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资本消耗怪圈 民生的“贸易银行”畅想
《巴塞尔协议Ⅲ》迅速落地,大大加速了银行低资本消耗业务的发展。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收入的80%均为中间业务收入,且能实现稳定增长,剩余20%才是利差收入。
《巴塞尔协议Ⅲ》迅速落地,大大加速了银行低资本消耗业务的发展。
近日,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总裁林治洪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该行贸易金融业务的ROA(资产回报率)已高达5%,而中国银行业整体ROA仅有1.5%。
贸易金融业务素来以资本低消耗、高
收益著称。随着《巴塞尔协议Ⅲ》逐步落实,拓展贸易金融空间,已成为商业银行应对资本监管逐渐加强的策略之一。
极低的资本消耗
贸易金融指银行提供的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特别是国际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具体来看,包括信用证、应收账款融资、融资性保函等业务品种。
“今年,外贸进出口额预计达3万亿美元,有关专家估算其中有30%需要融资,规模将达到约1万亿美元。”林治洪表示,若算上越来越发达的国内贸易,此规模将更为惊人。
随着当前资本监管不断加强,贸易金融的优势开始充分体现。贸易金融诸多业务品种中,不但大量业务属于表外业务,表内业务的风险权重也较低。
以信用证为例,在计算风险资产时,信用证的转换系数只有20%,而普通贷款为100%甚至更高。低系数意味着占用的资本较少,有利于在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
“资本监管趋严,银行将走上一条资本约束的发展道路。”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贸易金融业务的收入构成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高。这块业务已经引起了很多银行的兴趣。
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收入的80%均为中间业务收入,且能实现稳定增长,剩余20%才是利差收入。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尚未达到20%。
但需要指出的是,《巴塞尔协议Ⅲ》新设的杠杆率指标,也造成一些“麻烦”:巴Ⅲ要求对表外项目采用100%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
这意味着,海外代付、融资性保函等表外融资业务,将纳入杠杆率的测算范围内。但这一问题尚存变数,国际商会正在与巴塞尔委员会就此沟通,结果未定。
民生贸易银行畅想
综合来看,贸易金融在中国拥有巨大空间毋庸置疑,这一点从银行相继设立贸易金融部就能看出。林治洪表示,在国外,银行之间的差异化经营很明显,但是国内这方面依然落后。“我们的梦想是随着民生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的成立,将来成立一家中国民生贸易银行。”
林治洪透露,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的ROA已经高达5%。今后的路径是: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之后,收购一家平台,将贸易金融人才装入此平台,成立中国民生贸易银行。
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日前也曾表示,中小银行转型要抗拒“做大的诱惑”。他认为,中小银行转型的根本之路是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民生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的成立也并非遥不可及。我国虽然处于金融分业监管之下,但是综合经营试点已经开启。3月,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宣昌能还曾发表文章称,将继续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