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通胀压力将放缓 货币政策或现微调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近日如期召开,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多家研究机构也一致认为,二季度或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最弱的季度,国内通胀水平6月登上顶峰后将下滑。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近日如期召开,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虽然会后透露的信息表明,央行“将继续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但“今后会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的要求,也让市场对央行放缓收紧频率寄予了些许期望。有专家分析称,在前一阶段货币政策一系列“收紧”动作后,目前有必要根据国际经济发展态势、国内物价水平、企业运行状况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节。
而与之前几次例会相比,此次会议将“政策稳定性”放在首位。业内人士称,这很可能意味着下半年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会有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将降低,其他调控工具发挥相对重要的作用。
紧缩脚步放缓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在4日下午发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新闻稿中,央行仍然强调“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但是其口风还是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稳定性”取代了一季度例会新闻稿中的“有效性”。
“没有强调"有效性",可能在于前期紧缩政策已开始发挥作用,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不会像上半年那样调整这么快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5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央行当时调整货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国内高通胀现象,现在看来,虽然CPI指数不断创出新高,但是后期通胀压力应该会有所降低。”王常龄认为,随着通胀水平的下降,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收缩力度应该会有所减弱。
事实上,自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强调“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来,货币政策就紧密关注通胀问题,并进一步提高了政策针对性。“稳定物价”更是成为今年以来政府十项重点工作之首。王常龄认为,从去年至今的一系列稳定物价政策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家研究机构也一致认为,二季度或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最弱的季度,国内通胀水平6月登上顶峰后将下滑。
交银增利基金经理李家春表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输入型通胀因素缓解都将有助于降低国内通胀压力。“从日益全球化的生产和贸易趋势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通胀水平的影响较大。只要欧美不再简单地通过投放货币来刺激经济,那么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波动,这对全球通胀水平保持平稳将起到正面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关于货币和通胀的表态也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其在6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从2010年1月以来,银行准备金率和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12次和4次。货币和信贷供应因此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同时他表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并预计将稳步回落。
“货币政策会在7月份出现流动性拐点。”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汤云飞对此表示,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有限,但是在利率方面,由于中国的利率水平整体偏低,7月初可能会进一步加息。
推动“定向宽松”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一月一调”的高频率已经引起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经济减速、银行信贷收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均引发了业内对政策是否需要转向的争议。
这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凸显。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日前表示,目前温州大约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
“在信贷总体收紧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肯定有不良影响,从商业角度讲,银行也缺乏动力做中小企业信贷。央行虽然强调引导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使得银行依然会倾向大客户。”王常龄说。
而从此次例会公布的内容看,这一状况显然引起了央行的重视。新闻稿称,央行今后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同时,主管金融工作的国务院副王岐山近日也强调,金融系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把握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执行力度,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坚持有保有压,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毫不动摇地加强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
“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将更有针对性,在继续保持稳健的情况下,可能会向中小企业等受到负面影响的领域适度放开。”王常龄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经处于高位,货币市场流动性趋紧,央票发行利率上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升值态势,下半年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空间将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调控的灵活性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在诸如中小企业融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链、汽车产业等领域,央行或许会推动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