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证券化缓解小企业融资难
于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似乎陷入了一个现实困局,一方面监管部门鼓励政策频出,希望扩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另一方面,在当下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担忧贷款给中小企业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或无利可图,仍保持按兵不动。要打破这种困局,正如王岐山副总理所说的,就应该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凡是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又不违反现代市场原则的制度举措,都可以尝试。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近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主持召开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时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缓解小企业融资难,关键要多措并举,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会同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规划,把金融环境营造好、保护好。
年年呼吁,年年喊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能否从根本上抒困,王岐山副总理的上述“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讲话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思路,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个“多措并举”、“改革创新”的政策基调,而把证监会纳入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抒困的部门之一,则有利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找到一个新的制度突破口。
毋庸讳言,在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多种措施手段中,政府建立专项扶持基金、银行提供信贷支持无疑是最有效和直接的,但多年来频频提及的信贷支持仍旧停留在政策宣示层面,相关监管支持政策,譬如银监会刚刚发布的“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新政策甚至无法促成像样规模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潮,说明非市场化的信贷支持和政府专项基金作用有限,是很难独立奏效的,也说明信贷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陷入了发展“瓶颈”。毕竟,银行固然要承担社会责任,但同时银行更是投资者的银行,不是活雷锋,保护所贷资金安全并获得最大化利润是第一位。
事实上,基于趋利避害的根深蒂固看法(这也是商业原则),有别于对国有大型企业的青眼有加,目前银行仍然不愿意向尚不成熟并得不到国家信用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资本激励机制,譬如扩大新三板试点、对中小企业放开创业板、中小企业股权证券化等,以便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看到相对明确的企业盈利还款前景,再多的信贷刺激政策也无法促使银行向附加值低、前景不明朗、缺乏利润保障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
于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似乎陷入了一个现实困局,一方面监管部门鼓励政策频出,希望扩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另一方面,在当下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担忧贷款给中小企业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或无利可图,仍保持按兵不动。
要打破这种困局,正如王岐山副总理所说的,就应该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凡是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又不违反现代市场原则的制度举措,都可以尝试。而这其中,笔者认为最有可能获得成功并成为突破口的,就是借助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通过证监会等部门的改革创新,将中小企业的股权证券化,形成“进可交易、退可抵押”的证券交易品种,并在此基础上打破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患得患失僵局。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股权证券化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充分利用现有股权交易机制,将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市场“物化”、“常态化”,譬如打造中小企业股权交易中心等;第二步则是争取新三板试点尽快扩大化,并融入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元素,最大限度利用新三板平台衔接、包容中小企业的融资特色,解决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第三步则是在适当时机降低创业板的上市标准,将创业板打造成真正的创业中小企业平台,通过资本市场的金融活性,譬如风险可控、便于退出的特性,通过引入新的民间资本,提高对信贷资本的吸引力,彻底扭转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困局。
(作者系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