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企整体缺位出口信用保险背后
此次温州鞋在俄被扣事件中涉及的27家温州企业,没有一家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昨天(23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温州分公司经理周毅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在本次事件中损失惨重的温州纳斯特鞋业
此次温州鞋在俄被扣事件中涉及的27家温州企业,没有一家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昨天(23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温州分公司经理周毅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在本次事件中损失惨重的温州纳斯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仁胜告诉记者,之前并没想到要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我还不清楚那个(出口信用保险)是怎么回事。”
凡是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如果遇到买方违约或者进口国政府的某种不公平待遇,都在承保范围内。但据周毅介绍,公司承保的是正常贸易项下的出口行为,像此次由于“灰色清关”这种不规范贸易行为导致的损失是否在承保范围内,还有待商榷。
全国出口企业投保率仅为3%
其实,即使这种不规范贸易行为属于承包范围,能得到的赔偿也是有限的。因为,赔偿可能是按货物入关时报关的额度进行,而“灰色清关”正是通过低报货物价值违规进入进口国,报关价值大大低于货物的实际价格。
据周毅判断,这些企业之所以没有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保险意识比较淡漠,另一方面也可能出于对这种不规范贸易方式的担心。因为这些通过不规范途径出口货物的企业在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时,可能无法通过保险公司的资信审查。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温州分公司工作人员黄一丹在具体工作中也深有感触,今年1~2月份,该公司办理的出口信用保险总保额为900万元左右,参保企业只有20多家。“这个成绩算是不错了,和过去相比,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接受程度在逐渐增加。”黄一丹说。
但这个数字和温州市1~2月份高达8.39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仍然太少。
包括温州企业在内,目前中国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意识大都比较淡漠。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占出口的15%~30%,而据中国信用网统计显示,中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全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些企业甚至不知道有这项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从2001年以来仅支持了3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
而过低的企业投保率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近年来每年的亏损额都在3000万元左右。
出口信用保险能化解贸易风险
温州东艺鞋业公司是出口俄罗斯最大的温州鞋企。2002年,该公司出口俄罗斯的40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被俄罗斯警方查扣。此次“扣鞋事件”涉及的企业中也包括了东艺鞋业。该公司董事长陈国荣表示,下一步要考虑向更加成熟的欧美市场转移。
“我在报纸上看到他这样说时,感到非常忧虑。欧美市场的中国鞋也已经饱和,如果这些企业受挫后放弃俄罗斯市场,就会加剧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的竞争。”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说。
2004年,中国出口鞋类58.8479亿双,其中60%左右集中在欧、美、日市场。目前欧盟正在对来自中国的鞋类实施为期一年的监管期,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量增价跌的势头持续,中国企业将很快面临反倾销起诉。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商务部也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使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分布更加均衡,从而有效避免局部过度集中导致的贸易风险。
周世俭认为,企业对于风险较大的新兴国家一直存有“畏难”情绪,下一步国家应加大在出口信用保险上的工作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开拓新兴市场的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创造安全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对企业任何形式的直接出口补贴都在禁止之列。而国家支持的出口信用是符合国际规则的,同时也一直是各国促进出口的有效手段,并成为中国替代原有支持出口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国企业由于遭遇国外的技术壁垒限制导致出口受阻而造成的损失金额每年都高达数百亿美元。周世俭指出,这些损失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出口企业应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各种信用保险手段降低贸易中可能遭遇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