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力推中部崛起提速
自主创新成果捷报频传,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区域创新体系日渐形成,我国中部六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部崛起提速,自主创新正在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自主创新成果捷报频传,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区域创新体系日渐形成,我国中部六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部崛起提速,自主创新正在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自主创新成果捷报频传
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汽车工业比重大,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奇瑞、江淮、东风商用车等一批中国品牌迅速崛起,走出国门,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在安徽芜湖,作为我国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代表,奇瑞汽车通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合作,引进、消化、再创新,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和出口企业,连续5年稳坐中国乘用车出口头把交椅。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说,在奇瑞自主创新旗帜的指引下,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和整体创新能力迅速提升,目前已形成奇瑞、江淮、华菱、昌河四大自主品牌和1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并迅速造就了一支成熟的研发队伍。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产生,缩短了一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而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产品的长期垄断局面。
在武汉光谷,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科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坚持自主研发,一批企业在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光纤制造、光通信设备等领域创造了一系列“中国第一”,使我国光纤通信成为高新技术中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目前,武汉光谷以平均每天10多项专利的申报速度,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
统计显示,作为中部六省自主创新的排头兵,2003年至今,湖北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799项,其中1/3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网络和光通信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争得了话语权。
变产品优势为产业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
高新技术产业是中部六省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技术和产品优势进一步提升为产业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材料是湖南省的优势产业,也是这个省实施自主创新的重点产业。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说,这个省坚持自主研发,实现了“高性能C/C航空制动材料制备”、“短流程制备高品质铝及铝板带箔”等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的突破,新材料产业迅速壮大,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形成了产业集群。过去主要依靠拳头产品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呈现出优势产业的带动效应。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00.6亿元,同比增长42.65%,是有统计数据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进一步提速。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565.9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列全国第一;2007年,这个省高新技术产业更是突破千亿元大关。目前,全省已形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三大优势产业,增加值超过总量的60%,优势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由技术创新到集群创新 区域创新体系日渐形成
中部六省,尤其是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科技实力雄厚,位居全国前列。但受创新环境等影响,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长期制约了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围绕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目标,中部六省纷纷积极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优化环境,自主创新已由此前的技术创新为主,逐步发展为包括制度、管理、技术和服务等各要素聚集的集群创新,区域创新体系日渐形成。
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出台和完善了创新基金管理、发展风险投资、保护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鼓励创新政策,不断完善创新资金投入和服务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建立起了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层次自主创新体系,是中部地区集群创新的突出代表。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传铁说,体制机制的创新,使高新区的创新体系迅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成为全球光电子产业领域重要的创新基地。
到2007年底,武汉东湖高新区已集聚国家和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7个,再加上500多个企业研发机构,区内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2万人,是湖北省区域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一环。
2007年12月14日,中部两大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是一项重要试验内容。随着以武汉、长沙、合肥等为中心的创新城市圈初具雏形,中部地区自主创新方兴未艾,不断走向深入,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块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