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东部经济遭遇企业倒闭近忧
近日,随着上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各地方也相继亮出了本地区的半年报,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再次落后于中西部。周青冥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这轮“倒闭潮”能够倒逼中小企业加大转型力度,是经济转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近日,随着上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各地方也相继亮出了本地区的半年报,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再次落后于中西部。
倒闭潮侵袭珠三角长三角
上半年,广东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23421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
近期侵袭珠三角的“企业倒闭潮”给处在转型中的广东经济蒙上一层阴影,此次寒流的诱因源于国际市场不给力,但根本性原因却是我国企业资金链难以为继。人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信贷紧缩等重重压力,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感受到了比金融海啸还要严重的危机。
长三角的情况与珠三角相似。上半年浙江实现GDP146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与去年同期13%的增速相比,增速有所放缓。
“目前,大约25%至30%的温州企业陷入困境,其中,部分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现在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远甚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8.4%的GDP增速,5%的CPI涨幅,上半年上海经济处于平稳增长。今年一季度上海GDP同比增速为8.5%,二季度是8.4%。总体来看,经济的运行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上海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蔡旭初表示,上海上半年GDP保持8.4%的增速来之不易。
相比较以上地区,江苏和福建的表现尚属稳定。江苏省上半年实现GDP22918.3亿元,同比增长11.4%;福建省上半年实现GDP7062.9亿元,同比增长13.4%。
今年上半年,海南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推进离境退税和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施,上半年,海南实现GDP122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
转型并非能够一蹴而就
“一些不符合产业导向或存在其他问题的企业资金紧张,甚至出现关停,正是宏观调控所要的结果。”在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局主监管员周青冥看来,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部分企业被淘汰是正常的,尤其是一些过度扩张、重复生产、过度投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的企业。
周青冥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这轮“倒闭潮”能够倒逼中小企业加大转型力度,是经济转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在其微博中表示:“如果把考察的时间窗口回溯至2007—2008年中小企业在上一轮周期的调整困境,我们发现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基本约束也是来自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等因素,归根结底为转型压力。”区别在于当前企业面临的GDP增速较低、外需较弱。回顾2009—2010年的大规模货币与信贷刺激政策,可以说这一超常规时期的危机应对政策对冲了2008年不少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使当时看来正常政策环境下难以生存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暂时性的延续。
但是,转型并非能够一蹴而就。一直以来,沿海工业的特点是“低、小、散、落”。产品低端,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抗风险能力差。相比于调头转型升级的“远虑”,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并未跨过目前的“近忧”。比如,这几年实业投资回报率的下降,让单纯依靠自身积累企业很难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更不用说技术改造和产品的转型升级。
外部危机依然存在,内部危机已经显现。财经评论人士叶檀认为,如果融资成本继续上升,或者坐视企业倒闭,对未来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说中小企业倒闭是经济转型必须要付出的成本,那么,成本付出之后,必须有所收获,但是目前我们并没有获得明显效果,经济结构无法上升,这个成本就是沉默成本,是不可容忍的。
巴曙松建议,在宏观政策上可以考虑在适当加息以抑制通胀预期的同时,适当降低准备金率以改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税收,来减轻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面临的压力,同时重点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以金融、财税等多种手段鼓励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促进优势的中小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良性的扩张;降低管制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希望进入的服务业等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新的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