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业务空间巨大 大银行的小额金融之道
一般认为,银行业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对于小额金融业务,大银行可能既无兴趣也无能力做好。自助小组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类是自助小组小额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模式,小额金融机构是连接贫困客户和银行的桥梁。
一般认为,银行业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对于小额金融业务,大银行可能既无兴趣也无能力做好。过去十多年来,随着小额金融商业模式的成熟,其服务弱势群体的理念、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稳定的回报,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大银行投身其中,开创出许多成功的介入之道。实践证明,只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大银行也一样能在小额金融领域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
小额金融的各家之道
大银行的小额金融之道可大体上归纳为四类,即行内模式、子公司模式、合作伙伴模式和金融工具模式。
行内模式,即由银行内部的一个部门直接面向客户开展小额金融业务。这条路起步艰辛、耗时费力,可一旦走出来,会确立巨大的竞争优势,令后来者难以复制。选择这条路的大银行中,最著名的是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印尼人民银行(BRI)和巴西东北银行(BancoDoNordeste)。
BRI是印尼第二大银行,2008年微型企业和小企业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54%。BRI也是印尼效益最好盈利最多的银行,长期4%左右的总资产收益率和30%左右的净资产收益率,令很多大型商业银行相形见绌。
BRI的成功经验是:权责利彻底下放,赋予农村小额金融系统高度的自主权。除监督和内审之外,分行不会干涉辖区内农村营业所的具体业务,信贷决策权完全放在营业所层面。每个农村营业所就是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员工的报酬和晋升与营业所的业绩挂钩,甚至营业所与分行之间的资金流动都要内部计价。
巴西东北银行是南美最大的区域性开发金融机构,1997年启动专门面向底层人群的小额贷款项目,目前的活跃客户近60万,平均每笔贷款余额540美元,每年以40%的速度扩张,不良率不到1%。
从现有经验看,成功采用这一模式的银行需具备几个要件:有广泛的网点资源,最高决策层对小额金融业务的深刻理解和坚定支持(尤其在初始阶段)以及小额金融业务系统的自成一体。这一模式的优点是,资金来源充足,有大银行的品牌、系统和人员可资利用。
子公司模式,即大银行独资或合资设立专门从事小额金融业务的子公司。子公司既可以是金融类也可以是非金融类公司(也称服务公司模式)。金融类子公司把小额金融业务天然地和大银行隔离开来,子公司使用独立的品牌,招聘独立的员工队伍,建立适合小额金融业务特点的管理运营系统,开发适合微小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
合作伙伴模式,即大银行与在小额金融方面有专长的外部机构合作开展业务。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由印度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NABARD)1992年开始推动的把穷人与商业银行对接的自助小组模式(SHG)。
自助小组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类是自助小组小额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模式,小额金融机构是连接贫困客户和银行的桥梁。具体做法是:在小额金融机构指导下,由15-20名经济社会状况相似、性别相同的成员自主组建自助小组;之后以小组名义在商业银行开立储蓄账户,小组成员每月进行储蓄;储蓄2个月之后,先用小组储蓄金给成员放款;储蓄满6个月后,小额金融机构对自助小组进行金融纪律、成员关系、管理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并把合格的小组推荐给商业银行进行对接;小组第一次可以从商业银行得到相当于其储蓄总额3倍的贷款;小组得到贷款后再将其转贷给组员,转贷方式和利率由小组自主决定;小组需按月归还银行贷款,所有成员对贷款负连带责任。
自助小组模式充分发挥了合作各方的长处:商业银行手握重金,但对低端客户不了解,难以承受小额金融服务的高成本;而小额金融机构扎根社区,对客户知根知底,可以帮助组建高质量的自助小组并指导监督其运作。小额金融机构从商业银行获得佣金,商业银行则借此开拓了新的市场。
第四类模式是借助各种金融工具介入小额金融领域。主要的工具有债务融资(批发贷款、夹层融资、购买企业债券和专项投资产品)、股权投资、贷款担保和资产证券化。
国际上已有100多只小额金融投资基金,银行既可直接投资也可通过这些专业机构间接投资。
近年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大型国际银行也在小额金融领域频频发力。大银行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和金融专长把小额金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大型银行的介入姿态
目前,我国的许多大银行也逐步认识到小额金融的巨大潜力,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介入,手段也日渐多元化,但总体上仍处于初期阶段。
2006年邮储银行从低风险的存单质押贷款入手,进入小额金融领域,很快便驶入快车道,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迄今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小额金融业务线。2010年小额贷款余额突破千亿,逾期率不到2%,成绩斐然。邮储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建立起决策高效、反应快速的信贷系统,尽快培育出一支专业化的信贷队伍。
改革前的中国农业银行与印尼BRI非常类似,有着庞大的农村网点,代理政策性业务,人浮于事亏损严重。但农行在九十年代的改革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3万多个网点被撤并,大部分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网点,使农行与农村、农民渐行渐远。直到最近几年,农行才有所醒悟,原来自己曾经放弃的这个市场在其他国家却是颇具开采价值的矿藏。2008年农行通过惠农卡方式重启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不过农行的农村信贷系统尚未做到高度独立、自成一体。
在进入县域市场时,许多大银行选择了金融类子公司模式设立村镇银行。不过,零散孤立的村镇银行运营成本高,对储户吸引力不大,如何将其编织成网才是出路。中国建设银行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计划合资组建村镇银行控股公司,将在几年内开设百家以上的村镇银行。桑坦德银行是西班牙第一大银行,在小额金融发达的拉美地区浸淫多年,淡马锡也在多个国家有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服务经验,它们和国内大行牵手属于强强联合,路径清晰。
从2010年下半年起,国内银行面向小额贷款机构的债务融资业务蓬勃兴起。与银行相比,小贷机构的优势是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决策快、信贷产品灵活多样。鼓励将大银行的资金优势与小贷机构的市场优势相结合,是扩展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一个重要领域。
发展小额金融的重任不能放在大银行肩上,但大银行的积极有效介入能促进这一行业的规范、健康和快速发展,而这又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和规制环境。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通过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微贷款项目,推广单笔贷款额度平均10万元以下的微贷款业务,开创了国内商业可持续的微贷款之路,在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从而奠定了国内微贷行业发展的基础;另外在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等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引导。
小额金融直接服务农民、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微型企业,是缩小城乡差别和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手段。因此我国金融政策和监管部门也三令五申,督促大银行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担当。国际经验表明,监管部门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到如何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竞争性的政策和监管环境上。只有面临足够的竞争,银行才有压力;只有能够收取足以覆盖小额金融高成本和风险的利率,银行才有动力;只有出现成千上万充满活力的小额金融机构,大银行和小机构之间才会有更多的合作和创新空间,最终造就一个各类机构共同参与、丰富、有机的小额金融生态系统,惠及更多基层百姓。(作者单位为国家开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