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十二五」差钱凸显商机无限 港资掘金需创新模式

2011-06-28 10:25 551

内地「十二五」开局之年冀改善民生以调整社会结构。前思科大中华区副董事长林正刚:未来20年,世界500强企业将有一半来自中国,投资内地的企业家,无论是港资还是其它外资,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和创新意识。

  内地「十二五」开局之年冀改善民生以调整社会结构。今年诸如保障住房建设等「十大民生工程」,已遍地开花,雏形显现,但财政资金后续乏力,目前已出现吃紧局面。为此,政府近期出台多项引资新政,孕育出无限商机。

  回首30年港资在珠三角走过的历程,不少精英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呼吁,在新机遇面前,港资要想二次创业成功,需审时度势找准新方法,方可重现昔日光辉。香港商报记者 李苑立

  中山大学珠三角研究中心郑天祥教授:改革开放初期,港资在广东投资星级酒店、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赚得盘满钵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随着内地政策进一步放宽,港资难免春心萌动。

  香港惠益集团总裁林坚:在这新一轮投资中,不单要把香港国际化理念带进来,还应多增加本地化的概念,把当地的传统观念融进国际化视野中进行创新,这是与30年前的投资最大区分,并不容易做到。

  广东欧派家居营销总裁姚吉庆:行业中,能成为领导品牌的企业大约只有千分之一,更多的企业不应该各自为政自创品牌,不如采取资金联盟的形式合作经营,可能更有效,港企面对新机会也需谨慎分析内地市场深浅。

  前思科大中华区副董事长林正刚:未来20年,世界500强企业将有一半来自中国,投资内地的企业家,无论是港资还是其它外资,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和创新意识。

  千亿投入难倒内地财爷

  全面放宽民间资本限制

  年初广东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汪洋纵论的「幸福广东」建设,目前正在各级政府的大力落实中初具雏形,不过在近期举行的广东省十件民生大事落实情况通报会上,各大厅局负责人透露,开局良好,后续财力却备感压力。

  如广东省政府设定在今年10月底前必须开工建设的31万套保障房,截至今年5月底,实际开工数为8.84万套,仅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28.5%。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英松坦承,确保任务落实的关键是资金,目前缺口相当大。

  不单是保障房建设缺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卫生厅、食品药监局、教育厅等相关负责人亦表达了对年内落实既定民生工程的资金忧虑。

  在此背景之下,自5月份以来,记者发现多项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民生工程建设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而纵观这些文件,政府似乎对民间资本放宽了要求,许多商机由此显现。

  如6月15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关于加强「三旧」改造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开发商在「三旧」改造中建设适量保障住房的,政府将对开发商给予增加容积率的奖励,即增加开发商的建筑面积。甚至政府还考虑到,若容积率奖励突破了该区域的规划强度时,可以对开发商进行异地补偿,或者在新城开发利润冲抵一部分旧城改造成本。该厅副厅长陈英松表示,保障住房建设是约束性指标,必须按期开工建设,在融资上鼓励采取多渠道,除上述文件外,不排除未来还会出台引导措施促进融资。

  无独有偶,广东省6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开发商在项目中建设学前教育配套设施的用地,政府将给予用地补偿,幼儿园办成后,享受税费减免的同时政府还给予购买服务支持。

  在落实全民养老问题上,广州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日前起草的《广州市募捐条例》,计划开内地之先河,将募捐主体从红十字会、公募基金扩大到专门从事慈善活动的社会组织,以促进更多的民间资本为社会分担兴建养老院,倡导扶贫济困等。在新扩建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上,广东方面就曾多次开腔赞许粤港合作办学模式,承诺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让更多的港资参与其中。

  对此,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赞成政府采取政策措施来吸引民间资本,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企业尤其是对较熟悉广东社会与市场的港澳台资本而言,新一轮机会已经悄然来临。中山大学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亦有同感。

  顺势转型 港资春心萌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港资在广东的投资一直稳坐头把交椅,但主要投在制造业,近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从中低端制造业撤退的港资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空间。

  郑天祥教授表示,广东省的出口交货值3月至5月的单月增速分别为23.5%、17.8%和7.7%,呈逐月下行趋势,再加上通胀和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压制了广东的港资企业的生产欲望,进入政府鼓励的领域将成新资金的避风港,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港资喜欢来广东投资星级酒店、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结果均赚得盆满钵满。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随着内地政策进一步放宽,港资在如释重负的同时,难免春心萌动。

  记者从广东省外经济贸厅获悉,虽然外部形势严竣,港资仍是广东外资的主流,只不过投入新行业的港资增多。在广州成立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的港人丰萍女士向记者表示,早在前年就看好广东地区会在社会服务领域日益开放,去年在内地注资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同时将国内总部设在广州,经过一年运作,目前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前景非常看好。

  另一位在广州做进口保健品生意的港商罗金文表示,早年几位在东莞开厂的朋友,近年已经在珠三角尝试改做餐饮和医疗服务业,目前开局不错,虽然不少港人携大量资本在二次创业中行事低调,但转型已经在暗中角力,据他所知大多数港人对内地新变化信心满怀。

  记者亦从广东省民政厅获悉,近期前来咨询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五》(简称CEPA 5)条款,开办外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残疾人与养老服务福利机构的港商人数明显增多,广东现时也将准入条件放宽至每张床位投入不低于8000元人民币即可,这已经激起不少港资的兴趣,其中有一港商已经在广东圈地上千亩,规划打造内地至大的养老养生品牌基地。

  这一点从广东省统计局最新数据亦可找到左证,今年1月至5月,广东省土地开发完成的投资为1501.85亿元,其中港澳外资高达798.23亿元,同比增长35.4%,首次超过内地银行贷款总额的将近两成。

  在广州从事食品行业的香港惠益集团总裁林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内地正加强食品产业监管力度,投资机会大好,尤其在食品添加剂方面,港资会逐步从第二阵营上升到第一阵营。林坚认为,更多的行业都应该抓住这些机遇。

  创新意识 港人北上金锁匙

  港资面对新机遇,能否像30年前一样再造辉煌?郑天祥教授认为,形势一片大好,但时代已经变化,好机会不等于就有好成果,从商业角度来看,对原来从事制造业的港商而言,陡然介入自己不熟悉的民生行业,可能还需一段时间来适应,有许多功课要做。

  港商林坚向记者表示,目前进入内地新政出台密集期,在新机会面前,港企需及时掌握内地政策走向,在投资决策上需因时因势不断调整,尤其在观念上要有所创新。他指在新一轮投资中,不单要把香港国际化理念带进来,还应多增加本地化的概念,把当地的传统观念融进国际化视野中进行创新,这是与30年前的投资最大区分,这并不容易做到。

  有内地「职业经理第一人」之称的广东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裁姚吉庆认为,广东省2008年提出转型升级后,他看到不少以代工起家的港企积极创品牌搞内销,投入较大,但获得满意效果的不多。有20多年内地营销经验的姚认为,每个行业中,能成为领导品牌的企业大约只有千分之一,更多的企业不应该各自为政自创品牌,不如采取资金联盟的形式合作经营,可能更有效,港企面对新机会也需谨慎分析内地市场深浅。

  姚吉庆还向港资建议,在新机会面前,选择是第一步,这一步若错,以后再做多大的努力也是错,最好的做法投资一个全新的行业。他举欧派集团的例子说,欧派本做按摩椅产品,直到1995年集团创始人去香港旅游时,偶然发现香港人的厨房非常漂亮,而当时内地的厨房就是砌一块长长的水泥板,放上燃汽炉,再在墙上挂一个厨柜,千人千面,极其简陋单调。集团创始人受此启发将香港的整体厨房模式引入内地,开创了一个全新行业,三五年之后就成内地厨柜行业一哥,目前年销售额破30亿元人民币。

  「香港商界的最大优势是具有国际视野,能洞悉国际潮流。30年前港商在珠三角创建的『前店后厂』模式是典型的例子。在新一轮创业中,大家有了这方面的共识,所以港商现时要在内地获得超常发展,更加需要创新与智慧。」姚向记者分析道:「如前几年国外流行的小型快捷酒店,几年之后内地就有了7天连锁、如家等一批复制品,很快获得成功,现在像国外的Facebook等在中国还未普及化,港资都可以先做」。

  前思科大中华区副董事长林正刚出生在香港,1968年离港去欧美发展,1985年又回到中国创业。他告诉记者,当年在内地做思科到北京出差时,恰好看到邓小平在报纸上的一篇讲话中提到「中国也需要IT业」,于是果断将美国最新IT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从而开创了思科在中国的辉煌。

  林正刚还认为,中国人很聪明,但视野不够宽广,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不过内地发展强劲,未来20年,世界500强企业将有一半来自中国,投资内地的企业家,无论是港资还是其它外资,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和创新意识,与过去30年不同的是,现在要重塑辉煌,本土化已经不可避免,而且要升级,不单是请几个本地员工用国外的管理模式,还要求外资能重构产品的设计规范、销售团队培育等,文化价值观也要与内地相统一,否则新机会近在眼前,也难变为新成果。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湖北出台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22条”

2024-06-12 15:33
34737

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2024年新一批创新应用测试运行

2024-06-11 11:10
42898

邮储银行与智谱A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探索金融大模型行业创新应用典范

2024-05-31 13:04
89217

成都:推进供应链金融和贸易融资创新发展 最高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2024-05-31 13:03
88102

汉口银行:创新上线生物资产监管平台 “破解”活体资产抵押难题

2024-05-30 12:08
9126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