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险项下融资:松绑企业资金紧张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迅速发展,出口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外汇收款账期也相应延长,这使得很多出口企业都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断层。不仅如此,单纯利用合同谈判或利用外汇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迅速发展,出口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外汇收款账期也相应延长,这使得很多出口企业都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断层。不仅如此,单纯利用合同谈判或利用外汇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也不经常被企业所采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载采访时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的优越性也随之日益凸现。”
全新的信用借贷理念:零抵押+零担保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设计人员介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是中国信保为解决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于2003年正式推出的一项业务,指出口商在中国信保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出口贸易融资,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中国信保根据相关规定将按照保险单规定理赔后应付给出口商的赔款直接全额支付给融资银行的业务。
传统的银行贷款需要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或担保,并且在发生风险、需要处理相应抵或质押物时也存在一定难度。而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银行规避了来自进口商的信用风险,贸易融资风险得以分散,收汇风险和贷款损失风险也随之降低,所以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相应给出口企业提高授信额度或增加直接融资。根据银监会的批复,贷款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中国信保提供政策性信用保险的贷款的风险权重为0;而在进行贷款分类时,中国信保承保的贷款逾期超过90天但仍在合同规定的理赔等待期内的,可视为正常贷款。
创新的银保合作模式:专业化分工和相互配合
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框架内,由于中国信保的介入,银行和中国信保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担不同方面的风险,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风险的分散和掌控。通过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银行可以将融资风险进行分散,在放贷时无须再像传统贷款模式下那样将“千钧重担集于一身”,承担来自出口商、进口商等多方的风险,而是由中国信保、出口企业和银行各司其责,分担风险。出口企业主要负责货物的质量,银行重点审核贷款人(出口商)的资质条件,而进口商的风险则由中国信保承担。由于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和相互配合,使收汇风险和贷款损失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
由于不再以融资客户的抵押、担保为融资的惟一保障,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促进了银行客户群的扩大,“银保”合作力度加强,银行参与此项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中国信保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信保与23家银行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服务,2004年上升到26家,2005年达到43家银行,截止到2006年末共与68家银行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服务。其中,中国信保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的银行从2003年的6家上升到2004年的16家、2005年23家,2006年达到31家。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外资银行参与中国信保短险项下贸易融资业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其在中国信保短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量占比由2004年1.3%大幅上升至2005年14.5%,2006年已占中国信保与银行合作业务量总和的15.3%。
打破小企业融资瓶颈:短险项下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如果说中国信保的中长期保险项下融资,针对的是出口买方信贷项目和出口卖方信贷项目以及海外投资项目,适用于那些大型的工程承包、机电成套设备出口及海外投资企业。那么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便利则为众多从事短期一般出口贸易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据中国信保的统计显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从2002年的8.5亿元人民币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275亿元,目前已成为中国信保规模最大的融资便利服务。2006年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总承保额的72%进行了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安排,涉及融资承保额累计48.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3%。不仅如此,中国信保涉及融资的有效保单数也保持持续增长,2006年全年涉及融资有效保单数比2005年增长34.8%,占比超过2006年总有效保单数的三分之一。
当记者问及短险融资业务保户数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告诉记者:“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作为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功能和银行融资功能相结合的一种产品,对出口企业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的资信较好的出口企业,更加容易从银行获得资金融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被突破,正是短险项下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贸易金融网 编辑: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