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小企业严冬来临?
尽管官方否认“倒闭潮”,但素艺的倒闭还是让在广州白云区经营毛绒玩具厂近10年的薛柏青为玩具业的发展前景担忧。
官方否认目前珠三角企业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但部分企业减产的现象确实存在
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倒闭,是否预示珠三角将再次进入经济寒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得知,目前珠三角的确有企业倒闭现象,但受访企业认为“有增有减”很正常,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但是实际收益不如预期,部分企业减产的现象却事实存在。
“蝴蝶效应”暂未出现
“总体而言东莞的企业经营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东莞市副市长江凌认为,从几家企业倒闭推理到东莞可能出现了企业倒闭潮,这个思维逻辑很正常,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的企业困难与金融危机时期也有很大区别。
尽管官方否认“倒闭潮”,但素艺的倒闭还是让在广州白云区经营毛绒玩具厂近10年的薛柏青为玩具业的发展前景担忧。在他看来,作为老牌韩资毛绒玩具制造企业的素艺实力很雄厚,“它的倒闭有典型性,让我们的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我们主动压价接订单了,但赚得的利润却仅能够维持工厂的基本运作。”尽管手里拿着一份价值20万元的订单,薛柏青却依然愁云不展,他认为压价接单实在被逼无奈。
薛柏青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单算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棉花目前的价格大概是25000元/吨,相较今年2月站上34870元/吨的历史高位,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与去年相比,还是增长近10000元/吨;再加上用工成本,过去一年企业的生产成本翻了将近一倍。“这样下来,大概有3成订单是零利润,另外7成毛利率只有8%,平均纯利润只有3%。”
薛柏青的说法在广州天河区一个中等规模的玩具经销商陈瑞那里得到证实。“我所知道的几家企业,为了接单都把利润空间压到很低了。”
在珠三角,压力普遍存在整个制造业。东莞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耀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言,总的说来倒闭或关门歇业的不会超过10%,“但这已经是很大的压力了”。而减产也已然成为这些弱势企业的应急措施。
陈瑞告诉记者,以往年经验,入夏后本应是东莞多数行业的传统订单旺季。“但今年各地工厂出现普遍减产的现象。跟我们合作的工厂中,减产的企业就有寮步、厚街、虎门这些代工大镇。以前这些现象大多在春节前才会出现。”
“饮鸩止渴”实属无奈
虽然珠三角暂未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潮,但融资困难导致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却依然不容乐观。
“融资难不是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唯一原因,但很有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少受访企业表示,尽管目前从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在力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但事实上,更多更大范围的中小企业还是融资无门。
记者在广州增城见到从事工艺品进出口加工的张日新时,他笑言自己“穷得只剩厂了”。 去年抵押了房子、车子后,所拿到的贷款还是远远不够恢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最终他不得不以10%的利率借了“民间放贷”。
民间借贷利率高,为何不选择利息较低的银行贷款?
“珠三角有很多粗犷型加工企业,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财务报告不规范、缺乏可信性,加上中小企业本身融资风险过高,银行从贷款成本及风险考虑,极不情愿做中小企业贷款。”一位银监局的研究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有专家评论,中小企业借高利贷是在“饮鸩止渴”。但在张日新看来,他更愿用“宁给富企锦上添花,不给穷企雪中送炭”来形容金融机构的“嫌贫爱富”。 他说,企业融资难是旧问题,只是在当前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恶化,这一始终都未曾有效解决的问题才再度被凸显放大。
不仅是传统的代加工企业,即使有实力的新兴企业,在当前银行资金面全面收紧的情况下,要想顺利得到贷款,以用于企业更快发展,也是件困难的事情。
“我们有技术,有人才,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扩张需要的大量融资,但恰恰遇上了今年银行的紧缩信贷政策。虽然公司有固定物业抵押,银行信用良好,但贷款还是很难。” 明新卫浴用品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张婷表示,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相当繁杂,极少有中小型企业申请银行贷款。
转型升级才是“上策”
“三座大山”在前,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开始选择迁移和转型。
迁移的选择有很多种,有的转向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一带,有的转向地方政策更为优渥的内地;留在当地的企业则力图转型,做品牌、转内销,但这些都需要强大实力和时间做支撑。
“政府一直极力转型,但生产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这些困难一直压着我们,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回转的余地。”东莞立志玩具制造厂老板沈鸿对于以后工厂的发展依然信心不足。
事实上,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即使出现“倒闭潮”,受波及的也只会是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传统企业身上,很多企业其实早已面临零利润。“产业环境一发生变化,这些企业的压力就陡增。”
与多家代工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广州宏威商务服务李鸣辉经理也认为,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开始学会“未雨绸缪”,寻找各种办法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境,这正是今年暂未出现大规模“倒闭潮”的原因。
“如积极说服客户采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回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许多公司加大自主创新、人才引进,提高管理水平,企业从外销转型内销等等。”但李鸣辉也承认,这多数为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中小型企业还是有很多实际难处。”
“升级转型短期内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认为,虽然业内已对产业升级转型达成了共识,但是那部分暂时尚未升级转型成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如果手上有订单,那么就应该“有订单就继续做”,等自身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再升级转型。
东莞市副市长江凌坚持升级转型才是最终出路:“目前的经济形势东莞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现在正在研究应对方案,但最根本的应对方案还是企业升级转型。以后政府还将继续帮助企业升级转型。”
虽然转型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看到,珠三角对转型之路的思考已然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