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吸引优质生源奔港校
以香港大学为例,该校今年在内地计划招收250-300人,相当于北大清华全国招生的十分之一。近年来,每年高考后都会演绎这样的招生故事:港校招生,内地高分考生面试,获高额奖学金,放弃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资格。
12港校内地抢生源
以香港大学为例,该校今年在内地计划招收250-300人,相当于北大清华全国招生的十分之一。与内地高校相比,港校在内地招生规模不大。
1998年,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首次面向内地招生。当时,这两所学校未完全纳入内地招生体制,且招生规模较小。依据当时的要求,港校只能委托内地10所高校招生,即学生必须先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等10所高校,之后再经过选拔方能进港校,每所港校名额仅10-30名。
推荐阅读
14年过去,已有12所港校在内地招生,包括9所法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2所法定学院和1所注册学院。
生源减港校内地“扩招”
内地公众关注的多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这样的名校,对其余港校关注不多。香港高校均在内地高校之前展开招生,是否被港校录取不影响考生其他批次录取,这使内地考生申请港校时担忧较少,一些考生会抱着试试的心态申请。因此一度出现已被北大清华录取,又放弃的情况。2007年教育部规定,内地考生不能同时获得港校和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
今年,港大计划在内地招收250-300人,但港大招生负责人表示,共收到10362份内地学生申请,较去年增加1300多份。由于在港生源减少,港校在内地招生呈逐年增加趋势。
港校国际化吸引力最强
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认为,内地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一定适应港校,可能更适合内地高校。
王旭明说,在港读书更国际化。港大50%教师来自海外,教学水平得到国际认可,国际交流机会多。一位港中大的学生,大一在香港,大二在英国,大三在美国,大四回香港就业。
就业方面,内地高校虽然就业保障完善,但仍有许多毕业生抱怨工作难找。港校毕业生大部分留学深造或在港读硕博,少部分留港工作。港中大数据显示,内地生源较受雇主欢迎。
【背景】
今年,北京三名文科“状元”选择香港大学,并获得每年16万港元奖学金。7月3日媒体报道称,香港大学已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市级“状元”6人,相比2010年人数增加近一倍。
近年来,每年高考后都会演绎这样的招生故事:港校招生,内地高分考生面试,获高额奖学金,放弃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资格。这表明港校与内地名校在招生上竞争日益激烈。
应对
内地名校提升国际化氛围
面对港校的竞争,内地知名高校也做出调整,除了在基础学科领域有近20所高校参与教育部“珠峰计划”,各高校也开始立足内地,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均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提供本科生海外交流机会。复旦大学负责人以2007年的数据证明,该校当年出国交流学生1278人次,较2004年翻了一番;其中长期交流学生502人,同比2006年322名增长55.9%。该校还力推双语教学。
内地高校的国际化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港校的差距。2009年,广东理科状元刘若旖回绝了两所港校。她认为,清华与港校相比,国际化程度差距不大。
王旭明认为,港校和内地高校各有特点,考生应该找的是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港校与内地高校对比】
教学
港校:香港大学50%教师来自美国、欧洲,教学水平得到国际认可。
内地高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及管理模式更适合内地考生。
语言
港校:基本为全英语授课。
内地高校:北大清华等一流院校尚未实现英语授课。
奖学金
港校:港大每年16万全额奖学金,设半奖。港中大最高奖学金相当于四年学费,且有每年4.5万元生活津贴。
内地高校:目前北大本科新生最高5万奖学金,清华4万元。
就业
港校:大部分毕业生留学深造或在香港读硕博,少部分留港工作,内地毕业生较受雇主欢迎。
内地高校:就业保障体系完善,但部分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