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与否不是中小企业处境判断标准
工信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通信业运行形势。从这个角度说,中小企业未现倒闭潮,至少表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显著的恶化。扶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不仅是改善企业环境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运行所必要的纠偏。
工信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通信业运行形势。新闻发言人朱宏表示,现在没有中小企业扎堆倒闭或者倒闭如潮的情况,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部分中小企业的情况确实比较困难,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研究当中。
中小企业是否具有活力,是考量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对于GDP和就业岗位的实际贡献率,均远大于大型企业。假如中小企业出现大问题,经济增长的真实性就要大打折扣,即使GDP数据漂亮,也可能是虚高,同时,也会成为市场化经济主体局部萎缩的实证。从这个角度说,中小企业未现倒闭潮,至少表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显著的恶化。
但也要看到,在现实环境中,是否倒闭并非中小企业处境判断的标准。不少中小企业在困境中经常采取保留实体资格,但减少甚至关闭生产线的方式,以减少环境恶化带来的亏损。其结果是,从企业年检名单看,企业数量并未大规模减少,但从实际运转情况看则截然不同。因此,即使没有出现倒闭潮,也不意味着中小企业仍然充满活力。考量中小企业环境,不仅要看能否生存,还要看能否发展。
事实上,局部地区中小企业难以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外部环境说,由于欧美国家对于生活类商品的环保、安全要求大幅提高,中小企业为生产主体的商品出口门槛已大大抬升。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内部环境。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正常的融资途径。尽管用广义货币量M2来计算,2010年年末已经达到72.58万亿元,市面上到处是钱,但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却难享其惠。过多的货币主要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不仅推高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而且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急剧增加。而恰在这个时候,由于“人口红利”开始锐减,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生产商品换取利润的链条也在加长。这特别表现在仓储、物流成本上。相对于大型企业的仓储、物流能力,中小企业几乎没有控制成本的办法。还要看到,在其他非制度性成本的付出上,中小企业的代价往往也高于大型企业。比如,当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手段时,中小企业总是在先行名单上。
中小企业处境困难的代价,其实已经有所显现。从M2/GDP的比例关系看,现在拉动经济增长所需资金越来越大。原因在于,大企业所费资金过巨,而最适应市场环境的中小企业缩减成本的能力下降过快。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中小企业的价值评估也在下降。毕业生宁可去挤公务员、大型企业,也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发挥作用。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显然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均非好事。
帮助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解困,早已是当务之急。这要求三方面的改进:一方面,从货币投放的角度讲,需要尽快建立为中小企业输血的途径。这意味着,金融机构要建立为中小企业“定向投放”的机制。在货币政策从紧的背景下,各种货币工具的使用,不宜再“一刀切”。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讲,则应加快税收、财政等方面的创新,积极为真正做实业的中小企业减负。另外,从市场准入的角度讲,不能将“肥肉”均交由大企业经营,而只允许中小企业在微利行业生存。
因此,扶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不仅是改善企业环境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运行所必要的纠偏。假如中小企业不能得到与大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那么市场体系就始终不能说是完整的,中小企业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艰难的处境。政策待遇越平等,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传言就越少,经济增长就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