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联系桥梁
陈德霖说,在5100亿元存款中三分之二来自企业,并且16%是香港以外的海外公司的,证明了香港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对海外企业的吸引力。人民币国际化还要看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发展,对离岸市场来说,需要不断推出满足人民币投资需求的产品。
架起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联系的桥梁
——专访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
新华网香港6月26日电(记者陈静 林建杨)2004年1月,香港银行开始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拉开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的序幕。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对过去7年多发展的评价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已具雏形,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在国际间推广离岸人民币业务,并深化离岸与在岸市场的联系,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过程。
陈德霖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不单是为以香港为基地的企业服务,同时也将人民币的业务辐射全球。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但也强调应该现实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漫长,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
香港的“桥梁”作用
陈德霖说,离岸市场因应国家政策而产生,并相对于在岸市场而存在,两个市场之间既要有分隔,又要有联系。他形象地将两者的联系渠道描述为三座桥,而其中两座正待完善。
第一座桥是跨境贸易。自2009年,香港开始发展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贸易项下的连接桥已基本建设完成。
第二座桥是直接投资,包含人民币“走出来”以及“走进去”的双向过程,分别对应海外直接投资(ODI)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两种人民币结算方式的建立。
陈德霖说,今年1月内地已出台ODI管理办法,不过这项业务的开展需要时间,因为“人民币出境到海外投资要看投资的地方是否接受,看人民币的普及化到什么程度。而FDI还没完全修好,因为现在是以个案审批”。
2010年7月,香港合和公路基建成功在港发行13.8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首家通过离岸发债筹集人民币、再通过FDI回流内地的非金融机构发债体。此后陆续有麦当劳、大众汽车等公司通过发行这种人民币“点心债”融资。
陈德霖说,FDI是“第二座桥梁重要建设项目”,他对FDI的推出表示乐观,希望“年内可以出台”。
第三座桥是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也就是海外人民币进入在岸金融市场的渠道。陈德霖说,两个市场在这方面“已经建立了连接点”。这座桥“一小部分已经修好”,但预计“建设的过程会较长”。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三类机构可试点运用人民币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今年1月,金管局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50亿元人民币额度,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市。
纵观三座桥梁,陈德霖说:“他们宽度各不相同,跨境贸易的桥宽度最大,进出量多,自由度高,而其他桥梁建设的宽度和速度要依据国家对资本账管制的要求而定。”
他说,桥梁建成后人民币流量能有多少,由桥的宽窄和资金进出的管理办法来决定,同时也需要在国际间做推广工作,这也是香港金管局奔赴各国为人民币业务进行“路演”的出发点。
长远来看,“最终随着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将令桥上进出自由,离岸和在岸市场的关系届时将发生根本变化。在岸和离岸届时只是地域上的概念,两边市场在价格上相通,内地人民币汇率和海外市场汇率将基本一致。”陈德霖说说。
香港是人民币业务辐射全球的平台
去年以来,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良好,通过香港银行完成的、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占全国人民币结算额七成以上(73%),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则超过八成(86%)。同时,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由去年1月的600亿元,跃升至去年12月的3100亿元,并在今年4月底达到5100亿元。
陈德霖说,在5100亿元存款中三分之二来自企业,并且16%是香港以外的海外公司的,证明了香港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对海外企业的吸引力。
“香港这个离岸平台不单是服务香港为基地的一些企业,其实我们是辐射全球各地。”他预计,这个平台以后发展起来,会有更多海外企业,特别是海外银行来到香港开户。
数据显示,香港现有的173家人民币业务参加行中,151家来自香港以外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去年全年有16家机构和企业发行共358亿元人民币债券,同比增加超过一倍。今年前5个月,已有28家来自亚洲和欧美等地的机构和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280亿元。
在投资方面,今年4月香港首只人民币房地产信托基金汇贤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5月底,香港交易所196家参与者对汇贤进行至少一宗交易,这些参与者占当月港交所市场成交量的80%。
陈德霖说,金管局接下来会继续去海外市场“路演”,计划9月前往伦敦,10月是西班牙。“西班牙与南美洲经贸关系密切,希望既可以在欧洲推广,也可以请来一些与南美洲有联系的企业参加。”他说,明年初,金管局会在南美洲举行活动。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出和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向前。陈德霖表示,由于内地经济发展前景很好,加上双边贸易和投资快速增长,人民币作为国际化货币其支付手段的功能会越来越强,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他对此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进出口贸易总额近3万亿美元,上半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只占0.7%,但这个比例在当年下半年上升至4%,并在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升至7%。2010年全年,内地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约为5060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
陈德霖说,随着更多国家和海外企业选择以人民币去支付部分过去只能以美元或其他第三国货币做结算的贸易,中国外贸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将持续上升。
不过,他也提醒,要现实地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不单是市场自然演变的结果,还取决于内地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和步伐。同时,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不会在短时间内建立,也不会在10年内取代美元,因为“从相对经济实力上看,中美在基本规模和贸易量上还有很大差距”。
他说,人民币国际化还要看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发展,对离岸市场来说,需要不断推出满足人民币投资需求的产品。
“美元作为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并不简单。美元流通很多,还有非常多美金为本位的金融产品,所以人们愿意持有美元。我们还在建设阶段,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仍需逐步建立。”陈德霖说。
对于香港人民币流通量增大以及人民币存款不断增加,有人认为人民币会取代港币。陈德霖表示,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也没见到人民币代替港币的趋势。他说,香港市民对港币的信心一直没有动摇,港元钞票发行量在2010年比十年前增加一倍,多达到2270亿港元。作为支付手段,港币并没有减弱的趋势。
陈德霖说,香港作为旅游中心,吸引大批内地游客,让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变得普遍,而人民币存款增加大部分来源于企业接受从内地企业的贸易支付。他说,港人兑换人民币是出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非对港币失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