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检验检疫局践行“十二字”方针
—江苏检验检疫局践行“十二字”工作方针综述 在创建“五区强局”工作中,江苏局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共建进口食品监管示范区,苏州市政府及三家龙头企业共同出资500万推进示范区建设。
矢志不渝 奋发前行
——江苏检验检疫局践行“十二字”工作方针综述
陆红军 周 荃 高 颖 谈 震
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支树平局长向全国系统作出部署,着重对坚持和深化“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作了深刻阐述。对照工作方针和支树平局长提出的十二问,检视江苏检验检疫局半年来的各项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有收获也有思考。带着问题和思索前行的江苏检验检疫局,正以“打造五区铸强局”的气魄和胸襟,奋发有为,开拓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作为产品质量的主管部门,江苏局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抓质量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在创建“五区强局”工作中,江苏局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共建进口食品监管示范区,苏州市政府及三家龙头企业共同出资500万推进示范区建设。同时,在江苏局的推动下,无锡、苏州、昆山等地方政府对质量出色的企业实施奖励、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对质量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
在无锡试点国家质检总局推行的工业品分类管理工作中,江苏局将一、二类企业质量考核指标作为硬性任务,分解到各个区县市,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
更为可贵的是,江苏局在出口产业集聚监管示范区的建设方面,改革创新,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龙头企业带动、部门联动、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齐抓共管的新型监管模式,从而共同助力优势行业、优势产品的质量稳固有保障。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集聚”效应。2011年1月16日,苏州市市长阎立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苏州出口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给予高度关注。其后,昆山、常州、宜兴等地政府或行业协会都对当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如何将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江苏局以食品安全为试点,启动了风险管理研究与探索。
2011年4月,江苏局发布《江苏检验检疫局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方案》,主要对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每个过程及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因子分析,针对每个关键风险因子制定预防、控制、验证措施,并建立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风险情况的适时控制。
在风险防范硬件设施上,江苏局自主研发了《出口食品生产关键环节远程实时监控及质量追溯系统》电子化监管平台。该系统对出口食品原料备案基地进行GPS定位,自动测量面积,对基地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实施全程监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源头监管和远程动态管理,做到出口食品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抓质量、保安全,归根结底是为了促发展。江苏局紧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贴政府和企业的新需要,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2010年8月,江苏局联合新疆、山西等8局建立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机制。机制形成后,沿线企业减少货物进出口通关环节、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当年,陆桥沿线全年从连云港口岸出口商品5755批次、货值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01%。
深化泛长三角检验检疫合作,该局完善了与宁波、浙江检验检疫局分港卸货合作机制,与上海检验检疫局统一规范了动植物产品口岸查验要求。建成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7个、示范基地19个,产品质量实现国外零通报。海安紫菜、苏州大闸蟹养殖基地成为全国系统首批国家级示范区。
江苏局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推进人才强检示范区建设。该局拿出500万元资金,在全国质检系统率先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建成全国质检系统首家院士工作站;首度大规模组织高层次人才赴德国、香港培训;6个分支局委托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培训,培训人数创历史新高;技能竞赛首次实现全员参赛,参赛人数和规模创历史之最。
在科技兴检上,江苏局着眼“高、精、尖”,围绕新兴产业,在一年内迅速跟进组建9大检测中心,经过IEC的现场评审,扬州光电中心跻身于国际屈指可数的权威光伏检测机构行列,成为我国第一家、全球第五家获得CBTL国际认可的太阳能光伏检测国家实验室。
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支树平局长切中肯綮、发人深省的十二问,江苏局将其分解为涵盖工作方方面面的20个子课题,以扎实推进“五区强局”建设作为落实十二字方针的强力抓手和具体举措,不断开创江苏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