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南逃”内资难融 中国制造业没“钱”途?
在制造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业外资向越南等其它国家“南逃”的趋势渐显。在这一量变到质变的攻坚期,如何通过吸引外资促进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政策。
EC导语: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之下,今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严峻,然而在制造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压力下,制造业外资向越南等其它国家“南逃”的趋势也日渐显露,这无疑给中国制造业的“钱”途雪上加霜。
7月26日,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全球同步发布《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指出,尽管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上升了5%,达到12400亿美元,但其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最高值减少了近37%。就在全球FD I低迷之时,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今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等数字显示,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也开始趋缓。
在制造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业外资向越南等其它国家“南逃”的趋势渐显。此外,中国吸收外资还面临着如何与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相结合的挑战。
外资流入趋缓
商务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同比增速为年内最低。从投资来源地看,美欧对华投资延续了前几个月的低迷态势。今年1月至6月,来自欧盟27国的实际投入金额34.64亿美元,同比微增1.17%。而美国对华FD I仅16.79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2.32%。
专访时指出,2010年全球FDI有所回升,但幅度很小,从今年上半年看,情况有所改善,但世界范围FDI复苏的力度仍然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债务危机严重,新兴经济体通胀抬头,不稳定因素增加,这些都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下半年情况如何还要看上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是否能有所好转,但现在看来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晋斌教授说,从过去的历史来看,FDI增长与全球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已经过去3年了,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艰难。发达经济体实体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新兴经济体面临控通胀的压力,再加上逆周期的贸易政策,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FD I增速缓慢。王晋斌还表示,从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来看,由于经济复苏疲软,下半年难以出现大的起色。
制造业外资“南逃”
在制造业领域,由于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降低,日益面对来自越南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挑战。虽然中国外资总量仍在增长,且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但利用外资结构不断向服务业倾斜,而房地产则成为热点,热钱之忧隐现。
从《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发达国家眼里,吸引外资的传统国中国正逐渐被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取代。报告指出,2010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直接外资流入量上升了24%,达到3000亿美元,接近全球总量的1/4。2010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的直接外资流入量翻了一番以上,达到790亿美元。
由于工资等制造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作为制造基地(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言)的竞争力下降。相应地,跨国公司在生产性项目的选址上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其他低收入国家,或干脆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向东南亚。“例如,中国多年来一直是耐克的头号生产基地,但现在已经让位于越南———对美国公司来说,这不是个别现象,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融资难 中小制造业艰难前行
随着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在珠三角经济最末端的神经――“制造业寒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中小企业是否会重蹈2008年的‘寒流’覆辙?”,如此担心已经不是简单的杞人忧天了。在长三角,特别是以温州为代表的地下钱庄极其活跃,不少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堵塞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能背水一搏,通过地下钱庄的高利贷解决燃眉之急,银行以一系列理由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拒之门外,通胀和滞胀同时在中国经济不同层面的存在。
本轮珠三角的“制造业寒流”发轫于国际订单,特别是欧美订单的锐减,但根本性原因却是企业资金链难以为继。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爆发时,同样是大量的国际订单消失,珠三角的制造业却有很多坚挺过来――当时的中国金融政策迅速采取了从“紧缩”到“适度宽松”的变化,中小企业因此获益而存活下来,长三角的很多中小企业也受益于“适度宽松”的经济政策得以挺过金融风暴的影响。
不幸的是,在2008年能够保存下来的东莞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却无法躲避本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厄运。中国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呈现出短缺的状态,才是本轮中小企业倒闭潮爆发的真正原因,国际订单的萎缩只是一个诱因而已。
多渠道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以银行信贷为主渠道的间接融资渠道是我国社会融资的主渠道,但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渐收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仅仅依靠贷款越来越难以充分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专家表示,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需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形成合力。中小企业要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综合采取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这样,既可缓解流动性趋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有助于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改善,实现中小企业产业群的稳定健康发展。
针对外资流入放缓,有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吸收外资政策逐渐成熟,从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到反垄断法,到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再到日前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一系列政策措施显示,在保持开放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利用外资正进入从“量”的剧增到“质”的飞跃的攻坚期。在这一量变到质变的攻坚期,如何通过吸引外资促进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