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新形势下的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探索

2008-05-13 11:40 2220

    近日,中国外汇高层论坛暨中银杯“国际结算业务创新与探索”十佳征文颁奖典礼在京成功举办,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商务部财务司司长李荣灿等领导出席论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主要吸引外商投资到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非金融类的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了937亿美金,对外承包工程的累计营业额已经达到了2064亿美元,签订的合同额已经达到了3295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应营业额已经达到了478亿美元,合同金额已经到了523亿美元。累计对外的劳务人数大概有70多万。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还是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在整个国际收支顺差的推动下,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快速增长,在1994年的整个国家外汇储备是516.2亿美元,到了2007年底增加到1.53万亿美元,尤其是从2003至2007年每年都以千亿美元的规模增长。2007年当年,新增外汇储备达到4619亿美元,该年增速达到43%。

    从2005年到2007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超过4%,全球经济的良好态势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在过去的六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6200亿到2007年的21720多亿。外贸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为银行业、银行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业务发展基础。

    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国际经济的金融市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企业在市场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同时对汇率、利率、国家信用等更多风险认识的深入和规避风险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迫切需要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专业技能,借助国际金融机构的国际网络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和产品包,以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运营成本、规避各种各样的风险。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总裁黄天文从企业界的角度,对金融机构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提出不少宝贵意见,诸如:应该加强对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期介入力度、增强合作加大风险的控制力、增加对企业流动资金的贷款、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介,以及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外汇监管当局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更好地适应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结算的业务总量,从2002年的5120多亿,到2007年便达到21490多亿,增加了将近三倍多。其中在中国的全部金融机构的融资和贸易相关的融资余额2002年还不到50亿,到2007年已经接近达到440亿,同样增加了将近4倍。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变化,以及银行主体本身对市场的追逐,对利润的追逐,使得在业务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同时银行观念的转变也使贸易融资业务有了很大的动力。中国银行业在传统存贷业务基础上向全面业务的发展,无论从银行内部还是从长期发展的需要,各家银行都越来越重视中间业务、收费业务的发展。从这几年看,和贸易相关的国际结算融资业务,目前中国银行业在其他的中间业务、收费业务技术和技能相对比较差的情况下,使得较多的银行看中了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为银行带来的贡献。

    在各种条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王国胜为与会者分析了当今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经营专业化的趋势以及产品出新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外资银行的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体制能够在实现比较清晰的产品条线的垂直管理的同时,也能结合地区的销售管理,总的业务发展战略从总行一直到销售网点较为容易得到贯彻落实。当前中资银行大部分是以分支行作为利润中心,属于块状的管理,这与外界的金融管理体制上还有比较大的差别。从体制上分析,块状的结构下,跨区域的业务联动、业务合作,这种效率和协调与外资银行相比的弱势是比较明显的。根据这种情况,中国银行业已经在体制上有所探索,股份制商业银行步伐走得大一点,有的银行已经设立了贸易金融部,有的银行在几年以前就已经真正开始按照比较主流的贸易银行模式建立前台与后台,同时实现产品的专业化销售和对客户准入的专业化信用评级模型。

    产品出新的速度将越来越快。贸易结算业务作为银行非常传统的业务,产品出新较为困难,但产品出新却能让银行在一段时间内获得比较竞争优势,所以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地区性的农村性的商业银行,都在产品的创新上下工夫。

    在谈到中国贸易融资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时,王国胜表示,“在总结了自己几十年在这个行业的经验,大体上可以用12个字,三点来概括未来发展的态势即:一个取代、两个延伸和三个转变。”

    一个取代,信用证的取代。随着社会经济秩序、交易秩序的完善,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它在对整个的贸易环节和市场的透明化方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平台,使得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信用证作为曾经三个主要的支付工具,最基础的支付工具现在占的比例不足20%。

    两个延伸,一是从国际贸易延伸到国内贸易,二是向中小企业延伸。中小企业的诞生、发展、壮大符合整个国家的发展以及对整个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服务延伸也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

    三个转变,一是外贸发展方式从出口导向转变为积极的扩大进口,二是客户需求从单一环节到供应链,三是从单一转变为综合的金融服务。这是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即从当初的千方百计创汇,到积极扩大进口支持企业“走出去”。

    作为世界贸易融资业务领先银行的中国银行,2007年境内外机构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银行业首家年国际结算业务量超越万亿美元的商业银行。通过对市场、行业、客户的积极分析探索,在如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上,形成了自身富有时代创新的显著特征,并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中国银行业国际业务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0
标签: 中国银行 贸易融资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银行贸易融资新产品“ 融信达”发展迅速

2007-12-24 10:47
1066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CTB50主席张燕玲:金融科技共享产生的效益、效果无法估量

2024-02-27 13:18
187469

中国银行申请金融数据溯源专利,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

2024-01-15 12:19
55821

中国银行荣获第13届金贸奖“最佳供应链金融银行”奖项

2023-12-13 11:19
224703

中国银行:当好畅通产业循环,“链”接国际合作的“金融使者”

2023-11-30 18:33
124164

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3-10-30 11:51
14451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