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三板斧”抢滩中国保健品市场

2011-07-28 17:33 1507

  随着国人养生保健观念不断增强,包括一些国际巨头在内的外资企业纷纷抢占中国保健品市场,而这些企业在市场培养方式、质量监控体系以及高

  随着国人养生保健观念不断增强,包括一些国际巨头在内的外资企业纷纷抢占中国保健品市场,而这些企业在市场培养方式、质量监控体系以及高科技产品研发方面的“三板斧”,成为撬动国内保健品市场占有率的“秘笈”。

  日前在黑龙江调研市场情况的外资直销巨头企业安利大中华区总裁颜志荣告诉记者,健康产业已成为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是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随着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中国保健品市场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也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

  据颜志荣介绍,目前使用过营养补充食品的中国消费者只有中国总人口的25%左右,因此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于为何消费者使用保健品比例偏低,他认为这主要受制于消费者营养健康意识较低、公众对食品安全不放心、保健品市场信任危机等因素。

  在哈尔滨走访时发现,一些国际大型企业主推的母婴用保健品、老年人用保健品等一度在市场出现“奇货可居”的情况,而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消费忠实度也耐人寻味,与国内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单纯依靠广告效应“强推”的销售模式不同,外资企业在市场培养方式、质量监控体系以及高科技产品研发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运作模式。

  “普及公众营养健康意识是培养、做大市场的前提。”安利黑龙江分公司工作人员杨威介绍说,以公司的“纽崔莱”品牌为例,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公益活动、增强公众营养健康教育意识,如“健康跑”、“健康时刻讲座”等,通过这些公益性活动让消费者养成保健意识,也对保健产品有综合的评估和市场认知。

  相对于品牌观念养成,外资保健品在质量监控和高科技产品研发方面更具垄断性优势。颜志荣分析说,近期频发的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食品生产各环节质量管理脱节以及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而跨国企业大多采取“横纵联合”的全球统一的质量控制,如一些品牌依托自有有机农场,开展“从种子到成品”的全程质量管控,实现了纵向一体化,而在横向方面,依托其质量至上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精挑细选供应商,从源头控制原料质量,确保产品品质。

  “高科技保健产品决不能依靠广告炒概念,要有真正的、完备的产品研发开发体系和队伍。”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保健品行业信任危机问题,颜志荣认为,“重行销,轻研发”是问题的症结,夸大宣传、没有科学的功效证明、缺乏科研支撑等做法,使得很多保健品不能取信消费者,市场表现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0
标签: 外资企业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