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夫:货币政策着力点与活动半径有多大
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与操作遭到了不少非议。由此来看,现在,对于央行的角色以及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与活动半径究竟有多大,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一厢情愿。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情况极为复杂的国度,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与活动半径究竟有多大,很值得考虑,不必把脏水都泼在央行头上。
作者 亚夫 作者系本报首席编辑
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与操作遭到了不少非议。委婉者认为,物价如此走势,与货币增速背离经验值有关,货币政策效果不如预期,这是个问题;麻辣者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形势就是由货币超发引起的,是流通中的钱太多导致了“百价升腾”。一些计量分析师也认为,货币因素确实是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来自央行自己的调查与统计,也似乎印证了货币政策效果不彰的事实。比如,6月份,央行调查统计司公布了全国50个城市2万个储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只有16.8%,比上季度下降了0.5个百分点,是28个季度以来的第二个最低点。而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指数则高达72.2%,表明居民对物价趋势并不看好。
另外,6月份,央行调查统计司还公布了对全国银行家的问卷调查和对企业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的感受指数为35.6%,较上季度下降了3.8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也是从2004年开始,除2008年有三个季度感受不佳以来,感受度最低的一个季度,表明银行家对货币政策的感受并不乐观。
在企业家方面,该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从高位微落;企业经营景气状况高位盘整;市场需求总体平稳,国内订单高位下行,出口订单止跌回升;原材料价格降幅扩大;支付能力高位持续收紧;企业未来投资意愿小幅回落。把这些关键指标连起来看,很明显,企业家当下已趋向谨慎,对未来预期已没有先前那么乐观。这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将比较吃力。
当然,现在6月份及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数据都已经公布,总体情况虽比先前预估的要好一些,但6月份的物价涨势汹汹,尽管消费略有微升,但投资与出口回落明显,经济增长有减弱的可能。也就是说,在货币政策三大目标中,控通胀不明显、保增长不突出,调结构在短时间内更难看出效果。有鉴于此,各方对央行上半年货币政策提出质疑,是很自然的。
其中,非议最多的是资金收得太紧。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导致许多地方都喊资金紧张,到处缺钱,特别是中小企业及一些民营企业,缺钱的问题更为严重。甚至有言论把民营企业的亏损都怪在央行头上,认为是资金问题拖垮了民营企业。事实上,工信部对部分民营企业的亏损有明确解释,那是由国际因素及要素价格上涨引起的。
凡此种种,对央行的质疑,虽然声音很多,但说到点子上的并不多。有些讲法甚至完全不搭调,对理性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与金融形势也没有什么好处。比如,当前的物价问题,纯粹是因为央行从2009年开始投放过多货币引起的吗?非也。虽然有货币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结构因素,是长期市场扭曲、价格扭曲,特别是近两年的房价扭曲,导致了物价的紊乱。
因此,治理本轮通胀,只从货币着手,收紧银根,肯定是治不好的。因为,现在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把着力点放在社会融资规模上,只强调总量控制,活动半径有限,并不能达到各个局部。特别是由于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是货币政策难起作用、无法医治的。只有找准引起此类物价上涨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治理办法。
现在,货币投放只是回归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正常水平,已经让各方感到缺钱了。所以,单靠收缩资金来治通胀,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引起其他后遗症。讲到民营企业的亏损,最重要的不是资金而是转型问题。这是关键。因为,现在大部分陷于困境的民营企业,都是因为业务老化而出状况的。
由此来看,现在,对于央行的角色以及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与活动半径究竟有多大,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一厢情愿。比如,现在有些地方的民间融资利息很高。特别是江浙一带民间融资很发达,像钱庄等曾经流行过数百年。现在,按规定有些是不合法的,但民间一直在流行。所以,评估这些地方的金融状况,只能以个案论,不能引为通例。
了解这一点,就应该认清央行的局限性了。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情况极为复杂的国度,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与活动半径究竟有多大,很值得考虑,不必把脏水都泼在央行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