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准对银行业绩影响中性
2010年11月份,央行上调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此后,维持了一月一调的习惯,以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3500亿元,九次提存总计冻结资金超过了3.22万亿元。中原证券分析师方夏虹认为,商业银行增加的法定准备金率如对应外汇占款的增加,则对业绩影响基本中性。
2010年11月份,央行上调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此后,维持了一月一调的习惯,以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3500亿元,九次提存总计冻结资金超过了3.22万亿元。
商业银行年内第六次准备金缴款今日正式展开。自去年11月起至今年6月,法定准备金率保持了每月一调的节奏,令近期市场部分投资者对于政策放松的预期落空。业内人士认为,外部资金流入压力的增加是央行上调法定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对商业银行业绩影响基本中性,但要防止进入政策超调的风险。
提准来自外部压力
在前期市场资金面已经较为紧绷的背景下,与慢如蜗牛的加息相比,央行选择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场预期。
南京证券张文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上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大约冻结商业银行资金3800 亿元左右,这主要应对外部压力,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疑似热钱仍以大规模持续流入国内。
中信证券研报称,外部资金流入压力的增加是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中外利差扩大以及汇率加速升值,引致外部资金持续涌入,预计2011年前5月已累计新增外汇占款1.7万亿,预计5月当月增量约为3700亿,引致央行再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而且,不断下降的未到期央票量,意味着新发行央票的难度较大,到期央票量带来的流动性面临着对冲的需要。在央行发行央票难度与成本加大的背景下,运用存款准备金回收流动性,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公开市场在6月下旬、7月、8月的到期资金分别为1990亿元、3720亿元和2060亿元,其中7、8两月相比6月超6000亿元的到期资金量,属于显著较低的水平。
有券商认为,由于中国长期负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代替不了加息,不排除后续继续加息的可能,事实上,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为3.25%,与5.5%的CPI相比仍然倒挂了2.25%,后续加息预期仍较强。但东北证券分析师唐亚韫则对本报记者表示,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在中外利差及汇差扩大预期下,外部流动性压力依旧存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仍可上调。而且,5月份CPI同比增速创年内新高,预计6月份通胀水平仍然持续高位,加息预期升温。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5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现出的货币政策基本目标基本达成的背景下,年内超过两次加息的可能性已经比较有限,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作为管控流动性的手段将会成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主要手段。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在微博中表示,目前实体经济感受的利率紧缩力度已接近2007年底水平,一旦出现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幅度超出保障房可以对冲的范围以及县级融资平台风险的暴露等现象,中国可能进入政策超调的风险。
银行影响中性
2010年11月份,央行上调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此后,维持了一月一调的习惯,据悉,以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3500亿元(2011年3月以3600亿元、4—6月以3700亿元粗略计算),九次提存总计冻结资金超过了3.22万亿元。
有分析认为,此次上调所冻结资金,在存款总额中的占比,高于历史均值。银行系统存款总额中约29.7%已被冻结,高于2007年至今的冻结资金占比均值(28.3%),也高于2011年一季度末和2010年年末的均值,分别为27.7%、27.2%,但低于2008年三季度33.8%的峰值水平。
中原证券分析师方夏虹认为,商业银行增加的法定准备金率如对应外汇占款的增加,则对业绩影响基本中性。如以原持有的央行票据或央行正回购资产替代,由于这两项资产利率高出1.62%,对业绩有小幅负面影响,估算ROA降低约0.4至0.7BP,降低幅度仅约0.3%至0.6%,对上市银行整体业绩的直接影响也十分有限。
而中信证券研报称,准备金率上调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影响显著,间接影响银行息差和收入。准备金缴款前后,银行加大资金投入以满足备付需求,资金市场流动性呈现趋紧格局,资金市场利率显著上行。资金拆出行往往利用此时机做大规模、提高拆出利率、增加利息收入;而资金拆入行则需优先考虑流动性需要,被迫承受高利息支出。
也有券商认为,从准备金存款与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的占比水平在14%,这个水平与2008 年上一轮紧缩过程的最高点相近,表明站在商业银行角度,当前的紧缩力度也仅仅达到了2008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17.5%时的程度。这其中还包含另外一项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断下降,当前的超储率在1%—1.5%,而2008 年时在2%以上水平。