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泛亚大商圈 凸显区域新优势
如果说地域因素只是云南打造泛亚金融中心的先天土壤,那么,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则为之提供了利于其生长的气候和环境。成思危也坦言,目前最关键的是云南本身要增强自身的金融实力,总体看云南的金融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从西南边陲到泛亚金融中心,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省份到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重地,云南需要多少年才能完成此蜕变?
“20年!”在6月28日的泛亚金融论坛上,云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刘光溪掷地有声。
“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有了完全详实的实质性方案,再过5年把‘跨境人民币’拿掉,再过5年把‘区域’两个字拿掉。”至2030年,把云南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定位改造为泛亚金融服务中心。
那么,豪言背后的坚实后盾是什么?而这种实力能否支撑云南完成此次的华丽变身?
刘光溪认为,首先是地理、地域优势,“打开中国的地图,云南是中国的边疆、边陲,但是打开亚洲的地图,云南是中心。”云南是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门户。
也正因为此,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指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伴随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批复,云南桥头堡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也明确提出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认为:“‘桥’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堡’则是实现进退自如的基地。一旦印度洋大通道贯通,云南将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边陲省份,而成为开放的前沿。”
对于桥头堡建设,国家给予了云南30项突破性政策,其中有10多项与金融业相关,占近一半的比例。
如果说地域因素只是云南打造泛亚金融中心的先天土壤,那么,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则为之提供了利于其生长的气候和环境。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云南省试点结算范围已从周边国家扩大到8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前4个月,中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约24亿元,是2010年全年的近3倍。“云南人民币边境结算量今年有望突破28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刘光溪表示,中国的东部边境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以及境外对华的政策等,人民币步伐向北向西,都面临着很难的发展,唯独向南,向东南亚、东亚延伸,才有广泛的市场空间,人民币走出去也才能稳健。“中国向上,人民币向南。”
“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是有三个步骤,一个步骤是贸易的结算,再进一步投资以人民币为基础,再就是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指出。而昆明打造的东南亚、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或将开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建设泛亚金融中心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纠结的是,云南目前的经济活力和金融实力能否支撑这么一个宏大的框架?
“虽然云南在去年中旬建设了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但事情没这么简单,最大的困难就是,云南这个‘桥头堡’在全国并非唯一,打造的金融服务中心也并不是全国第一家,所以相对受国家政策的后期扶持等都会有所局限,更多的必须依靠本地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发力,才有可能保证这一规划不流产。”一业内人士表达出担忧。
此外,云南省本身金融业发展较落后,外资金融机构少,目前除泰国在昆明设有一家金融机构外,大多数东盟国家都没有在云南设立金融机构。另外,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数量少且质量差,票据贴现市场和住房抵押市场等融资功能不健全,金融业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都会影响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
成思危也坦言,目前最关键的是云南本身要增强自身的金融实力,总体看云南的金融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对此,成思危建议,目前云南可以从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始做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既有利于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也有利于降低通关成本、缩短通关的时间,还有利于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要警惕虚假贸易带来的热钱流入和套取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