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僵局
2006年3月,中俄双方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计划从2011年始,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600亿至8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中国企业介入俄罗斯上游勘探开发领域的行动举步维艰,这亦给天然气谈判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长期而言,中俄天然气合作实属必然。但在当下对于双方却均非必须,中俄天然气谈判路途尚远
高调的开场白之后,此轮中俄天然气谈判依然没能满足外界预期。
6月17日,俄罗斯方面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俄罗斯唯一法定天然气出口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公司)未在圣彼得堡论坛期间与中石油签署供气协议,双方在天然气价格上依然存在较大分歧。
一周前,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曾对媒体信心满满地表示,中俄双方已明确在今年中期会达成天然气合作协议的目标。紧接着,俄气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勒向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发出了“继续讨论天然气合作中所有问题”的邀约。
2006年3月,中俄双方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计划从2011年始,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600亿至8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三年后,俄气公司和中石油敲定了框架协议细节,确定从俄罗斯输气采取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前者以西西伯利亚资源为基础,年供气量约300亿立方米,后者则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等天然气田,年供气量约380亿立方米,供气年限长达30年。
中俄双方由此展开了一场谈判拉锯战。期间,虽然两国领导人在就天然气合作的多次会晤中均表示希望尽快签署合同,双方的谈判仍时断时续,管线建设进展亦十分缓慢。
但是,现在来看双方距离签订价格条款路途尚远。6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天然气协会主席瓦列里·亚泽夫在莫斯科表示,中方提出的价格毫无根据,俄罗斯是在做亏本贸易。中方专家则反驳说,“中国提出的天然气价格并不是毫无依据,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尚未完全和国际接轨。”
俄罗斯使馆能源商务高级专员米杰叶夫·阿列科谢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还不知道谈判双方给出的具体价格,这属于两家公司的商业秘密,政府也不知情。不过,中俄两国政府已经催促两家公司尽快达成协议,“越快越好”。
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学会秘书长田春生认为,在天然气问题上,中俄基于各自重大的国家利益,绝非几纸意向性协议就能达成一致。
“中俄管道原油谈判持续了10多年,天然气的谈判会比石油更加艰难,毕竟涉及到国家资源战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替代能源占比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专家刘毅军告诉《财经》记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焦点还是价格
媒体盛传,俄气公司对天然气出口的要价高达每千立方米300美元至350美元,而中石油的价格预期则是每千立方米235美元至250美元。
对此,中石油和俄气公司一直讳莫如深。俄罗斯使馆能源商务高级专员米杰叶夫·阿列科谢对《财经》记者强调,“外界流传的价格并不准确。”
“现在流传出的价格并不符合谈判实际。”刘毅军对《财经》记者分析,在管道尚未铺设、合同期限较长的情况下,双方不可能敲定具体价格,“只能说是某个时间点和某个情境下的假设”。
刘毅军表示,关于天然气进口的国际谈判一般会先谈价格公式,公式确定之后再商谈与之相关的参数。待实现进口后,才能根据相应的公式和参数计算出具体价格。“这是一次对未来的定价,价格计算公式是谈判的重中之重。”
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两会”期间,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中俄双方已在天然气价格公式建构方面达成共识。
“价格公式中一般包括起始价、相关能源价格挂钩比例等。”刘毅军认为,目前双方争执的焦点很有可能就在起始价格上,即使每立方米分歧只有一分钱,对于长期合同而言也是一笔巨额资金。
影响起始价格的因素多样且复杂。与原油市场不同,亚洲、北美和欧洲三大市场的天然气价格互不关联,各市场价格主要依靠长期合同来确定。2009年以前,天然气国际市场定价与世界原油价格紧密挂钩,2009年后由于国际油价波动过于频密,而天然气供应环境相对稳定,二者的挂钩程度有所放松。此外,随着液态天然气贸易增多,天然气定价方式亦更为灵活,当有更多客户选择现货市场时,长期合同价格的重要性随之降低。
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鲁尔分析认为,如果十年前俄罗斯和中国修建一条运输管道,俄方要价可能会与出口到欧洲的价格相当。可如今,如果再修建这样一条管线,中国可能就不需要支付那么高的天然气价格,因为天然气长期合同价格正在消失。
与此同时,双方在管道建设运营、上游天然气资源勘探开采等方面的合作方式还决定着起始价格的高低。目前,天然气进出口多采用合作双方共同参股管道建设运营的方式进行,如中亚天然气合作、中缅天然气合作等,尽管让出一部分利益,却实现了风险共担。
“对于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共同参股是个比较好的选项,但俄罗斯能否接受不得而知。”刘毅军说,价格谈判的进展与其他若干个相关项目密不可分,“在其他还是未知数的前提下,短期内就把价格谈下来的可能性并不大”。
刘毅军分析认为,若以350美元/千立方米(到岸含税价)和235美元(到岸含税价)为参数分别计算,折合成人民币分别为2.26元/立方米和1.52元/立方米。目前,北京天然气终端消费价格仅为2.05元/立方米的谈判,其中包含了管道运输费约1.5元/立方米。
“按照现在比较猛的涨价方式,每次上调2毛钱或者3毛钱,也需要涨价5次才能实现,以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市场在短期内难以接受昂贵的气价。”刘毅军说。
能否介入上游
中国企业是否介入俄罗斯天然气上游的勘探开采是决定价格谈判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中国油气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
作为此次中俄天然气谈判中方代表的中石油,毫不掩饰对俄罗斯上游市场的兴趣。2007年,其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组建了东方能源合资公司,目的是在俄罗斯境内开展油气开采。中石油亦曾在其官方网站透露过中国对俄罗斯上游勘探开发权以及俄罗斯对中国下游市场的兴趣。
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中国企业介入俄罗斯上游勘探开发领域的行动举步维艰,这亦给天然气谈判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石化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油气财税政策是油气资源国投资环境相对具体的重要评价因素。俄罗斯经济体制依然处于转轨阶段,石油政策总体看来不尽完善,政策多变,趋势不易把握,且对外资进入油气领域持审慎态度,外资处于俄政府严密监控之下。
2005年,俄罗斯重新制定的《矿产资源法》,对外资进入油气行业有严格限制。该法规定地矿资源使用者只能是在俄合法登记的法人和自然人,外国公司、个人不能成为俄罗斯矿产资源的使用者,外国企业只有在俄罗斯注册公司,并与俄本土企业组成行业集团,且由俄资占股不少于51%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参与权。
同时,凡储量超过1.5亿吨的油田以及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均为战略矿床。战略矿床必须由外资方和俄方成立合资公司,并由俄方控股,方能进一步开发。
“除此之外,俄罗斯政府还通过税收对能源产业进行严格管理,它们主要向油气公司征收矿产资源开采税和石油出口关税。”上述人士表示,最近几年,由于石油交易价格不断上升,资源开采税逐年调高,石油出口关税也不断刷新纪录。普遍的情况是,俄罗斯很多油气生产项目,中方企业去评估后大都认为无利可图。
《财经》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内部也有很多声音,认为俄罗斯政策比较苛刻,做项目没有利润。不过,中石化并没有放弃俄罗斯上游市场,目前,中石化正与俄方企业就油气勘探开发合作项目展开磋商。不便具名人士说,“现在仍处于初期阶段,基本是前期接触,具体什么时候谈成还不好说。”
刘毅军表示,俄罗斯是否要把资源开采权一部分让渡给潜在竞争对手,其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是双方心态和利益的较量,对于其中的复杂性要有充分认识,与中亚、中缅比较,中俄间的猜忌心更重。”
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学会秘书长田春生告诉《财经》记者,俄罗斯国内大型项目,都必须在利益相关企业确保自己的“份额”后才能进行,即便中俄天然气贸易有战略和外交意义,政府也只能从中协调。
“中国企业更力图推动一个全产业链的合作模式,共分利益、共担风险。”前述知情人士说,“但我们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身上。”
天平向谁倾斜
当下,俄罗斯经济已渐渐摆脱经济危机困扰。2009年,由于严重依靠能源经济,该国GDP下降达8.5%,在“金砖四国”中降幅最大。一系列救市措施后,2010年,俄罗斯GDP的增长率已达4.3%。
“这意味着俄罗斯并不那么需要钱了。”社科院俄罗斯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李福川告诉《财经》记者,“所以即使它有大量的天然气,也不急着卖。”迟滞16年不前的中俄管道输油谈判,正是在金融危机的“协助”下得以最终落定。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中有80%以上供给欧盟国家,但随着欧洲天然气市场需求的逐步减少和液化气的增加,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量正处于下滑通道。
2009年,欧盟从北非及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减少了13%,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则分别减少了13.9%和40.7%。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更预测,2011年和2012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还将分别下降6%和5%。
2010年10月,俄罗斯总理普京在“2030年前俄罗斯天然气领域发展路线图”会议上表态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必须多元化,特别要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核泄漏事故后,日本、德国、印度等均在筹划加大天然气使用量,这让俄罗斯在同中国谈判时,并不急于放低姿态。”刘毅军表示,中国虽在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层面迫切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但就市场需求层面而言,其实也并不急于拿下这场谈判。
近年来,中石油已分别同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天然气进口协议,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从新疆进口。同时,中石油还相继建设了中土、中缅天然气管道和接收澳大利亚及中东液化天然气终端,并加大了对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和合作力度。天然气总体供应在“十二五”期间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PFC能源咨询公司分析指出,中石油出于能源供应安全考虑,有意通过与俄罗斯合作实现进口气源的多元化,但并不急于获得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更不稀罕一条与中亚天然气管道走向相近的管线。
俄罗斯能源咨询公司专家鲁季欣亦认为,俄气公司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占领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最佳时机。他说,“如果中国能在澳大利亚买到每千立方米145美元的LNG,为什么还要多付钱买管道天然气。”
3月中旬,距离EPSO管道(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601099,股吧)沿岸输油管道)向大庆正式输油不到一个季度,俄罗斯《生意人》报曝光了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在管输费上的争端。俄石油谴责中方单方面决定从购油款中扣除3840万美元跟中方无关的管输关税。
报道称,3月初中石油曾派队前往莫斯科谈判,但双方互不妥协,俄石油由此考虑通过国际仲裁法院解决。
这一突发事件更令中俄天然气谈判蒙上阴影。PFC能源咨询公司分析认为,上述争端折射出中俄两国间的互不信任,这不仅为中俄双边关系增添了紧张气氛,很可能会妨碍双方就天然气定价和供应达成协议。
“俄罗斯天然气更多的是为‘十三五’及以后做铺垫,谈判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结果。”刘毅军坦承,根据过往谈判经验,当对手走投无路时,谈判就会被推进一大步,“比如再来一次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