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收费说明会”怎能角色错位?
7月12日,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举行发布会,首次公布了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总量,并对一些公众反应大、疑惑多的服务项目作了说明。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这两个组织,能坐在一条板凳上召开一个为银行服务项目收费作说明的会,其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7月12日,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举行发布会,首次公布了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总量,并对一些公众反应大、疑惑多的服务项目作了说明。
首先,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这两个组织,能坐在一条板凳上召开一个为银行服务项目收费作说明的会,其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中国银监会,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从法理上讲,银监会是纳税人花钱雇用来督促银行规范操作,代表政府监督银行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政策,并负责制定相应行业规章的一个机构。这两个组织,正常情况下,应该坐在一个桌子的两面,分坐在两条板凳上,一方代表政府也就是间接地代表公众,另一方代表银行。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按照一般的理解,无疑是监督者为被监督者进行背书的举动,意味着被监督者所言之一切,都已经通过了监督者的认可。
其次,银行业协会公布的目前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这样的公布方法,完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把抓”的效果,就是让普通公众觉得在办理日常银行业务中遭遇到的收费,只是850分之一或之几,并不多。
但是,实际上,公众对银行服务收费反应强烈的项目,只是局限在银行个人账户服务的收费项目上,至于银行间、银行与公司企业之间的收费,则与公众的反应内容无关。银行业协会公布的银行收费项目中,大量的属于这种收费项目,与普通公众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是个人服务项目中的理财账户的收费,也并未见什么公众的负面反应。这说明,公众对银行某些服务项目的收费,不是不通情达理,而是质疑其货不对板,服务的价与量、价与质严重不匹配。
再有,中国银行业设立的收费项目早已与国际接轨,在某种意义上说,岂止是接轨,实际上早已领跑于国际同行了。但是,在服务的质量上则不知距离国际标准有多远。许多项目,中国银行业只是拿来了人家的收费名目,但“忘了”把服务的内容也一同拿来。
比如,这次银行业协会的说明中,又提到了小额账户的收费问题。在国外,账户无论大小,银行为其提供的基础服务是一样的。这些基础服务包括,无论账户有否变动,每月一次的对账清单,用上好的纸张印制、以“一等(First Class)”邮政服务(相当于挂号信)邮寄到客户指定的地址(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定期存款,还有在存款到期日之前发送的存款到期的提醒信件。所以,在国外,一般情况下,出于商业风险的考虑,银行对小额账户的钱是不动的,即不能用小额账户的钱去“生钱”,但服务的质量却与大额账户的服务质量是同等的,这其中涉及到人工服务费用,纸张、信封的费用,邮寄的费用等。因此,国外的银行收取小额账户服务费,旨在用服务费“消灭”只占用服务、不能“生利”的小额账户,是有一定道理的。反观中国银行业对小额账户的“服务”,其内容是什么呢?普通人真的难以想象,如果不用每月为储户报账邮寄清单的话,银行究竟为小额用户提供了什么服务?
中国有银行已经跨入到了世界500强的行列。500强,是国际标准。但是,跨入500强的中国银行,其跨入的办法,却实实在在是中国标准。对这样的标准做出价值判断,权威的说法应该来自公众,而不是银行业协会。(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