是增加对富裕阶层的税收来平衡财政预算,他们反对大规模削减财政支出,尤其是养老与医疗方面的支出。与之针锋相对的是,共和党反对任何形式的增税,声称必须通过削减财政支出来平衡预算。
而在社会保障、老年人医保与低收入阶层医保等方面的应享权益支出,恰恰是美国财政赤字高居不下的罪魁祸首,必须予以削减。而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突然崛起的茶党,更是成为当前国债问题的搅局者,他们反对任何企图扩大政府角色及影响力的努力,并不惜以损害美国经济复苏为代价。
《中国企业报》:近期美国政府与国会之间就提高债务上限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赶在8月2日之前达成协议,其最大原因是什么?
张明:8月2日是本轮是否提高美国政府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如果在8月2日之前,美国政府与国会之间依然不能达成提高上限的协议,那么从理论上而言,美国政府将不能继续通过发债为财政支出融资,美国国债可能陷入技术性违约的局面。这无疑将对美国政府形象、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与世界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冲击。迄今为止美国财长盖特纳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均已多次向国会发出类似警告。
为避免党派纷争损害国家利益,近期两党议员已经就如何削减财政赤字问题展开了多轮紧锣密鼓地谈判。
中国投资者并未显著减持美国长期国债,企业面临或者变革或者倒闭的痛苦抉择
《中国企业报》: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美国国债问题的出现对中国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张明:如果美国国债出现技术性违约,那么其信用等级会被调降,这将导致存量国债市场价值下跌,新发国债收益率上扬。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中国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账面损失。美国国债违约还会导致美国市场上长期利率上扬,这会冲击美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损害美国经济复苏。
如果美国经济保持低迷状态,那么中国面临的外部需求将持续疲软,中国的出口增长将受到损害。最后,美国国债违约导致的美元大幅贬值,也会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未来中国会继续减持美国国债吗?
张明:尽管最近几个月,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有所下降。然而从结构来看,迄今为止中国投资者并未显著减持美国长期国债,国债总规模的下降主要是由短期国债到期所导致的。因此,中国政府未必会显著减持美国国债,而仅仅是把新增的外汇储备更多地投资到其他金融产品上,这既可能包括欧元区国家国债与日本国债,也可能包括美国公司债与股票。
《中国企业报》:美国国债危机暴露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也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的进出口企业该如何应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外贸环境?
张明:坦率地说,中国进出口企业没有太多办法来应对。
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人民币继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并不断壮大,中国进出口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实施技术升级、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拓展等,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模式。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为中国进出口行业提供了一种倒逼机制,使得中国进出口企业面临或者变革或者倒闭的痛苦抉择。
推荐阅读
消失的船舶订单
本报记者 王静宇/文
7月27日,浙江省舟山市一家造船厂负责人刘东明和一位越南船东在双方解除订单的协议上签了字,原因就是,他再也不能接受越南船东给出的价格了。
刘东明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由于航运市场盈利水平严重下滑,近来船东对船舶质量比以往挑剔得多,摆出各种理由,就是为了压低船价甚至是取消订单。
今年订单出了问题的,绝不止刘东明一家企业。
记者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获悉,今年1—6月,我国新接订单量为21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2%。统计范围内约有半数企业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舶企业中有10家没有接到订单。
由于造船完工量已连续6个月超过同期新接订单量,企业手持订单量继续下降。缺少订单,将使部分企业明年上半年陷入开工任务不足的困境,个别企业甚至今年四季度已无开工船舶。
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今年上半年,韩国船企的新船订单量再次超过中国,重新领跑世界造船市场。
约30%订单船东未按期接船:从缺钱不缺订单到大家都缺订单
“缺少订单,部分企业明年上半年将开工不足,个别企业甚至到今年四季度已无订单开工。”上述船舶工业协会人士表示。
“要求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我们现在给他们做的船,利润已经为负了,和越南那边谈了好久才同意签解约合同。”刘东明说,“唉,以前是别人求我们,现在轮到我们求别人了。”
刘东明好在手里还有老挝、缅甸几家公司的共约2434万吨订单,所以两年内不用太担心。“可是这终究不是办法,两年之内我们必须要找到新的出路。”刘东明说。
记者采访多家造船企业获悉,目前国内一些大型造船企业虽持有大量订单,但利润水平明显不如过去几年,有的甚至已经出现“零利润”、“负利润”现象。
“船东按期接船意愿不强,更改设计、变更合同期、严格检验、调整船价等要求越来越多,使金融危机前承接的船舶交船进入特别困难时期,按照原合同交货期分析,约有30%左右的订单船东未能按期接船,不少企业完工船舶停靠码头都出现困难。”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部分造船企业订单严重下滑,新接订单情况也不甚理想。
“缺少订单,部分企业明年上半年将开工不足,个别企业甚至到今年四季度已无订单开工。”上述船舶工业协会人士表示。
秦皇岛中州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立表示:“现在比金融危机刚开始时还要困难,那个时候大家缺钱不缺订单,而现在大家都缺订单。”
首付比例从40%下降至10%左右:造船业被列信贷“高危行业”
浙江一家船厂负责人丁波然告诉记者:“预计巴拿马型散货船的日租金在明年会下跌 26%,大约到10800 美元,到 2013 年才有望回升到 12700 美元。目前订造巴拿马型船的订单太多,是拖低散货船租金和运费的主因。”
在“船都”舟山,目前船厂的融资水平和利润水平均不如以前。
“以前的景象比这繁荣多了,以干散货船为主打产品的舟山船舶基地‘好时光’已经不复存在了。”舟山市船舶行业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这也是我们最担忧的,目前舟山船舶工业企业有100多家,其中有一半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去年,银行已将船舶行业列为高危行业。再加上船舶企业垫资比例普遍较高,部分被列入银行授信名单的大型船企资金压力目前尚可,但一些中小型船舶企业资金已经比较紧张。”上述人士说。
“对规模以上企业来说,则面临利润水平大幅下滑的问题。一部分船企处于‘零利润’乃至‘负利润’的状态,找不到钱的企业,基本靠前几年的积累维持着。”上述该人士表示。
记者从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获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银行放贷额度收缩,船东融资难状况加剧,而新船合同的预付款比例大幅降低,从40%下降至10%左右,且交船前后进度款的支付比例前少后多,使企业生产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日益严重。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加息,金融机构收紧银根,船舶企业获得流动资金贷款和开具预付款保函的难度加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困难更大,致使一些企业因不能解决融资问题而无法承接订单。
技术创新:争夺“造船冠军”地位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秘书长张守淳表示,眼下船舶企业应该不断提高企业自主设计能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加大对产品前期的投入,“同时企业应该针对原、辅材料涨价,与原、辅材料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中国船舶工业版图中,青岛的位置不容忽视,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作为三个国家级大型造船基地之一,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7月28日,在青岛海西重工公司,记者见到了世界上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的船用曲轴。“这种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对精度的要求极高,旋转时振幅不能小于人头发丝的四分之一。该市场长期由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垄断。”该公司一位副总工程师告诉记者。
青岛海西重工公司建成投产,造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船用曲轴,在此之前,这是国内船舶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我相信我们会在不断升级中再次崛起,重新夺回造船‘大国’、‘强国’的地位。”上述副总工程师说。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秘书长张守淳表示,眼下船舶企业应该不断提高企业自主设计能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加大对产品前期的投入,“同时企业应该针对原、辅材料涨价,与原、辅材料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应对造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新船需求不足的局面,造船企业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品种;另一方面向非船产业拓展。
上半年,中船集团公司在高附加值船舶承接上狠下工夫,承接了4艘液化天然气(LNG)船订单;地方骨干船企也在调整产品结构,拓展船型范围。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通过军民结合、造船与修船结合,实现了军品、民品、非船产业的协调发展。
推荐阅读
中国企业出口利润持续下滑
本报记者 郭玉志/文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出口订单完成率还不到70%。”吴迪飞说,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还包括高涨的成本以及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
吴迪飞是广东美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美业”)副总经理,常年负责对欧盟出口广东美业的玩具产品。
7月20日,《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以下简称“《指令》”)正式实施,新标准对玩具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均提出了严格要求,重金属的限制由8种增加为19种,66种过敏性香料的使用明确限制,其中55种禁用,11种含量超过0.01%时必须标识。
吴迪飞说,新规中检测标准由此前的16条猛增至57条。
对于包括广东美业在内的诸多外贸导向型企业来说,虽然出口订单实现了“脆弱的复苏”,但与两三年前相比,经过调整形成的新出口结构,已经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最新调研结果显示,占中国出口商品总值近57%的机电产品出口利润率平均在3%至5%之间,77%的企业利润有所下降。
欧盟实施“史上最严苛”标准,中国玩具企业成本至少增加17%
《指令》被业界称为欧盟“史上最严苛”的玩具安全指标。
“《指令》的实施,对于国内玩具企业的影响不言自明。”吴迪飞认为,就最简单的木质积木玩具而言,检测木质主体和表面漆即可,但是对于广东美业来说,由于企业生产的玩具种类繁多,工艺复杂,还需要检测纺织原料、假发、皮革等材质,检测成本将大大增加。
吴迪飞初步测算,企业成本至少增加17%。
作为一家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玩具出口企业,按照此前欧盟的标准,广东美业采购了专门的原材料。
令吴迪飞想不到的是,由于欧盟新标准的实施,使得此前购买的企业原材料基本“报废”。
吴迪飞说:“原材料都是按照原标准采购,但是按照新标准,这些材料根本‘无用武之地’,只能暂时压在库房。”
据介绍,去年年底,按照市场价1.7万元/每吨,广东美业一共采购了350吨原材料,目前还剩下100多吨没有使用。
吴迪飞说:“按照新的标准这些材料用不上,只能放在库里,其他企业也不可能买。这些都是新标准造成的负面影响,很隐蔽,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
然而,对于我国玩具企业来说,不止欧盟提高了标准,8月14日,美国玩具安全新规铅含量标准将正式实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也纷纷出台一系列新的保护措施,提高了玩具准入门槛。
吴迪飞说:“这些国家标准不同,对于我国玩具企业来说,根本没有话语权,企业大量利润就这样被消耗掉了。”
受贸易壁垒影响的不仅是玩具产业,2009年,我国紧固件产业也遭遇了欧盟高额反倾销。
7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争端机制的上诉机构在其日内瓦总部发布报告,最终裁定中国与欧盟关于紧固件的贸易争端中中国胜诉。
“其实,紧固件反倾销始于2007年11月欧盟对我碳钢紧固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全国涉案7.6亿美元,浙江省涉案3.2亿美元,嘉兴市涉案9700万美元,涉及嘉兴市紧固件生产和贸易企业90家。”嘉兴市紧固件进出口企业协会副秘书长羊凤丹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羊凤丹表示,当时全行业有1/3的企业已经关闭或处于停工状态,1/3的企业虽在生产但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3的企业还能维持微薄的利润。
中国紧固件产业因此每年损失4亿欧元的外汇收入,同时丧失8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制造”价格优势渐失,东莞企业平均利润率跌至2%
国际贸易壁垒只是困扰中国出口企业的“冰山一角”。随着国内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和汇率的不稳,中国出口企业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今天汇率是6.43,又降低了一分钱。”7月21日,广东一位做外贸生意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内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高涨下,现在广东外贸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窄。
他说:“我们跟客户谈判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考虑3个月之后的汇率走势,然而,客户又不认可这种方式,只能按当前的汇率,3个月时间内汇率变化很大,企业根本承受不了。”
“这无形大大增加了企业压力,我们在这期间提价也提不起来,只能‘赔本赚吆喝’。”他告诉记者,此外由于其所在行业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去年还有500多万元的出口退税到现在也没见到踪影。
同样遭受汇率困扰的,还有山东力士德工程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迪。她告诉记者,公司今年上半年只出口了50多台挖掘机,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50%。
姜迪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很大,而国外市场的需求有限,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价格优势和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同时,我们的主要市场在中东,而伊朗目前由于受到欧盟和美国的制裁,公司费了很多波折,才向伊朗市场出口10多台机子。”
据姜迪介绍,由于伊朗受到制裁,当地相关部门给企业出具的信用证手续繁琐,拖的时间长,付款周期长,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汇率和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的双重挤压,使得外贸企业生存压力更加困难。
浙江省紧固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冠达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虽然当前紧固件行业回暖,但是汇率不稳使得许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只能接“小、快、灵”的单子。
陈冠达说:“钱荒、电荒、人荒等因素压得企业大气不敢喘。仅以浙江为例,每个县遭遇电荒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一周停电2天,甚至更多,这样企业根本无法完成客户的订单,打乱了企业的所有计划。”
陈冠达认为,其实企业当前最缺的不是订单,而是企业的流通“血液”——资金。
今年6月、7月,东莞定佳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和广东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相继倒闭,此前这两家企业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气。
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蔡康认为,目前,企业的经营困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欧美市场消费低迷,订单下降,受访企业订单平均减少15%左右;二是企业经营成本快速上涨,原材料、工资成本快速上涨,总体成本上涨近11.4%;三是企业利润下降,今年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跌到了2%。
国家发改委专家调研:逆境转型更容易
温州、东莞,作为我国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方之一,相继出现企业倒闭的案例,并不是个别现象。
以管窥豹,我国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遭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近期对外贸大省广东和浙江的调研显示,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有20%的外贸小企业举步维艰,有50%至60%的中小企业处于中间状况。
该所所长张燕生认为,虽然中国外贸出口20%左右的增速并不低,但是应该看重的是出口对经济带来质量和效益的贡献,而不是速度和规模的,过高的出口增速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张燕生在调研中,遇到企业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顺境转型容易”还是“逆境转型容易”?
张燕生给出的答案是“逆境”。
“上个月起,再次接到美国人的订单,每月至少要1万套‘二合一’耐磨省油大车胎。并且这些订单是自动找上门来的。”近日,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最新消息。
此时,让中国轮胎出口遭遇重创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已过去了一年零九个月。面对特保案,汪海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双星人要绝地反击。”
在不少国内轮胎企业消沉时,双星迅速把市场转移到欧洲、非洲、中东、南美等区域。特别在欧洲市场,避开“特保案”范围内的低端轮胎及技术壁垒等限制,依靠双星独有的核心技术走高端路线,挺进了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发达国家市场。
在轮胎市场形势极其恶劣情况下,双星轮胎的高档宽端面轮胎出口份额不仅没受影响,反而占到总销量40%以上。
而陈冠达则告诉记者,浙江紧固件企业放弃了贸易摩擦较多的市场,纷纷发力高端市场,例如航空航天、高铁等行业,这些产品附加值高,对于企业转型升级更加有利。
陈冠达说:“当前环境下,企业在接单中也非常聪明,例如一份1000吨的订单,考虑到汇率的因素,企业一般把订单分割成10分,每份100吨,这样风险大大降低了。”
羊凤丹同样认为,紧固件生产企业还应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致力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包括开发高强度紧固件使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不断升级,改变现有的出口增长方式,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使中国的紧固件行业真正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而姜迪则告诉记者,原来公司出口产品都是整机装运出口,随着贸易壁垒的加剧和汇率不稳,企业目前考虑采取散装出口,然后在当地装机。
姜迪还表示,由于厂区在县城,各方面都不方便,所以近期销售公司将整体搬迁至青岛,同时在青岛成立研发中心,招聘高科技人才,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家张军生表示,我国出口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是,由大中型企业做技术研发和营销为主,中小企业负责标准化产品生产,支付技术使用费。
张军生说:“如果有两到三家龙头企业带动,这些产业将形成全球产业链,有助于我国外贸出口转型升级。”
推荐阅读
中国企业出口应借逆势转型
曾昭俊/文
由于实施主要以出口增长来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模式,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长期一马当先,“中国制造”也随之涌出国门,遍及全球,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如今,这种形势发生了逆转。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0.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为-0.1个百分点。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6月,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同比增长24%,但外贸出口单月增速分别为37.6%、2.4%、35.8%、29.9%、19.4%和17.9%,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这种回落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原因。从国际需求来看,美国经济复苏劲头不足和欧洲债务危机升级,导致美元持续走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5%,“中国制造”出口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大幅下滑,而欧洲国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空间。日本经济受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事件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动力受到冲击。从国内供给来看,随着货币紧缩政策的执行,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再次集中凸显,加之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成本持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甚至出现停产倒闭现象,出口被迫放缓。从上述原因看,这种回落无疑是一种消极力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形成了威胁。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回落也蕴含着一些积极的因素。从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情况看,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收窄18.2%。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6月,我国煤炭、大豆、塑料、钢材、铜、铝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减少,红酒、机械手表、服装等惠及民生的商品进口都增长了70%以上,医药品、化妆品、汽车的进口也增长了30%以上。这是内需扩大的表现。同时,中国去年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部分商品在今年上半年出口大幅下降41.9%。这是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成就。从这两个方面看,这种回落无疑是一种积极力量,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可以说,出口回落背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中国企业出口过程中一对基本矛盾,这对矛盾正推动着中国企业出口的转型升级。本报记者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出口的利润虽然进一步下滑,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说,在出口逆境压力下,一些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发力高端,创新技术,通过培育自主品牌、增加附加值等方式提高价格,以10%的规模以上企业贡献了其整体利润的90%。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逆境转型更容易。这个判断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部分印证。
中国企业的出口转型其实是一个结构调整过程,其中包括商品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市场结构的调整。近期公布的一些先行数据和本报记者的调查都表明,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近两个月连续下滑,这意味着中国在下一个季度的出口可能仍然不太乐观。在出口摩擦、贸易壁垒可能持续加剧的情况下,调整外贸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已经成为必需的选择。从本报记者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出口新兴市场被看好。目前,欧盟、美国仍然为我国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则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出口应抓住这个机遇,借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耕新兴市场。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让出口的马车慢下来不一定是坏事,但中国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必须保持警惕,一定不要让马车停了下来甚至倒退回去,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出口速度的有力支撑。
推荐阅读
专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
重点帮扶中间状态企业转型
本报记者 郭玉志 实习生 沈光先/文
7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7036.7亿美元,贸易顺差449.3亿美元,收窄18.2%。就中国出口形势下半年将面临哪些不确定因素、代工外贸企业应该如何转型升级等问题,《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燕生。
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继续下降,20%的企业举步维艰
《中国企业报》:长期以来出口位居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首,但是海关总署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规模虽然一再刷新纪录,出口增速却持续下滑。你怎样看上半年的出口数据?今年全年出口形势将是怎样的?
张燕生:综合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在正常范围之内。
首先,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大大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制造”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中国的生产要素不再便宜,既有的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底端、为全世界代工组装工序和生产环节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
其次,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复苏速度明显放缓,使有效需求不足和无就业复苏的困境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刺激复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美国两党关于放宽债务上限的争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的财政困境已经迫使这些国家的财政政策由扩张转向紧缩,低利率加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带来复苏,而是加剧了全球通胀和金融货币动荡,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速还会下降。
《中国企业报》:你一直从事对外经济的研究工作,根据你的调研,目前我国外贸型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
张燕生:政策研究需要调研的支持,我最近一期的调研工作是在5、6月份,分别走访了浙江宁波、广东东莞、佛山等地的外贸企业,我的粗略估计,中国现在的出口企业中有20%的企业,主要是小企业举步维艰,有50%--60%的企业处于中间状况。
《中国企业报》:继温州三家有一定名气的民营企业倒闭后,东莞也有两家企业倒闭。你认为这是个别现象还是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在恶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燕生:毫无疑问,这不是个别现象。从主要原因来看,首先是企业生存成本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仅以劳动力成本为例,去年以来,全国各地都上调了最低工资,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工人工资的上涨是一个长期、必然的趋势,以后肯定还会上涨。
再者,采取低价竞争和低端代工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不足以让出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中小企业由于处于产业链的分工末端,自身实力不够,谈判能力弱,生存发展处于微利时代,依赖政策性的因素较强,对于成本的上升感触非常明显,承载能力弱,面临的冲击大。
同时,在可预见的周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以想象,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是必然趋势,这些因素都大大压缩了出口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贵”成本时代企业应积极转型,重点帮助50%—60%中间状态的企业
《中国企业报》:7月21日,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正在筹备之中,会议将研究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融资方面。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与此前相比有何变化?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你有哪些建议?
张燕生:此前,多方都在讨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问题,究竟是结构性的还是短期性的,我的回答是结构性的。在稳定物价、紧缩银根时期,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成本更高。
目前来看,国家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我国连续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是我认为,对于中小型企业应该实施结构性的金融政策。原因是,当前我国输入性通胀因素很大,全球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引致大量热钱进入,进而导致我国外储增加过快、外汇占款增加过多。因此,国家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国际因素。
《中国企业报》: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出口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要想求生存就必须转型升级,包括实现从代工向自主生产模式转换,从低价格竞争向差异化竞争战略转换,从模仿向创新转变,从低端向中高端生产转换,从末道工序向制造环节转换。
根据实际调研来看,目前企业转型升级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贵”成本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逆境转型,变压力为机遇。原来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改进管理的动力不大,现在的环境逼迫企业不得不做这些工作。实际来看,有许多企业做的比较优秀,抓住机遇,马太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勇于创新的企业与不思进取的企业之间已经开始拉大距离。
《中国企业报》: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张燕生:政府部门可以在政策上、机制上帮助出口中小企业更好地“过冬”。
从目前来看,实现平稳过渡才是关键,20%的中小企业很难过这个冬天,应该重点做好50%—60%中间状态的企业,能够帮助他们转型升级。尤其应切实从体制机制上帮助他们解决缺信息、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等问题。其中也包括加快推进“走出去”。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值得总结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建立经济特区。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帮助企业建立境外自由贸易区的平台,例如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小企业提供进入国际化的机会和平台。同时,政府还应该考虑如何为出口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