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帮扶中间状态企业转型
张燕生:综合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在正常范围之内。目前来看,国家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我国连续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是我认为,对于中小型企业应该实施结构性的金融政策。张燕生:政府部门可以在政策上、机制上帮助出口中小企业更好地“过冬”。
专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
重点帮扶中间状态企业转型
7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7036.7亿美元,贸易顺差449.3亿美元,收窄18.2%。就中国出口形势下半年将面临哪些不确定因素、代工外贸企业应该如何转型升级等问题,《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燕生。
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继续下降,20%的企业举步维艰
《中国企业报》:长期以来出口位居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首,但是海关总署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规模虽然一再刷新纪录,出口增速却持续下滑。你怎样看上半年的出口数据?今年全年出口形势将是怎样的?
张燕生:综合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在正常范围之内。
首先,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大大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制造”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中国的生产要素不再便宜,既有的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底端、为全世界代工组装工序和生产环节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
其次,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复苏速度明显放缓,使有效需求不足和无就业复苏的困境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刺激复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美国两党关于放宽债务上限的争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的财政困境已经迫使这些国家的财政政策由扩张转向紧缩,低利率加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带来复苏,而是加剧了全球通胀和金融货币动荡,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速还会下降。
《中国企业报》:你一直从事对外经济的研究工作,根据你的调研,目前我国外贸型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
张燕生:政策研究需要调研的支持,我最近一期的调研工作是在5、6月份,分别走访了浙江宁波、广东东莞、佛山等地的外贸企业,我的粗略估计,中国现在的出口企业中有20%的企业,主要是小企业举步维艰,有50%--60%的企业处于中间状况。
《中国企业报》:继温州三家有一定名气的民营企业倒闭后,东莞也有两家企业倒闭。你认为这是个别现象还是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在恶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燕生:毫无疑问,这不是个别现象。从主要原因来看,首先是企业生存成本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仅以劳动力成本为例,去年以来,全国各地都上调了最低工资,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工人工资的上涨是一个长期、必然的趋势,以后肯定还会上涨。
再者,采取低价竞争和低端代工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不足以让出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中小企业由于处于产业链的分工末端,自身实力不够,谈判能力弱,生存发展处于微利时代,依赖政策性的因素较强,对于成本的上升感触非常明显,承载能力弱,面临的冲击大。
同时,在可预见的周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以想象,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是必然趋势,这些因素都大大压缩了出口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贵”成本时代企业应积极转型,重点帮助50%—60%中间状态的企业
《中国企业报》:7月21日,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正在筹备之中,会议将研究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融资方面。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与此前相比有何变化?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你有哪些建议?
张燕生:此前,多方都在讨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问题,究竟是结构性的还是短期性的,我的回答是结构性的。在稳定物价、紧缩银根时期,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成本更高。
目前来看,国家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我国连续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是我认为,对于中小型企业应该实施结构性的金融政策。原因是,当前我国输入性通胀因素很大,全球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引致大量热钱进入,进而导致我国外储增加过快、外汇占款增加过多。因此,国家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国际因素。
《中国企业报》: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出口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要想求生存就必须转型升级,包括实现从代工向自主生产模式转换,从低价格竞争向差异化竞争战略转换,从模仿向创新转变,从低端向中高端生产转换,从末道工序向制造环节转换。
根据实际调研来看,目前企业转型升级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贵”成本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逆境转型,变压力为机遇。原来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改进管理的动力不大,现在的环境逼迫企业不得不做这些工作。实际来看,有许多企业做的比较优秀,抓住机遇,马太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勇于创新的企业与不思进取的企业之间已经开始拉大距离。
《中国企业报》: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张燕生:政府部门可以在政策上、机制上帮助出口中小企业更好地“过冬”。
从目前来看,实现平稳过渡才是关键,20%的中小企业很难过这个冬天,应该重点做好50%—60%中间状态的企业,能够帮助他们转型升级。尤其应切实从体制机制上帮助他们解决缺信息、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等问题。其中也包括加快推进“走出去”。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值得总结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建立经济特区。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帮助企业建立境外自由贸易区的平台,例如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小企业提供进入国际化的机会和平台。同时,政府还应该考虑如何为出口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