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胀正进入长上升周期
2011年全球通胀上升的主因,是财政赤字扩大、货币大幅超发、以及全球经济增速快速反弹这三大因素的组合。整体而言,本轮全球通胀的货币性因素主要来自于发达经济体;而需求性因素则主要来自于新兴经济体。
2011年全球通胀上升的主因,是财政赤字扩大、货币大幅超发、以及全球经济增速快速反弹这三大因素的组合。全球主要经济体在2008年到2009年的危机中携手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确使全球经济在2010年实现强劲反弹,但也使发达经济体的财政赤字恶化和全球流动性泛滥充分发酵;再加上2009年到2010年全球经济增速由-0.5%飙升至5%,短时间内需求大幅增加,全球通胀上升难以避免。
推荐阅读
另外,一些突发性因素也推动了全球通胀的上行。例如,2010年到2011年全球频发的旱灾和洪灾引起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提升通胀预期;2011年1月至今,北非和中东的地缘政治动荡导致原油价格飙升,直接引爆全球通胀预期;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导致全球供应链意外短缺,进一步对通胀火上浇油。
整体而言,本轮全球通胀的货币性因素主要来自于发达经济体;而需求性因素则主要来自于新兴经济体。这使得通胀集中表现在食品、能源和工业原材料领域。由于这三类商品发展至今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在全球流动性泛滥、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美元持续疲弱、同时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寻求增值的资金自然大量流入,并推高它们的价格。而在需求方面,本轮经济复苏的领头羊是新兴经济体,他们多数是粗放型经济,对于农产品、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的需求都很大,但能耗高,产出效率较低;同时,新兴经济体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影响力相对较小。这些因素叠加,导致了食品、能源和工业原材料价格更突出的表现。
2011年全球通胀压力难以有效减小,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从当前通胀的区域分布来看,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胀压力最大,其中亚洲和南美的新兴经济体存在明显的经济过热迹象,通胀最为严重;发达经济体面临的通胀风险也在增大,其中欧洲压力较大,美国其次,日本的通胀风险最小。
从未来的通胀趋势来看,在货币性因素方面,尽管多数新兴经济体和欧元区已经开启加息周期,但在美联储开始连续紧缩货币政策之前,全球流动性宽松局面不会有根本性改变,通胀压力难以有效减小。而美联储已经暗示,加息将至少是2011年底才会考虑的事情;而且在QE2结束后将维持其资产负债规模,意味着巨额的存量流动性将继续留在系统内,对全球经济、通胀和金融市场形成影响。在需求性因素方面,尽管我们预计新兴经济体2011年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他们发生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不大,其经济和能耗结构发生快速改善的可能也较小,因此需求推动通胀上升的动力不会有太大的下滑。在成本性因素方面,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开始出现大幅上升,这可能会导致未来10年内的全球通胀预期增强。
总的来看,尽管下半年的通胀动力可能有所缓解,但2011年全球通胀压力难以有效减小;当2012年美联储开始连续紧缩货币政策后,全球通胀压力才有可能在中期大幅缓解;但从长期来看,全球通胀正在进入一个长期上升的周期。而在全球通胀压力、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日本地震的影响下,2011年全球经济也呈现明显的增速放缓趋势。
通胀压力下全球经济面临中长期风险。其一是财政紧缩风险。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欧盟各国把2010年到2013年的政策重心放在加强财政纪律,恢复财政健康上。为此,欧盟各国普遍制定了极其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预计到2013年削减公共开支总额将超过2400亿欧元。这将使欧洲财政赤字逐步回落到3%以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但也将对欧盟GDP增速造成年均0.4%的拖累。财政紧缩立场也得到了全球的响应。2010年的多伦多G20集团会议承诺,到2013年各国将财政赤字削减至少一半,并在2016年前稳定本国的债务与GDP之间的比例。其中,2011年美国和日本的财政赤字预计占各自GDP的10%和10.8%。一旦主要经济体集体采取紧缩财政政策,2012年到2013年全球经济的自主性增长能力将经受极其严峻的考验。
其二是货币紧缩风险。在通胀压力下,不仅欧洲和新兴经济体进入了加息周期,美国从2012年开始也可能连续紧缩货币。目前的主流观点是,要保持长期通胀预期的稳定,美国、欧元区和英国需要在2012年年底将基准利率上调至2.25%的长期水平,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大型发展中国家则需要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以上。必须警惕的是,一旦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和欧元开始连续紧缩,全球流动性可能在短期内面临较大幅度的减少,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其三,2009年到2010年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有可能对全球经济和通胀造成长期性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部分的超发货币(主要是美元)可能会选择沉淀下来,暂时脱离消费和投资循环。如果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不采取持续的中和措施减少存量流动性,这部分沉淀的货币可能会在一定的阶段以资产泡沫的形态爆发出来;而如果连续紧缩流动性,又可能伤害短期内的经济增速。在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革之前,这种由货币超发造成的潜在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将长期存在。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